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為什麼聰明人淨幹蠢事?201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給了所有人解釋
狐哥說
今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頒給了Thaler。塞勒(Thaler) 的研究揭示了人作為經濟行為和決策中的主體,並不是完全理性的,會受到各種心理作用的影響。諾貝爾現場頒獎詞說到:理查德•塞勒的發現為經濟學領域的新領域鋪平了道路。那麼就來看看為什麼我們在生活中都會幹傻事兒,寧願得不到也不會放棄。看完了這些,狐哥終於明白,為啥自己在股市中掙不到錢了。
擁有時的快樂,和失去它的痛苦,哪一個更大?
“怕麻煩”是一種什麼心態?
為什麼窮人更窮,富人更富?
這幾個看似風馬牛不及的問題,其實背後都隱藏著同一種心理效應——稟賦效應。這個理論就是剛剛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理查德•塞勒教授(Richard Thaler)率先提出的。
實際上,這是一個遲來的獎項,傳統經濟學假設人在做決定時是理性的,而賽勒的研究顛覆了這一基礎。在現實生活中,特別是股票投資者,不理性也是投資失利的第一殺手。
巴菲特在1998年的某次演講說道:“要讓我寫一本書的話,書名我都想好了,就叫《聰明人怎麼做蠢事》,我的合夥人說我的自傳可以叫這個名字”。
“……投資人為了賺更多的錢,為了賺自己不需要的錢,把自己手裏的錢,把自己需要的錢都搭進去了。這不是傻是什麼?絕對是傻,不管智商多高,都是傻”。
“為了得到對自己不重要的東西,甘願拿對自己重要的東西去冒險,哪能這麼幹?我不管成功的概率是 100 比 1,還是 1000 比 1,我都不做這樣的事”。
嗯,巴菲特的成功隻說明一件事:在眾多的股票投資者中,你認為你做了理性的投資決策,其實並不是理性的。
損失厭惡:寧原得不到,也不願失去
假如你工作非常努力,天天晚上加班,為了鼓勵你,領導特意打報告,為你爭取加薪。
然而到了年終,辛苦了一年的你,卻一無所獲。
你一定非常失望。
事實上,你什麼都沒有失去什麼啊!努力工作卻得不到加薪的大有人在,為什麼別人沒有你那麼失望呢?為什麼經過一場想像中的“得而複失”後,你的心情比什麼都沒有發生時還要糟糕呢?
經濟學家是這樣解釋的:假設你今天早上出門上班時的“心情滿意值”是100,忽然,你撿到一個大皮夾子,裏麵有100元錢,“心情滿意值”迅速上升50%,達到150。
可是樂極生悲,你遲到了,扣工資100元,“心情滿意值”下降50%,變成75。
一得一失,錢沒有任何變化,但“心情滿意值”卻從100變成75。
有人會說,這個計算有問題,為什麼“心情滿意值”不是加減某一個值呢,如果那樣算,“得而複失”就沒有任何變化了。
這就問到點子上了。
好比同樣是撿到100元,一個百萬富翁和一個乞丐的感覺完全不同,我們擁有的東西是我們價值判斷的起點。所以“心情滿意值”的變化不是加減某一個值,而是乘除一個比例。
就像我們拿1萬元炒股,虧損10%,再盈利10%,就變成了9900(反過來也是一樣),憑空少了100元。
上麵的例子證明了“投資決策心理”中最重要的理論之一——“損失厭惡”:
得到一樣東西的快樂,通常小於失去一樣東西的痛苦,所以我們不喜歡冒險,寧願放棄得到的快樂去維持現狀,也不願承受失去的痛苦。
我們剛才說,“損失厭惡”的前提是“擁有一樣東西之後害怕失去的感覺”,它暗含著一個假設,你對自己所擁有的東西的價值判斷,常常是非理性的。
理查德•塞勒的“稟賦效應”,就證明了這個假設。
敝帚自珍的“稟賦效應”
假如你同時有兩份工作機會,別的條件都一樣,唯一的不同是一份工作薪水高1000元,另一份每年多五天年假。
你覺得兩份工作都可以接受,用經濟學術語來說,1000元薪水和5天年假的效用相等。
其中一家先打電話通知你,你欣然接受,開始憧憬跳槽後的生活。過了一會兒,另一家也打電話給你。此時,你十有八九會拒絕。
雖然幾分鍾前,你還覺得兩者沒有區別,但當你接受了第一份工作後,你已經擁有的1000元薪水的效用就增加了,大於你沒有得到的5天年假。
理查德•塞勒教授說,這就是“稟賦效應”:當你擁有一樣東西之後,你對這樣東西的評價會高於你沒有擁有它時。
“稟賦效應”是“損失厭惡”心理造成的,因為“失去這1000元薪水”的痛苦,大於“得到1000元”(等同於五天年假)的開心。
事實上,當“稟賦效應”讓我們做出不理性的選擇後,“怕麻煩”就隻是一個借口。
如果你不理解“不想改變現狀”是出於“稟賦效應”的非理性行為,而隻是理解成“怕麻煩”,那麼,當對方為了爭取你,再給你加一天年假時,你很可能還是會拒絕。
把這個例子變化一下,當麵對薪水漲幅大於30%的工作機會時,你會毫不猶豫地選擇跳槽;但如果隻有10%的漲幅,你通常會好好考慮一下“跳槽成本”。
可出於“稟賦效應”,我們會高估目前工作的價值,從而誇大“跳槽成本”。
那麼,“跳槽成本”實際上是多少呢?
