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533 返回首頁    go 阿裏雲 go 技術社區[雲棲]


史說《軍師聯盟》:司馬懿指揮的一場經典的閃擊戰

李大嘴 大嘴讀史

不管是遊戲裏還是現實中,司馬懿一直是以“智將”的形象出現的,匪號“塚虎”,完全可以和諸葛亮的“臥龍”相提並論。

司馬懿一生征戰無數,善謀奇策,後世一般認為司馬懿最顯赫的戰功有兩件,一是抵禦諸葛亮北伐,並且耗死了諸葛亮;二是加上來回行軍限時一年遠征平定遼東。

但是,大嘴個人認為,司馬懿戰史中有一場閃擊戰特別經典,值得回放分析,這場閃擊戰就是發生在公元228年的新城突襲戰。

來龍去脈

當時,新城是魏國的地盤,新城太守是三國時期著名的“牆頭草”孟達。

孟達最初是劉璋的部下,後來投靠了劉備,關羽敗走麥城的時候,孟達沒有出兵救援,事後擔心被追責,幹脆投降了魏國。

孟達投降魏國之後,又配合進攻劉封,把上庸、房陵、西城三郡當作是“投名狀”送到了了魏國手中。

曹丕對孟達還是挺看重的,把三郡合一,設立新城郡,讓孟達當新城太守,還封侯、假節,也算是一方重臣了。

就在孟達剛剛投降後不久,司馬懿就向曹丕提出警告:這家夥不是好人,一看就是個二五仔,不能把邊境重鎮交給他。曹丕沒有當回事。

但是,曹丕死後,司馬懿總領政務,和孟達交情深厚的夏侯尚、桓階也相繼過世,孟達開始不安起來。

當司馬懿透露出要把孟達內調的想法時,孟達終於動了重投蜀國懷抱的念頭。

各有盤算

諸葛亮得到孟達主動送過來的“秋波”,當然很高興。雖說孟達這個人不咋地,但如果蜀國得到新城郡,就等於多了一個進攻魏國的“橋頭堡”。

諸葛亮對孟達的人品不太放心,幹脆找了個機會,把孟達要投降蜀國的消息散布出去,以此推動孟達進入實質性行動。

諸葛亮故意泄密之後,還專門寫信給孟達,讓他加緊防範,提防在宛城主持工作的司馬懿。

孟達不以為然,他的不當回事也很有道理——

孟達所在的新城距離司馬懿所在的宛城1200裏,宛城距離魏國皇帝所在的洛陽800裏。司馬懿得到孟達要投降蜀國的消息,肯定會派人向皇帝請示,一來一去就是800+800=1600裏,得到指示之後出兵,又是1200裏。兵臨新城,怎麼說也要一個月。

司馬懿得到消息之後,第一時間先給孟達寫了一封信,坦承自己得到了有關孟達要反的情報,但是他認為這麼重要的情報不可能輕易泄露,所以很可能是蜀國的離間計。

孟達更放心了,慢悠悠地收集建築材料,整修城防工事,著什麼急啊?

長驅直入

司馬懿寫完“安撫信”之後,做了兩件事,一件是寫了個報告,把事情向皇帝匯報,另一件就是點齊人馬,殺奔新城。

魏國軍隊的先鋒是一代名將徐晃,曾經創造了成語“長驅直入”的典故。

想當年,關羽把曹仁圍困在樊城,正是徐晃帶領騎兵,以迅雷不及掩耳盜鈴之勢,長驅直入,和曹仁裏應外合,解了樊城之圍。

魏國軍隊日夜兼程,從出兵到兵臨城下,隻花了8天時間。

孟達大驚失色,一麵心急火燎組織抵抗,一麵滿心期待蜀國援軍的到來。

但是,司馬懿又怎麼會漏掉援軍這檔子事,早就調動兵馬,把蜀國援軍擋在了外圍。

城下,司馬懿以四倍於孟達的兵力,迅速展開八路圍攻,隻用了十六天時間,孟達的外甥鄧賢、部將李輔開城投降。

司馬懿入城,擒斬孟達。

路程考證

有人會問,8天1200裏,每天要走150裏,也就是75公裏,騎兵沒問題,步兵應該走不下來吧?

兩個原因,第一個,魏軍日夜兼程,比正常行軍要多走不少路。第二個原因,漢朝的一裏路比現在短。

魏國沿用漢製,1裏=300步,1步=6尺,1漢尺=23.1厘米,所以那時候1裏=1800尺=415.8米。

1200裏隻有現在的1000裏不到一點點,也就是500公裏不到,算下來每天行軍大約在60公裏出頭的樣子。

即使是這個距離,可能還是高估了。現代,從河南南陽(宛城)到湖北竹山(上庸)隻有400公裏不到,而新城還比上庸更靠近宛城。

如果是這樣,行軍的壓力還要進一步減輕。

戰役複盤

司馬懿在這場戰役中充分顯示了一個統帥全麵的能力。

從戰略角度,司馬懿很早就做出孟達不可靠的判斷,說不定連防範預案都已經打過腹稿,同時果斷地不按套路出牌,邊匯報邊出兵,爭取到了最為寶貴的時間,保證了戰役發起的突然性。

從戰術角度,寫信安撫是為了穩住孟達,讓孟達放鬆警惕。派徐晃做先鋒是用人之所長,派兵阻擊援軍是思慮周密,以優勢兵力分頭攻城是一鼓作氣。要知道魏軍遠道而來,很是疲憊,如果不能速勝,很容易達成膠著戰,到時候,魏軍所攜不多的糧草再吃光,那就麻煩了。

司馬懿把閃電戰的精髓發揮得淋漓盡致。

最後更新:2017-10-08 19:32:27

  上一篇:go 娛樂圈誰穿西裝最帥,楊洋養眼胡歌顯成熟,這位最有男人味
  下一篇:go 楊洋和李沁的青澀舊照,他們曾經在一起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