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357 返回首頁    go 技術社區[雲棲]


Linux背後的人

1. Linus和Bill



    似乎在一夜之間這個名字突然變得同象比爾。蓋茨一樣的耳熟能詳。但是比爾。蓋茨哪怕身價有數不清倍的百萬美金也永遠不會變成Linux Torvalds。這位29歲的芬蘭人簡單而強大的Linux操作係統的創造者超越了蓋茨的神話。也有傳聞說蓋茨是一個卓越的程序員但Linus是貨真價實的高手。還在大學裏時他就完成了一個貨真價實的操作係統。年輕時的蓋茨把拷貝他自己平庸的程序的程序員同行稱為“賊”而慷慨的Linus把他的傑作與全世界共享。哪個人哪種運動會取勝也許會決定技術發展的未來。
    兩年之前如果有誰說技術巨人和微軟的親密合作夥伴HP會忙著保證她生產的電腦順利運行Linux那會是天方夜譚。但Linus采取的開發模式邀請全世界共享和改進他的個人原創從而引發了一場革命。懷疑論者覺得微軟麵對美國司法部的起訴把Linux標為值得重視的競爭對手隻是在製造假想敵以洗脫壟斷的罪名。但微軟透露的真相也許比他們想象得多。去年歲末一份稱作“萬聖節文檔”的微軟內部白皮書泄露到媒體它的結論也許會讓蓋茨睡不安寢。
    Linus被不少人認為是開放源碼軟件open source software的最佳代表人物微軟對付競爭對手的傳統套路恐怕對他無可奈何。“Linux和其他開放源碼軟件日漸可信地證實了OSS至少同商業軟件同樣強壯如果沒有超越後者的話。”微軟工程師Vinod Valloppillil 的白皮書這樣寫道“OSS聚積發揮Internet上千百萬人集體智能的能力令人驚異。”
    但“萬聖節文檔”沒有提到的是Linus已經證明他是眾多反蓋茨人物中最高明最強有力的一個。Oracle的CEO Larry Ellison的NC攻勢隻是過眼煙雲Sun的CEO Scott McNealy 盡管在JAVA上取得巨大的成功但似乎已深陷在無條件反對蓋茨的泥濘之中相比之下Linus 始終沒有偏離自己的道路。盡管他自己絕不會承認但你可以說他是一個圓滑老練的政治家。他避免了純粹自由軟件的支持者和以盈利為目的的廠商新人之間的對峙將Linux搞得分崩離析。他歡迎所有能增強軟件可靠性和可用性的商業Linux版本和商業Linux軟件也依然不遺餘力地支持那些和他一起開創局麵的自由軟件激進派。
    難以置信的是在這個IPO和高科技億萬富翁層出不窮的時代Linus並不顯得急於將成功兌換成現鈔。他仍然開著1997年初離開芬蘭開始在美國第一份工作也是到目前為止唯一的工作這是在矽穀買的那一輛Pontiac Grand Am。一年之前當Santa Clara 的那間小公寓再也住不下Linus他的幼兒園教師妻子和他們的兩個女兒時他們租了所看的第一間房子就在馬路對麵。關於他的雇主高度保密的Transmeta公司的各種謠言在矽穀甚囂塵上但到目前為止Linus似乎沒有什麼大發一筆橫財的跡象。
    麵對麵聊天時這位被大多數人隻以名字Linus相稱的人戴著眼鏡語音輕柔容易接近對自己的才能和成就充滿自豪而且十分幽默。他從前是出名地逮什麼吃什麼現在則對壽司情有獨鍾。由於編程太多他的肚子已經有點兒凸不過他的聲音和他頑童般的笑容裏遠沒有失去芬蘭特色的那種輕快。
    Linus看來是一個平民主義者他希望打破壟斷性軟件定價的思想方式也反映在他的其他口味上。比如他不買精裝書因為他相信精裝書賣不太好所以定價一定偏貴。同樣他更喜歡好萊塢的娛樂片而不是歐洲的高品位藝術電影。他的父親在電台工作他的母親翻譯報紙新聞叔叔為芬蘭電視台工作祖父是報紙記者所以他理解新聞媒體而且似乎也對於自己越來越出名自得其樂。
    2. 叛逆叛逆


