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931 返回首頁    go 阿裏雲 go 技術社區[雲棲]


iPhone8接連充電爆裂:但蘋果為何並未陷入輿論漩渦?

文/王新喜

在iPhone8上市之後的這短短半月不到的時間裏,蘋果遭遇了一係列壞消息,從銷售遇冷、黃牛不願囤貨、通話出現雜音之後,iPhone8係列手機近日又接連在日本、中國台灣出現充電問題。據稱,台灣消費者在手機電量還剩70%時插線充電,3分鍾後手機爆裂,但沒聽到任何爆裂的聲響。短短3分鍾時間,手機外殼就出現了爆裂。而該名消費者使用的充電線也是原裝的,手機也沒有摔過。

另外,一位日本網民也曾在Twitter上發照片表示,剛買的iPhone 8 Plus疑因電池膨脹導致熒幕凸起。

當前諸多分析都將事故原因指向了三星三星Note7電池供貨商,根據美國拆解網站iFixit此前拆解iPhone 8 Plus的情況看,該款手機電池確實是來自三星SDI廠,與三星問題機Note 7來自同一工廠,韓媒消息也同樣指出,iPhone8係列電池供貨商是三星Note7電池供貨商。

盡管我們知道,iPhone 8出現的電池問題與三星Note 7爆炸事件不完全相同,因為去年三星Note 7燃損事件呈現出來的是直接爆開,而如今兩台事故iPhone8的狀況則是電池無故膨脹撐開手機背蓋,但相似之處在於,都采用了無線充電技術。

根據當前蘋果方麵的回應稱,初步調查的情況是出現了電池的腫脹,但並非是嚴重的安全性事件,跟爆炸無關,詳細的調查結果一經確認便會公布。不過,對於人們所談到的電池供貨商的情況,蘋果未作出回應。

不過盡管如此,但iPhone8充電爆裂事件如我們預想之中的那樣,並沒有多少人關注,一陣風之後,人們會當它並沒有發生過,我們可以關注到另一種傾向,關於iPhone8充電爆裂事故並沒有多少人關心,蘋果也沒有像三星那樣陷入鋪天蓋地的輿論漩渦之中,甚至有網友說,這黑的漂亮,可勁黑大家可勁買。另外,也有用戶評論,是不是背後有什麼黑幕,蘋果被競爭對手暗算了。更多的是,幾乎沒有多少用戶關注與關心iPhone8的充電爆裂事件。這背後是,更多的用戶不願意相信蘋果產品會有大的質量問題。

而三星note7燃損事件發生的時候,則引發了全球的關注與網民的集體憤慨。而蘋果遭遇事故與三星遭遇事故,人們態度大不同,甚至主流媒體並未大張旗鼓的報道或者關注並做深度調查與質疑。有網友說,蘋果要重演當年三星Galaxy Note 7的情形麼?但在筆者看來,這幾乎不可能,一方麵,直到目前,與三星Note7相比,目前蘋果出現iPhone8手機電池事故的手機用戶太少,太個案。

而最重要的是,因為蘋果長期以來形成的品質與高端形象已經深入人心,可以說蘋果的產品就是好的已經在多數消費者心中形成了穩定的刻板印象,一旦iPhone遭遇質量問題,多半會有果粉站出來質疑背後的黑幕與黑手,雖然這有點被洗腦的效果,但我們同樣可以發現,蘋果長期穩定的產品品質形成的高端品牌形象是國產手機可望而不可及的。

另一方麵,在於筆者此前提到的一個觀點,人們對蘋果有一個長期揮之不去的妄念與期待:即1,iPhone是最好的手機,無論是軟硬件的優化,還是品質,都是最好的,這是毋庸置疑的。2.未來或下一次顛覆式創新必須是蘋果來主導引領。3.蘋果創新乏力是暫時的,未來還會有大招。

我們知道,人們對於蘋果之外的品牌欠缺信仰,所以,人們會用非常理性以及更加苛刻與挑剔的眼光去看待這些品牌,因此,這反而導致這些蘋果之外的手機品牌反而會更在意本身產品的安全與故障率的發生,因為一旦有一次大的事故,對整個品牌的打擊將是毀滅性的。

而有大量信仰果粉護體的蘋果則不一樣,所以,在這方麵,蘋果不會像其他品牌那樣表現的非常焦慮,公關策略沿襲其一貫的高冷的不回應或者輕描淡寫的表示產品本身沒問題的態度即可,這保留了蘋果一貫的神秘氣質,符合果粉心目中的形象。人們更願意希望蘋果產品會越來越好,爆炸是偶發性事件、或者真實性無法確認。

但從目前蘋果的回應來看,電池的腫脹不是嚴重的安全性事件,如此回複也並未遭遇太多質疑,但是究竟是偶發性問題還是大批次的手機出現問題目前還不能確認。在當下來說,但人們不相信iPhone8會有大的質量事故它反映出人們一種微妙的心理,隻要不是親眼所見,人們更願意堅定信念自己的信念而忽略對自己不利的信息。但有果粉護體的蘋果應該深入調查並確認iPhone8與iPhoneX的電池故障,防微杜漸,在事態未擴大之前迅速解決這個問題,否則,如果以輕視的態度來對待這類隱患問題,未來一旦出現更多故障,傷害是則是果粉的信仰與產品銷量,蘋果應該對此有所重視。

作者:王新喜 TMT資深評論人 本文未經許可謝絕轉載 我的微信公眾號:redianweiping

最後更新:2017-10-09 03:41:54

  上一篇:go 全場加息、iphone8、千元京東卡送給你
  下一篇:go iPhone X真機現身地鐵 裝X指數已經爆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