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397 返回首頁    go 阿裏雲 go 技術社區[雲棲]


巴菲特如何管理4千億巨資?

“股神”巴菲特投資之道讓人為之欽佩,從10歲開始第一筆100美元的投資起步,至今個人財富積累到超過600億美元。那巨額財富背後,巴菲特是如何管理的呢?

巴菲特執掌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50年,靠的絕不是貪婪和運氣。作為領導者,其管理經驗往往被業績的光輝所掩蓋,而後者恰恰就是優秀管理水到渠成的結果。

長久以來,巴菲特開創了獨一無二的管理風格,比如,他特別關注資本配置,並給予旗下60多家公司的管理層極大的自主權,同時還極力避免業績指引、拆分股票和剝離資產等短期行為。但由於內心的貪婪和投資者的壓力,很多公司及其CEO都不太願意效仿這種管理風格。

極簡管理原則 “25人總部”掌握最核心職能

巴菲特執掌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涉足保險、鐵路、能源、工業、投資等領域,據統計,目前伯克希爾.哈撒韋旗下的子公司已達80多家,員工總數超過34萬人。

但令人震驚的是,這個集團公司隻有25名員工。其中包括:巴菲特和他的合作夥伴芒格,CFO伯格,巴菲特的助手兼秘書凱瑟,投資助理斯科特,此外還有兩名秘書、一名接待員、三名會計師、一個股票經紀人、一個財務主管以及保險經理。極為簡潔的人員配置,用巴菲特的話來講:一個公司如果有太多的領導層,反而會分散大家的注意力。

別看“25人總部”人員很少,卻管著34萬人的事,他們的分工清晰,工作職責明朗化,比如伯克希爾的副董事長芒格,他的主要工作便是:第一,管理所有的證券投資業務,它們通常屬於伯克希爾的災害保險公司;第二,負責選擇所有重要子公司的CEO以及他們的繼任者;第三,負責撰寫年度報告中的重要材料和其他重要文件;第四,負責尋找潛在的收購目標;第五,調配現金和貸款。

從芒格的工作職責來看,巴菲特的管理風格之一就是最大程度的“職能精簡”。

特別關注資本配置,並充分放權

巴菲特管理方式的一大特點是特別關注資本配置,並充分放權。

對巴菲特來說,在伯克希爾體係中增加一家公司與在投資組合中增加一個股票並無二致。然而,一旦完成收購,巴菲特就幾乎再也不會賣掉,並給予該公司經理層以極大的自主權。

一般而言越是成功的人,越難控製自己的控製欲。巴菲特在充分放權這一點上,就超越了絕大多數商業領袖。巴菲特對自己的缺陷有自知之明,因此在管理上他會給經營者搭好舞台,但是不會跑到台上去表演。 巴菲特從不要求旗下公司的負責人預測盈利情況,也不安排會議,更不會把他的伯克希爾哈撒韋“文化”強加於人。

嚴格財務管控,錢用在刀刃上

充分放權,並不意味著財務也放權,巴菲特在微觀管理層麵充分放權,但牢牢抓住了子公司的“錢袋”。

首先,公司的各個子公司產生大量的現金流,向上供給奧馬哈總部。這些現金來源於公司旗下巨大的保險業務運作的浮存金,以及那些全資擁有的非金融子公司的運營盈利。 在此之後,巴菲特作為資本的配置者,將這些現金進行再投資,投資於那些能產生更多現金的機會。於是更多的現金反過來給了他更多的再投資的可能,如此循環往複。

而巴菲特對旗下子公司的評價標準也是完全一樣的:權益資本收益率,也就是其投資的沒1美元到底能賺到多少錢。“我寧願要一個投資規模僅為1000萬美元而投資回報率高達15%的企業,而不願經營一個規模達到10億美元而投資回報率僅為5%的企業。”巴菲特說:“我完全可以把這些錢投到回報率更高的其他地方去。”

慎用股權激勵

很多公司喜歡用股權激勵來激勵或者留住人才。但是對於這塊,巴菲特是非常謹慎用股權激勵的,他認為股權激勵有時的確能給管理層帶來潛在的巨大回報,但是它會使高管的利益和普通投資者的利益脫鉤,降低了股權激勵獲得者的風險,於是管理層在使用股東資金的時候,會更加隨意。所以伯克希爾•哈撒韋從不發布業績指引,不經常搞股票分拆,也沒有股票期權。

巴菲特並不是認為股權激勵不好,就算要用,都應該精心設計。通常他們應當把遞延收益因素或者置存成本因素考慮在內。同樣,定價也應合理─應該按真正的企業價值定價。 巴菲特曾經說過:在伯克希爾,我們在發獎金的時候不看公司的股價。誰的表現好就應當獎勵,不管伯克希爾的股價是漲是跌,還是橫盤。同樣,即使我們的股票飆升,也不會獎勵那些表現平平的經理人。

……

正因為巴菲特的這些管理方法促成他的財富一步步積累和管理,當然,巴菲特的管理精髓遠不止這些,如果想學習更多財富管理和企業管理精髓,可在時代華商商學院下方評論留言獲取!

最後更新:2017-11-06 21:38:41

  上一篇:go 周星馳電影美女很多,但醜女也不少,這些醜女真是一個比一個醜
  下一篇:go 所有人都沒有想到,馬雲的無人餐廳會來的這麼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