閱讀386 返回首頁    go 阿裏雲 go 技術社區[雲棲]


諸葛亮六出祁山 薑維九伐中原為何都以失敗告終?

諸葛亮北伐時,薑維被懷疑有異心,薑維不得已投降蜀漢,被諸葛亮重用。諸葛亮去世後薑維在蜀漢開始嶄露頭角,費禕死後薑維開始獨掌軍權,繼續率領蜀漢軍隊北伐曹魏,與曹魏名將鄧艾、陳泰、郭淮等多次交手,薑維北伐總計大勝兩次;小勝三次;相距不克四次;大敗一次,小敗一次。

後因蜀中大臣也多反對薑維北伐,而宦官黃皓弄權,薑維殺之不成,隻得在遝中屯田避禍,後司馬昭五道伐蜀,薑維據守劍閣,阻擋住鍾會大軍,卻被鄧艾從陰平偷襲成都,劉禪投降。後薑維希望憑自己的力量複興蜀漢,假意投降魏將鍾會,打算利用鍾會反叛曹魏以實現恢複漢室的願望,但最終鍾會反叛失敗,薑維與鍾會一同被魏軍所殺。

那麼薑維為什麼最終還是失敗了?

其一,西蜀後期,尤其是諸葛亮死後,劉備精心培養和選拔出來的良將忠臣已經基本上喪失殆盡,西蜀滅亡已經是大勢所趨。這時,無論薑維有天大的本事,他也再無力支撐起“大廈將傾”的局麵。

因此,從這種意義上來說,薑維在蜀國後期舉步維艱,基本上可以認為是先帝劉備的西蜀政權與曹魏政權忠奸鬥爭、“忠不勝奸”的繼續;薑維自殺而亡,隻不過是徹唱完成了這場悲劇而已。

其二,薑維和諸葛亮雖然都是盡心竭力地為西蜀政權服務,但劉備活著時候的西蜀政權與後主劉禪當政時的西蜀政權在本質上已有了很大不同。先主君臣精誠團結,共扶大業,上報國家,下安黎庶,體現了一種“明君賢臣”的政治理想,而後主劉禪則荒淫腐敗、懦弱無能、任用奸臣、排斥忠良,不但根本不能體現“明君賢臣”的政治理想,反而和薑維之間形成了一種新的“忠奸”矛盾。

盡管薑維在前線為西蜀政權效命,但卻抵不上宦官黃皓受寵,黃暗受鄧艾賄賂,散布謠言,“說萎維怨望天子,不久投魏”,於是薑維便星夜被宣入朝,不得不放棄與魏軍鬥爭的有利局麵,受製於小人。這樣,除了與曹魏忠奸鬥爭、“忠不勝奸” 的悲劇之外,薑維之死的第二重含義就是與後主劉禪以及宮中小人鬥爭,“忠不勝奸”的悲劇。

最後更新:2017-10-08 06:27:36

  上一篇:go 諸葛亮當年為何不能統一天下?毛主席卻一言道破原因
  下一篇:go 三國罵人最高境界:諸葛亮氣死3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