2倍獲得的快樂才能抵消損失的痛苦
理查德•塞勒教授在說明“稟賦效應”時,做過一個的實驗。
他讓學生分成三組,第一組的任務是賣掉一個咖啡杯,第二組的任務是向賣家買咖啡杯,第三組的可自由選擇,擁有一個杯子或得到同價值的一筆錢,然後讓三組人分別給咖啡杯標價。
結果是第二組買家估價的中位數是2.87美元,和第三組可自由選擇的學生估價3.12美元,非常接近。
而賣家估價的中位數為7.12美元,高出一倍。再一次證明了“擁有什麼,就高估什麼”的“稟賦效應”。
理查德•塞勒等經濟學家的很多實驗中,都出現過大約2∶1的比例,於是得出“稟賦效應”的“損失厭惡係數”——2倍獲得的快樂才能抵消相同損失的痛苦。
用這個係數解釋前麵的例子,當你答應了高1000元的那份工作之後,另外一家要多給你8天的年假(而不是原來的5天),才能讓你改主意。
如果一個漲薪10%的跳槽機會,會讓你猶豫不決(意味著兩份工作的效用相等),那麼說明“跳槽成本”其實隻有薪水的5%。
不過,有人提了一個很有趣的問題:當我從自己的錢包裏拿出500元錢,買一雙標價500元的鞋時,為什麼我對這自己擁有的這5張鈔票沒有產生“稟賦效應”呢,為什麼賣家沒有對他的鞋產生“稟賦效應”呢?
為什麼窮人更窮,富人更富?
理查德•塞勒是這麼解釋的:因為你知道,錢是用來花出去的,商家也清楚,商品是用來賣掉的,所以不會產生“稟賦效應”。
反過來說:當你對錢產生擁有感時,你就不能理性地麵對“花錢”這件事。
窮人的錢是用來維持生計的,所以窮人常常對錢有“擁有感”,就產生了“稟賦效應”——花100元錢的痛苦大於得到100元商品的快樂;喜歡的東西沒貨了,竟然如釋重負地鬆一口氣。
而富人相反,他們的錢是用來“錢生錢”的,不停地進進出出,可能不會有“稟賦效應”的心理負擔。
錢這個東西,一旦停止流動,就會迅速貶值。所以這個世界往往窮人更窮,富人更富。
同樣,在做生意的新手眼中,商品和錢,是兩樣東西,賣得不好的商品,你讓他打個折就像割自己的肉。
但在生意老手看來,它們都是財富的不同形態。所以他們更注重資金周轉速度,該清倉甩賣時,毫不猶豫。
用一句老話說:錢隻有被用掉了,你才擁有了它的真實價值。
人們最大的錯誤是過度自信
今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理查德•塞勒也是一些投資基金的顧問,這些基金表現相當不凡。
塞勒是富勒-塞勒資產管理公司的創建人,該公司為價值58億美元的基金Undiscovered Managers Behavioral Value Fund提供投資建議。自美股進入牛市以來,該基金的漲幅幾乎是標普500指數漲幅的兩倍。從2009年3月美股市場開始走高到2017年10月6日收盤,該基金的A類部分已上漲512%。而同期內,標普500指數的漲幅為277%。
塞勒於2016年6月接受CNBC PRO專訪時談到,他在行為經濟學方麵的研究成果可以幫助他判斷,哪些表現欠佳的公司呈現出了轉好的跡象。
去年塞勒曾向CNBC透露,他不持有單支股票,因為他更願意選擇一個好的投資組合基金。
“我認為人們最大的錯誤是過度自信。他們常常高估自己的投資眼光。我想給他們的第一個忠告就是跟蹤自己的投資狀況,如果你自認為是一名很厲害的投資人,一定要算出回報率到底有多少……我們都知道大多數積極投資經理在去掉交易費後實際上達不到基準目標,”塞勒說。“你最不應該投資的就是你就職公司的股票。”
加入時尚資本道讀者群,以及轉載授權,請添加微信號lixiaoli_sh
衝刺IPO!靠二手貨起家的寺庫就要成為中國奢侈品電商第一股
終結22年行業第一,鬆本清為何被超越?
七匹狼花3億搭上老佛爺,時尚時尚更時尚?
騰訊:我們是誰?王者印鈔機
最後更新:2017-10-13 20:06:56
上一篇:
青春旅社榮登綜藝榜榜首,王源功不可沒
下一篇:
連國家都認可的優質偶像,王源胡歌周筆暢鹿晗都上榜
汪涵介紹潘粵明,卻遭沈夢辰搶話宣傳新電影,汪涵直接懟她毫不留情
韓雪怒噴攜程,沒想到恰到好處,親子園事件再次發酵!
周星馳成為票房冠軍喜劇之王的秘訣隻有兩個字,卻被諷刺人品差貪財
馬雲一出手網宿科技遭遇5年來大潰敗 高管掀起減持比賽
馬雲越南煲雞湯;搜狗昨晚紐交所上市;攜程給家長兩周帶薪假
謝娜張傑深夜與友人聚會,娜姐孕期未改愛玩天性,準媽媽過渡期太過煎熬
與金馬獎影後搭戲 吳昕評價他“有一顆老人的心” 如今終於火了
除了高曉鬆這些明星也曬早餐,吳昕爺們陳赫接地氣最後一位才叫奢侈
謝娜懷孕3個月出門逛街,網友:和賈玲有的一拚!
就在剛才,馬雲哽咽了,今年這個雙十一,估計他的夢想要破滅了,但葉縣人民沸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