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 | 環境大數據的應用案例及前景
大數據在各行業的應用和發展態勢強勁,不斷突破學科壁壘和行業界限,促進各個領域的優質資源高效匯集起來,特別是在金融、醫療等行業已經展開了廣泛的應用。而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對環境管理理念、管理方式的轉變,同樣需要借助大數據的力量促進其產生巨大的影響,探索出更科學更有效的治理方案和建設思路。
常杪老師在環境大數據治理方麵有著多年專注研究,具有豐碩的研究成果和豐富的應用經驗。在分享中,常老師從三個層麵展開:1.什麼是環境大數據及應用現狀;2.如何通過大數據改變環境管理的建設思路與實例;3.環境大數據應用麵臨的挑戰和困難等,並緊密圍繞環境大數據應用的現狀和未來展開介紹。
常杪老師著重講解了大家比較關心的政府數據和行業應用這部分。環境大數據具備大數據的“4V”特征,環保部門的數據類型大致分為環境質量的數據(環境質量數據的量非常大,包括空氣質量與水質量)、汙染源的數據這兩大類直接相關的數據,當然大量的業務型數據和過程數據也在研究範圍內。另外,互聯網數據(主要是移動終端搭載的環境要素的監測數據,現在民用的也很多)和環保相關的統計分析數據也歸屬於環境大數據,隻是不作為討論的重點。
環境治理關係到國計民生,因此,改善環境質量已經成為所有地方政府考核政績的硬指標,而且這些考核要拿數據說話。當前,各級政府對於環境大數據的建設有迫切的需求,而我國環境信息化發展階段暫處於探索和啟動的後期,還沒有進入高速發展期,在數據方麵還存在一定問題,並且在大數據的應用層麵還沒有全麵展開。然而市場已經開啟,常杪老師帶領其團隊參與到目前國家試點的省市(如內蒙古,以及福建、新疆、深圳、佛山、順德等)環境大數據建設的頂層設計中,這些項目的建設緊密貼合政府需求,能夠有效實現監管精細化、環境決策科學化和公眾服務的便民化。
提到政府環境大數據建設思路,常杪老師認為從感知層、傳輸層、存儲層到支承層、決策層的每一層都值得去開發,而這些思路在設計階段就要充分了解和調研,比如:業務流程、各個業務部門的管理職能、數據現狀以及數據流等,因為每個地方的情況都不太一樣。做環保方案不同於其他行業,它需要按照要素管理,比如:水、氣、土壤、地下水、噪聲、固廢、輻射、生態等等,因此對每一個業務部門都要做深入的調查。
常杪老師特別指出環境大數據急需頂層設計,不能預設環境大數據建設會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如果隻重視軟硬件投入,而忽視與實際業務的聯係,忽視數據運維與分析,那麼這樣的理解偏差容易造成大量的投入不見效果的窘境。基於此,特別提出了解決之道,如下圖所示。
在案例分享部分,常杪老師帶來了內蒙古電力行業、烏梁素海案例、河北空氣質量保障指揮平台、無錫生態環境物聯網監測監控體係、青海生態之窗等典型案例並作分享,並以美國芝加哥鋪設空氣質量傳感器和南加州癌症風險數據庫為例展開詳細介紹,為環境大數據建設提供了新思路和寶貴的經驗。
基於二十多個省市建設方案的參與實踐經驗,常杪老師分享了自己的體會與感悟:首先最重要的就是做好頂層設計;其次是采用多種監測方式豐富數據來源,比如移動監測的一些設備(無人機),還有包括網格化監管的低成本、高精度的微型設備。然而諸如惡臭、VOC、土壤等領域急需研發和監控,因此她提出這個領域的開發硬件市場非常廣闊。
本場講座共吸引了一百餘位清華校內外的聽眾來到現場,現場氣氛熱烈。在分享結束後學生們久久不願散去,圍繞常老師繼續交流。常老師對在場師生所關心的問題逐一進行解答。來自軟件學院的唐同學表示常老師對環境大數據的分析給他的本專業科研帶來了新的啟發和思路,這樣的活動使他收獲巨大。
原文發布時間為:2017-09-16
本文作者:常杪
本文來自雲棲社區合作夥伴“數據派THU”,了解相關信息可以關注“數據派THU”微信公眾號
最後更新:2017-10-10 15:0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