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867 返回首页    go 阿里云 go 技术社区[云栖]


马云成立中国药品安全追溯联盟,为啥参与者都是内企?

来源/医药代表微信(MRCLUB)

据媒体报道,28日,阿里健康联袂天士力、正大天晴、广药集团、科伦药业、科伦药业、齐鲁制药、鲁南制药等十余家医药龙头工业企业在京成立中国药品安全追溯联盟,冀以此举推动药品行业形成共治的药品安全追溯态势,从根本上保障药品从生产、到流通再到使用的全程安全。

从公开报道的参与者来看,均为国内企业,一些刚入行的小伙伴们不禁纳闷了,这样一个药品安全追溯联盟,为什么仅内企重视呢?

阿里健康和药品电子监管系统

大家都知道,马云对医疗健康行业非常重视,阿里巴巴旗下阿里健康除了多年不惜重金投入,而且注入天猫在线医药业务,扶持在医药健康这方面的布局。

阿里健康的前身中信21世纪早在2005年就与国家药监局合作建立了药品电子监管系统,后于2014年被阿里集团收购更名为阿里健康,药品电子监管系统也成为当时阿里健康的主要收入来源。

2016年,湖南养天和大药房起诉药监局,称被强制要求付费,请求法庭确认药监局推行电子监管码违法,并且阿里健康获得不公平的竞争优势,要求立即停止违法行为。

2016年2月20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对外发布《关于暂停执行2015年1号公告药品电子监管有关规定的公告(2016年第40号)》,并发布《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的公告,决定暂停执行药品电子监管的有关规定,养天和大药房也随即撤诉,阿里健康股价22日在香港股市暴跌14%。

药企比药店更需要药品电子监管码

对于不熟悉医药行业的媒体人士,很容易忽略一个事实,那就是虽然药品电子监管码遭到连锁药房的抵制,但是对于制药企业还是比较受欢迎的。

药店抵制的原因很简单,媒体曾有报道,拒绝使用药品电子监管码的直接原因就是高额投入,每个单店都需要购买扫码枪和秘钥,对于拥有数百家单体药店的连锁药房企业,这是一笔庞大的支出。

实际还有另一个不为人知的原因,一些管理不规范的药房,进货渠道混乱,如果使用药品电子监管码,就不容易非正常渠道采购到药价低廉的药品了。

而制药企业则不存在成本的问题,一个主体一年300元的费用基本可以忽略不计,又可以监控自己产品流向,何乐而不为呢?虽然后来CFDA对药品电子监管码不做强制要求后,一些药企对阿里健康作为第三方提供药品流向追溯服务有需求也在情理之中,即使涨价,也比自建平台要节省不少花费。

为什么国内药企对流向追溯更为关注?

回到开篇的问题,为什么这次公开报道的参与者均为内企呢?对于熟悉医药行业的来说,这个也很正常,药品「安全」追溯联盟对于药企来说,实际是药品「流向」追溯联盟,国内药企对流向的关注均源自于一个无奈的现实:窜货严重!

内企窜货严重多因为以下三个方面:

1. 多代理、多经销商并存

内企有着更灵活的销售政策,为了更快的抢占市场,多签约多个商业经销公司或者代理商,有的自建销售队伍和代理商两条线并存,甚至一个地区、一个医院多人代理都属正常,在这种情况下,各经销公司或者代理商为了冲业绩拿返点,又或者单纯为了抛货带来的利润,就会产生窜货行为。

另一种窜货行为还存在于企业内部,销售人员为了完成指标,拿推广费用去补贴商业去窜货的现象也很多见。

2. 全国价格体系混乱

药品正式上市后,制定完善的价格体系并认真执行的内企很少,多种销售模式并存,多种销售奖励、返点政策,再加上各省招标要求下不同地区不同程度的价格妥协,很难保证供应价格的稳定。

外企则相对好些,因为有重磅的品牌产品以及规范的推广队伍,在面对渠道的价格要求时则比较强势,也能够保持稳定合理的价格体系。

3. 普药居多,很多走市场

最后一个原因是内企以仿制药为主,也有很多普药产品,这些产品除了一些标杆市场走处方药渠道,很多通过OTC等院外销售,还有很多直接投在药品市场,去安徽阜阳、太和、河北无极等药品市场转一下就知道,走市场的品种价格有多混乱。

基于以上,窜货问题短时间内很难解决,药企寄希望于通过简单的追溯系统来掌控渠道、防止窜货是在情理之中的,如果真正想杜绝窜货,还需要根据自身资源,制定合理的价格策略,并在营销和管理上多花点成本。

最后,你经历或耳闻过哪些窜货故事,欢迎留言分享下~~(医药代表微信号:mrclub)

MRCLUB原创作者招募中

数十万精准会员每日阅读,助您快速提升个人品牌,扩大在医药行业及社会化媒体的影响力!(详情请访问网站https://wemr.club)

医药代表 伴您成长!

最后更新:2017-10-07 23:37:38

  上一篇:go 积怨22年终破冰!袁咏仪 成龙合影冰释前嫌
  下一篇:go 王源小哥哥竟然抢词,易烊千玺的表情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