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624 返回首頁    go 阿裏雲 go 技術社區[雲棲]


孫儷:老公就是育兒路上的絆腳石!袁詠儀強烈讚同

袁詠儀和張智霖一家三口在英國旅行,

他們在餐廳休息期間玩起了直播。

“你多講一點中文吧”袁詠儀鼓勵兒子,

但張智霖卻對兒子說:

“你隻負責英文,我來負責中文。”

那次直播,

袁詠儀氣得當場就“打”了張智霖,

因為她正鼓勵兒子講中文,

而老公卻跟自己唱反調,

公然地在兒子麵前拆自己的台。

孫儷也曾麵臨相同的情況,

她曾發過一條微博——

我:妹妹,你今天吃飯不乖,晚上不可以看電視,玩玩具了……

我還沒說完,爸爸(鄧超)就衝出來了:

可以了,可以了,她已經很怕你了……

對此,孫儷說:

爸爸在家就是我教育孩子的絆腳石。

看得我都樂出來了,

鄧超竟然還回複了一條

“你是寵愛我小情人的絆腳石”,

雖然看起來這些隻是明星家中

一次偶然的“拆台”行為,

但夫妻間相互拆台,

立場分歧的場景在日常生活中卻並不少見。

晚飯時,媽媽把飯菜端上桌,

對還在一旁看電視的孩子說:

“寶寶開始吃飯咯,去,先把小手洗一洗。”

看孩子嘟著嘴,不願意關掉電視,

爸爸就說:“看就看一會吧,

平時功課那麼多,讓他放鬆一下。”

九點是孩子上床睡覺的時間,

媽媽對孩子說:“寶寶上床睡覺啦!”

結果爸爸卻說:

“我難得在家陪孩子,讓他多玩一會吧。”

父母對待孩子的立場分歧,

對孩子其實無益甚至還有害處。

爸爸一次次地公然幫助樂樂,

讓孩子心裏暗喜,他覺得爸爸總會幫自己的。

而當媽媽在其他問題上責罰他的時候,

孩子也會自然地尋求爸爸幫忙。

自我保護、趨利避害是人的本能,

對於孩子來說也一樣,當他們犯了錯誤,

將要受到責罰時,他就會本能地尋找庇護。

此時,如果另一方站出來跟愛人唱對台戲,

這恰恰中了孩子的下懷。

家長育兒分歧

由於父母長期意見相左,立場分歧,

孩子們常常會形成慣性思維:

總會有人來幫我的,所以即使我做錯了,

我也可以去逃脫掉,不需要承擔責任。

我一個朋友的家庭就是這樣,

由於爸爸總是心疼孩子,

經常當著她的麵和媽媽爭執,

所以孩子每次不想按照媽媽的要求去做時,

她就會借口“爸爸說了”之類的話來塘塞媽媽。

而每一次爸媽為她的事爭執不下時,

小朵就會躲在一旁玩手機。

心理學上認為:

父母長期意見不統一,

孩子很有可能養成回避型人格。

回避型人格的孩子,

見到困難常常會選擇繞著走,

或者完全地依賴別人,

即使有錯誤,也會為自己開脫,沒有責任感。

手表定律

管理學上,有一個著名的“手表定律”:

最初猴群裏有一隻手表,大家作息規律,

有手表的猴子就是權威,一切由他說了算。

可當猴群裏有了第二、第三隻手表,

並且各個手表的時間不一致時,

猴王沒有了威望,猴群開始混亂。

這雖然是管理學上的故事,

在育兒上我們當然不能做“權威父母”,

而不尊重孩子、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問題。

但是“三隻手表”的定律在孩子教育的問題上,

卻具有一定的警示性。

如果媽媽的意見是一隻手表,

爸爸的意見是另外一隻手表,

老人的意見就是第三隻手表。

可當這三隻手表的時間不一時,

孩子到底該聽誰的?

教育意見不統一,家人為此爭持不下,

這樣的生活環境常常讓孩子痛苦不已,

他們不知道該聽誰的。

結果就是他們會覺得誰的話都可以聽可以不聽,

甚至遇事就會想辦法為自己開脫,推卸責任。

所以一個家庭中,

最好確保隻有一隻“手表”。

確定主導的一方,其餘支持配合

由於和孩子生理上天生的聯結,

媽媽們常常在孩子最初的幾年,付出了更多。

就像樂樂的家庭,爸爸的工作比較忙,

照看孩子的重擔80%由媽媽承擔。

那麼在這種情況下,

我們首先得確保家中隻有一隻“手表”,

媽媽可能會具有較多的一些育兒話語權,

當然了,在尊重、溝通、互相理解的前提下,

若是爸爸們能夠多多支持配合媽媽,

相信結局會很完美。

比如:平時九點鍾媽媽就帶孩子睡覺,

那麼在陪孩子下象棋的爸爸

應該在這個時間之前提醒孩子:

馬上就九點鍾,要準備上床睡覺了哦,

我們明天找個時間再玩吧。

這樣做的好處是:沒有打亂媽媽的計劃,

讓孩子明白到了時間就該去睡覺。

也有效地和孩子進行了親子間的互動。

但如果爸爸或老人

在媽媽管孩子的時候經常幹涉,

就會讓孩子覺得媽媽的話其實也可以不聽,

無意中給媽媽的教育計劃造成了幹擾。

私下協調,抓大放小

雖然孩子的教育以媽媽為主導,

但爸爸和家庭的其他成員也會有不同的意見,

此時,媽媽若是當著孩子的麵爭吵起來,

難免會給孩子的心理造成負擔:

他們都是因為我才吵架。

另外,當麵指責對方,也是對自己愛人的不尊重,

因為養育一個孩子,從來不是一個人的事兒,

爸爸們也有權利以他的方式去帶娃,

更何況爸爸對孩子的引導作用也是不容小覷的。

雖然教養方式上有所不同,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常常因為各種各樣的事情有分歧,

但出發點都是為了孩子好,

所以能忽略的小問題,就讓它盡快過去。

在這一方麵,我和先生曾私下達成協議,

除了不相互拆台以外,還要根據情況給對方支持。

當然,孩子的想法也是不容忽視的,

我們不能為了管教孩子而忽略了孩子是需要尊重的。

聰明的父母在必要時刻可以把決定權交到孩子手上。

和爸爸達成和解,

永遠都是媽媽們育兒工作的首要任務,

畢竟“爸爸愛媽媽”才是我們能給孩子最好的愛,

也隻有夫妻關係和諧的家庭

才能養育出有幸福感的孩子。

互相體諒,學習科學育兒方法

在教育的細枝末節上媽媽可以適當地放手,

但如果涉及教育原則性的大問題,

久持不下,爭論不休,最終還是意見不一,

那麼最好借助教育學的權威

來幫助我們製訂計劃。

隻要發現問題,雙方正視問題,

站在孩子的角度去達到共識,

及時改正自己,這才是重點呢。

盡管育兒路上我們披荊斬棘,

盡管我們常常也像孫儷對鄧超說得那樣,

調侃“老公是媽媽們教育孩子的絆腳石”,

“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

但隻有得到家人的支持配合,

才會讓我們走得越來越順暢,

而父母對孩子的愛,

就能不斷地彌合家庭教養方式上的鴻溝。

最後更新:2017-10-08 07:44:22

  上一篇:go 劉詩詩與米色時尚的一天
  下一篇:go 孫儷給陳曉屁股上藥,鄧超就摔碎手機屏了!陳曉手放她這受不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