    問你是否認為自己是傳統的正麵意義上的黑客一個叛逆者我覺得僅稱你為”一心編程的程序員“是不夠的。

    答我一般試圖避免用黑客這個詞。在和其他搞技術的人私下交談時我會稱自己黑客。但同媒體接觸時我隻說“程序員”什麼的因為現在黑客往往是另外一個意思。

    問那麼“叛逆者”這個標簽如何

    答“叛逆者”意味著你為某種事業而戰而且是在反對另一些東西。我不說自己叛逆我說自己是有準則的。ethical instead of rebel叛逆的根本意義在於反對而我覺得有自己的目的兩者的區別就是這樣。我有自己的準則我不關心別人是否也相信這些準則我覺得這完全是個人的選擇。

    問那麼你如何描述你的準則和目標呢

    答我的基本生活準則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不是僅限於基督教的思想這是世界性的。這條準則很簡單而且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它可以告訴你該做什麼。如果你舉棋不定“我該幹什麼”你可以自問“我會希望他她幹什麼”馬上你就知道答案了。

    問你是否相信你的工作或者你的技術中有一定社會或政治的因素

    答從開始就不是這樣。一開始和社會完全無關最初的動力是技術和我的個人興趣。沒有政治性是因為政治在本質上就是要改變人的想法我一直不希望這種事發生在我頭上。

    但許多其他的“開放源碼”人士未必和我一個想法。其中許多是政治性的一些人試圖讓另一些人接受自己的觀點我不希望自己那樣做。我也會談自己的看法但隻是在別人問我之後。

    問有許多機會你可以下海或者決定Linux操作係統應該商業化但你顯然沒有這樣做這讓我很奇怪。為什麼

    答這是我個人的興趣問題。吸引我搞Linux的一直是技術。它一開始就不是為了賺錢即使到了可以賺錢的時候那也不是我的本意。商業化會改變我的動機。

    我很高興有人在Linux上賺錢那樣增加了Linux的深度也引入了新的動機和新的因素如果不是因為商業目的那是不可能的。但我開始Linux的時候商業化並不是我的選擇。

    問許多人會認為那是一個困難的抉擇。但你卻處之泰然你覺得是為什麼呢

    答也許在美國這是一個困難的抉擇但在世界的其他許多地方就未必了。美國是以金錢為中心的每個人都重視錢這當然也有好處。

    但在芬蘭就不一樣了。那裏的文化背景下成功是值得讚賞的但你也欣賞別的東西也許更多一些。比如說我的家族就很重視學位。他們認為學習是重要的他們並不太在乎錢。
    3. Linus 2.0


    問圍繞著你在Transmeta的工作有著重重的謎團能給我點提示什麼時候可以真相大白嗎

    答不行。也許明天就可以也許得等15年。

    問是Transmeta找你還是你找Transmeta

    答雙向選擇吧。我認識一個瑞典人他在Transmeta工作。他到了赫爾辛基呆了一天和我見麵那時我說“總算可以畢業了。”因為那時我已經幾年沒有好好放鬆了。然後他就問我是否願意去 Transmeta然後我和他的老板談。一周之後1996年的秋天我就坐飛機到加州來看。

    問我理解你不能透露和工作有關的事情但是可以告訴我這份工作哪一點讓你興奮嗎

    答部分原因是那時我已經在Linux上幹了6年也希望有一些別的東西。我可不想在一根繩上吊死。我不希望Linux是我生活的全部我希望能夠找到一些本身就能激勵人的東西。而且小公司人情味比較足。還有涉足一些世界上沒有其他人涉足的領域也讓人興奮。

    問那些東西和Linux無關吧

    答他們在內部就用Linux。我每天都用。他們也歡迎我在Linux上麵的工作。一方麵是因為公關效應另一方麵是因為內部也用得上。

    問但你在Linux上的工作是沒有報酬的。許多人奇怪你怎麼會花這麼多時間在沒有錢的...

