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害了黑科技,動態安全下的防拖庫原來可以這麼簡單!
【51CTO.com原創稿件】9月28日,中國高校數據泄密違法處罰第一案誕生——國家網絡與信息安全信息通報中心通報:淮南職業技術學院係統存在高危漏洞,係統存儲的4353餘名學生身份信息已經造成泄露。據悉,該校招生信息管理係統存在越權漏洞、後台登錄密碼弱口令、重要數據無備份、無加密等多處疏漏,被犯罪分子通過拖庫、刷庫等不法攻擊行為竊取機密數據。
這是中國高校第一案,但絕對不會是最後一案。安全分析機構Risk Based Security(RBS)發布的年中報告也佐證了這一點:截至2017年6月,全球發生了2227起數據泄露事件,黑客從中竊取了60億條記錄,這幾乎是2016年被竊取的醫療和金融數據總和。
當我們不停唿籲業界提高數據安全意識和防禦水平的同時,其實應該也能夠感受到來自黑客世界“黑雲壓城城欲摧”的壓力。換一個角度思考,黑客為什麼能夠如此“高效率”地成功“拖庫”?自動化程序攻擊絕對立了一大功。
先看看黑客是如何得手的!
“拖庫”的方法和手段多種多樣,其中通過Web應用盜取後台數據庫中的數據,甚至數據庫整體被“拖庫”的危害更為嚴重,也更加難以被識別和阻攔。黑客是如何通過Web應用進行“拖庫”的呢?
大致手段離不開兩類途徑:一是黑客發現web應用的漏洞後,利用漏洞,通過程序和工具進行拖庫;二是黑客沒有發現漏洞,但是通過頁麵提供數據查詢、展示、下載等相關服務內容的Web應用,直接通過爬蟲程序進行批量數據爬取和拖庫。
簡而言之,“拖庫”的途徑和特點是:利用“工具”。這些工具包括:漏洞掃描器、漏洞利用工具、爬蟲工具等。那麼最好的防禦方法就是識別出這些工具,堅決將這些工具拒之門外。傳統的安全防禦手段往往識別不出這些自動化攻擊程序的“擬人”行為,因此要想從根源實現“防撞庫”,就必須采取新的思路和新的方法。
動態安全技術火眼金睛,一個“工具”都不放過!
瑞數信息的防拖庫動態安全解決方案的核心是采用“動態安全技術”,結合客戶端行為分析,識別“工具”行為還是正常“人”的操作行為,可發現惡意爬蟲、漏洞利用工具及掃描器的行為,並可實施攔截。
該技術可以在實施“拖庫”的多個可能的環節進行層層防護:
第一層防禦:在攻擊者對web進行漏洞掃描時,防護係統即可發現是掃描器“工具”行為,在攻擊者尋找網站攻擊入口時攔截。
第二層防禦:如果漏洞已經被發現,並正在被利用,利用漏洞的“拖庫”操作一定也是“工具”,動態技術可以在“拖庫”行為發生時攔截。
第三層防禦:如果黑客不是通過漏洞利用,而是“爬蟲”行為的不間斷拖庫操作,同樣也是采用“工具”,動態技術可以在“爬蟲”進行數據爬取時攔截。
為什麼瑞數信息的動態安全技術可以如此精準地識別出自動化程序攻擊的所有進程呢?這主要是因為動態安全技術精確切準了自動化程序攻擊的脈。正所謂“萬變不離其宗”,隻要是程序和工具行為,就一定存在著工具特征,而動態安全技術所依賴的並不是“訪問頻率的快慢”,“IP來源的集中與否”這些單一元素及傳統的工具判斷手段,來判斷頁麵訪問行為是否為工具,而是不管這個工具是什麼名字,在業務邏輯的哪個環節,模擬了哪類瀏覽器、是否不斷更換工具和改變IP,它都可以知曉是程序性質的行為,同時結合行為分析進行更精準的識別和阻攔。
更值得一提的是,瑞數行為分析係統采用全程式感知模式,其感知半徑不僅僅局限於在服務器端進行業務流程的觀測和分析,還覆蓋了諸如PC、移動設備和物聯網節點等用戶終端側麵。通過在終端設備上采集不同平台的瀏覽器指紋、插件等環境參數,以及用戶的鍵盤、鼠標動作、屏幕觸摸等行為特征,綜合分析訪問端的訪問方式、工具和意圖,從廣度上極大地拓展了整個係統對行為分析的能力。
隨著企業客戶數字化轉型的深入,安全風險抵禦能力將成為其不可忽略的重要基石。在黑色產業鏈“寸草不留”的瘋狂攻擊下,企業客戶必須學會用新的思路新的工具去規避可能存在的風險,而瑞數動態安全解決方案就為轉型中的企業提供了一個值得信賴的選擇。
本文作者:周雪
來源:51CTO
最後更新:2017-11-02 15:3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