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920 返回首頁    go 阿裏雲 go 技術社區[雲棲]


諸葛亮南征的結局與後續

225年,南中蠻族(少數民族)叛亂,諸葛亮率軍南征,平定南中,從此南中蠻族歸心,從此不再叛亂,史稱“諸葛亮南征”。

諸葛亮南征結局

225年5月,諸葛亮大軍渡過瀘水,進入益州郡。在克服了氣候、地形、運輸等困難後,在味縣(今雲南曲靖)以北地區追上了孟獲的部隊,經過激戰,擊敗了孟獲的部隊,生擒孟獲。接著,諸葛亮大軍南下到達味縣地區與李恢的部隊會師。隨後,大軍向西挺進,進兵滇池(今雲南晉寧東),並分兵平定了四周的部族。這時是225年秋。整個戰役勝利結束。

經過七次擒縱,諸葛亮仍繼續放走孟獲。孟獲及其他夷人開始反思,不再離去,孟獲說:“公,天威也,南人不複反矣。(公(諸葛亮),真是天上的神威,南人不再反叛了。)”大軍便移到滇池,蜀軍成功平定南中,至12月回到成都。諸葛亮南征的後續

南中已平定,東吳劉闡亦從交州回到吳國,打消接管的念頭。而諸葛亮則分南中四郡益州、永昌、牂柯、越巂為六郡益州、永昌、牂柯、越巂、雲南、興古,以當地人或將領統領,有人曾勸諫諸葛亮留兵鎮守,但諸葛認為這有三不易。

第一:“若留外人,則當留兵,兵留則無所食,一不易也(若果留下外人,則要留兵駐守,留下士兵則要糧食,這是第一個不易)”;

第二:“加夷新傷破,父兄死喪,留外人而無兵者,必成禍患,二不易也(加上夷人新破,死傷甚多,有的父死兄喪,如留外人但沒有士兵駐守,必定成為禍患,這是第二個不易)”;

第三:“又夷累有廢殺之罪,自嫌釁重,若留外人,終不相信,三不易也(又夷人憂怕有廢殺的罪名,自怕過失過重,若果留下外人,終不會得到信任,這是第三個不易)”;

最後,諸葛亮平衡各條件,決定達至“不留兵,不運糧”的政策,任李恢為建寧太守、呂凱為雲南太守,又收降爨習、孟琰等,與孟獲一起授予官職,籠絡南人。隻有馬忠是外地人而被任免為牂柯太守,但仍能做到受夷人所敬重。

蜀漢亦移南中萬多家勁卒、青羌到蜀地,分成為五部,號為“飛軍”,非常勇勐。又分開瘦弱,配給大族焦、雍、婁、爨、孟、量、毛、李為部曲,設置五部都尉,號為五子,所以南人有四姓五子的說法。而夷人都十分剛毅、鬥狠,與大族、富豪關係很差;蜀漢便勸大族捐出金帛,聘請夷人作部曲,聘請越多,便可世襲官位。於是夷人漸漸臣服屬於朝廷,建立起夷、漢並列的部曲。

而南人上貢的金、銀、丹、漆、耕牛、戰馬等,令蜀漢軍費有所供給,國家富裕,為諸葛亮北伐提供物資。南人的小規模叛變雖然沒有停止,但相較東漢時期,南中卻相對的平穩,而多次叛亂亦被馬忠、李恢、呂凱等快速平定。

平叛之後,諸葛亮即施“和彝”政策,這是他攻心政策的繼續。首先是撤軍。叛亂一平定,諸葛亮就從南中撤出軍隊,不留兵,從而緩和和消除了與當地少數民族的矛盾,使“綱紀粗安”,“彝漢粗安”。同時,盡量任用當地有影響的人物做官。如任命李恢、王伉、呂凱為南中諸郡守,孟獲為禦史中丞,等等,通過他們加強了蜀漢在南中的統治。諸葛亮還注意南中的經濟開發,從內地引來比較先進的生產技術,如引進牛耕,以改變當地落後的刀耕火種的方法,提高了這一地區的農業生產力,從而吸引了許多原以狩獵為生的少數民族“漸去山林,徒居平地,建城邑,務農桑”,走向定居的農業社會。開發南中,也給蜀漢政府增加了大量收入,“軍資所出,國以富饒”。諸葛亮鎮撫南中的成功,解除了蜀漢的後顧之憂,並從中得到物力和人力的支持,使他可以專心對付曹魏,開始了北伐曹魏的戰爭。

最後更新:2017-10-09 02:06:35

  上一篇:go 男星變臉後誰最帥?鹿晗滿臉胡茬,吳亦凡變身小可愛
  下一篇:go 鹿晗與熱巴再傳戀愛,而且還已同居,隻因為這一麵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