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978 返回首頁    go 阿裏雲 go 技術社區[雲棲]


得臥龍者得天下,諸葛亮為何沒能統一三國?毛主席妙語道破原因

說起三國演義,就不能不說諸葛亮,人們津津樂道於他的聰明才智。空城計、草船借箭、水淹七軍等都體現出他傑出的軍事才能,運籌帷幄決勝於千裏之外。一句得臥龍者得天下讓劉備不惜三顧茅廬也要請他出山,足見劉備對他的倚重。

諸葛亮數次北伐皆以失敗告終,錯失了統一三國的良機,未能完成劉備遺命。關於其失敗的原因曆來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很多人認為諸葛亮是古代第一軍事奇才,並紛紛為其最終的失敗找來“不得其時”等等借口。毛主席在長征時期書不離手的讀三國,也對諸葛亮的失敗做出了獨到的分析,毛主席認為諸葛亮在軍事上的失誤和蜀國滅亡有很大關係。

第一,善用計謀卻不善用人。關羽失荊州,關羽雖勇勐無敵,但過於自傲,有大將之才無主帥之謀,最終大意失去荊州令蜀國元氣大傷;馬謖失街亭,守住街亭,對蜀漢來說就相當於贏得了一個重要的隘口,隴山,秦嶺以西的廣大土地都可以讓諸葛亮收入囊中,如此重要的地方卻派了實戰經驗欠缺的馬謖, 讓諸葛亮的作戰計劃都化作一堆泡影,第一次北伐徹底失敗。

第二,是戰略有很大問題。很多人津津樂道於隆中對中勾畫的戰略藍圖,但是毛主席卻獨樹一幟地指出《隆中對》的戰略錯誤,導致兵力分散,而最終導致失荊州的失敗。毛澤東在讀蘇洵《權書•項籍》中有關評說諸葛亮“棄荊州而就西蜀,吾知其無能為也”一文時,寫下了精彩的批語:“其始誤於《隆中對》,千裏之遙而二分兵力,其終則關羽、劉備、諸葛三分兵力,安得不敗。”

偉大的戰略家毛主席對諸葛亮失敗原因的分析可謂是一針見血,令人信服。

最後更新:2017-10-08 07:57:04

  上一篇:go 趙麗穎媚眼含笑真是太美了,林更新看了又要害羞了!
  下一篇:go 林更新張天愛要搞事情?這是咬耳朵?貌似確實很搭,看圖說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