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680 返回首頁    go 阿裏雲 go 技術社區[雲棲]


李白的一首詩,抒發自己懷才不遇的激烈憤懣,讀來韻味深長

《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是唐代詩人李白在宣城(今屬安徽)與李雲相遇並同登謝朓樓時創作的一首送別詩。此詩共九十二字,並不直言離別,而是重筆抒發詩人自己懷才不遇的激烈憤懣,灌注了慷慨豪邁的情懷,表達了對黑暗社會的強烈不滿和對光明世界的執著追求。詩雖極寫煩憂苦悶,卻並不陰鬱低沉。全詩語言明朗樸素,音調激越高昂,如歌如訴,強烈的思想情感起伏漲落,一波三折,如奔騰的江河瞬息萬變,波瀾迭起,和騰挪跌宕、跳躍發展的藝術結構完美結合,韻味深長,斷續無跡,達到了豪放與自然和諧統一的境界。明人評此詩“如天馬行空,神龍出海”。

《宣州謝脁樓餞別校書叔雲》

唐代:李白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長風萬裏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覽 通:攬;明月 一作:日月)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銷愁 一作 消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此詩發端既不寫樓,更不敘別,而是陡起壁立,直抒鬱結。“昨日之日”與“今日之日”,是指許許多多個棄我而去的“昨日”和接踵而至的“今日”。也就是說,每一天都深感日月不居,時光難駐,心煩意亂,憂憤鬱悒。

三四兩句突作轉折:而對著寥廓明淨的秋空,遙望萬裏長風吹送鴻雁的壯美景色,不由得激起酣飲高樓的豪情逸興。這兩句在讀者麵前展現出一幅壯闊明朗的萬裏秋空畫圖,也展示出詩人豪邁闊大的胸襟。從極端苦悶忽然轉到朗爽壯闊的境界,仿佛變化無端,不可思議。

下兩句承高樓餞別分寫主客雙方。上句讚美李雲的文章風格剛健,下句則以“小謝”(即謝朓)自指,說自己的詩像謝朓那樣,具有清新秀發的風格。李白非常推崇謝朓,這裏自比小謝,正流露出對自己才能的自信。這兩句自然地關合了題目中的謝朓樓和校書。

七、八兩句就“酣高樓”進一步渲染雙方的意興,說彼此都懷有豪情逸興、雄心壯誌,酒酣興發,更是飄然欲飛,想登上青天攬取明月。這兩句筆酣墨飽,淋漓盡致,把麵對“長風萬裏送秋雁”的境界所激起的昂揚情緒推向最高潮,仿佛現實中一切黑暗汙濁都已一掃而光,心頭的一切煩憂都已丟到了九霄雲外。

然而詩人的精神盡管可以在幻想中遨遊馳騁,詩人的身體卻始終被羈束在汙濁的現實之中。現實中並不存在“長風萬裏送秋雁”這種可以自由飛翔的天地,他所看到的隻是“夷羊滿中野,菉葹盈高門這種可憎的局麵。因此,當他從幻想中回到實裏,就更強烈地感到了理想與現實的矛盾不可調和,更加重了內心的煩憂苦悶。“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這一落千丈的又一大轉折,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必然出現的。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李白的進步理想與黑暗現實的矛盾,在當時曆史條件下,是無法解決的,因此,他總是陷於“不稱意”的苦悶中,而且隻能找到“散發弄扁舟”這樣一條擺脫苦悶的出路。這結論當然不免有些消極,甚至包含著逃避現實的成分。但曆史與他所代表的社會階層都規定了他不可能找到更好的出路。

全詩如歌如訴,情感起伏漲落,韻味深長,一波三折,章法騰挪跌宕,起落無端,斷續無跡,語言明朗樸素,音調激越高昂,達到了豪放與自然和諧統一的境界。

最後更新:2017-11-03 21:42:07

  上一篇:go 霍建華現身機場,身著低襠褲180秒變130,網友:老幹部變郭敬明既視感
  下一篇:go 馬雲李連傑功守道大牌明星雲集,唯一女主角是她,這次想不火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