    答即使是那些無法想象世界上有人做事會出於興趣的人那種人是挺可悲的但也是有這樣的人我也可以向他們解釋10年之後Linux要是真的一帆風順我就要風得風要雨得雨了就象在銀行存錢一樣。這不是我的目的但可以這樣告訴那些除此之外就無法理解的人。

    我認為自己是一個藝術家在做自己樂意做的事情。而且我也不用活得特別慘因為程序員的待遇並不差。
    4. 時間就是一切


    問你對資本主義的看法很有趣。看來你也相信自由軟件的一些觀點但也不反對為軟件和服務收費。什麼情況下收費更合理什麼情況下免費更合理呢

    答收費總是合理的。但當我開始時我無法使用商業軟件因為它們太貴了。Linux存在的部分原因就是我不希望任何人再陷入那種境地這就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但同時我也不認為收錢就有錯。

    我並不反對錢。錢是個有趣的概念但你必須選擇最重要的東西 Linux好就好在如果你是一家公司而且願意付錢買一年365天一天24小時的服務你也得付一大筆錢即使在Linux上那也是昂貴的但如果你是一個窮學生或者在第三世界國家也許Linux會帶給你接觸一些新鮮事物的機會。

    問Linux發展的速度或者Linux發展的方向曾讓你始料不及嗎

    答去年的事情也是經過一定醞釀過程的。在某種程度上當一個公司決定支持Linux後其他這麼多公司會紛紛響應這是讓人吃驚的。不過我從來沒有在家裏看得合不攏嘴除了“哇”以外就說不了別的我的反應更象是“嗯夠酷的真的發生了。”

    問是不是可以說Linux很好地把握了時機

    答Linux的成功是時機、需求和市場機會的組合。比如Linux剛剛開發時人們沒有CDROM。Linux 麵世後一年CDROM就隨處可見於是突然就有了一種高性能價格比的商業化發行Linux的可能。所以時機確實很好。Internet也是一個大好機會。Internet流行起來之前就已經有Linux了但網絡的基礎架構一旦建立Linux確實也或多或少地從中得益。

    問我還覺得從微軟那方麵的事情發展來看Linux的出現也是恰逢其時

    答出於公關的原因司法部的起訴變成了一個對付微軟的大聚會。兩年以前沒有人質疑過微軟大家認為微軟做的事情是理所當然的。人們崇拜微軟大公司成功大把賺錢人們覺得那就是美國夢。司法部的起訴的一個結果是一些原先喜歡微軟的人現在改主意了。
    5.開發源碼是民主


    問而且他們現在也知道除了微軟以外還有別的選擇

    答你提到的這個事實意味著突然之間你開始注意到有別的選擇。以前人們並不尋找其他選擇。現在即使你不從Windows轉到Linux或者作其他的大改變你還是會說“看來微軟說的東西還得想一想” 我認為這很重要。
    6.開放 vs. 封閉


    問你如何對比你開發Linux的開放源碼模式和微軟開發Windows和Windows NT的封閉模式

    答在Linux上係統的使用者可以影響開發的方向。從用戶無須放棄控製這個角度說這就是民主。每個人都可以做任何的事情。當然基本前提是你必須有足夠的能力不過那也不失為區分幹活的人和不幹活的人的一種好辦法。而且即使是不修改軟件的人也可以提建議作測試等等。

    我想作為一種開發模式開發源碼是相當優越的尤其是與傳統的商業化封閉開發環境相比。問題的本質是如何激勵人去創造。

    但確實有許多工作怎麼樣也算不上有趣一項工作如果沒有趣的話必須靠其他的激勵手段。最明顯的就是通過錢。從某種程度上說在封閉的環境下更容易掙錢。封閉模式依靠的是不給其他人提供完整的信息從而限製競爭。限製競爭對於公司是有利的。

    問你有什麼比喻可以描述這兩種模式的差別嗎

    答我會這樣說封閉模式是一家出版社它掌握的是鉛字而不是語言。用戶有讀的自由寫的自由但出版社決定什麼樣的東西可以出版發行流傳於世。你可以讀也可以用手寫但如果想要對書做什麼改進的話就得自己從頭開始或者求出版社。

    問那麼開放源碼模式的比喻就應該是一台打印機嘍打印機什麼都不限製。

    答對你可以有任意多台的打印機而且打印機之間可以共享字體。

    問這是一個有趣的比喻。為什麼Linux和開放源碼模式如此成功能告訴我你的看法嗎

    答Linux能走到今天這一步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它是弱者。在某種程度上市場的力量對Linux的開發者沒有太大的意義。人們開發Linux是因為他們感興趣的東西得不到足夠的市場份額而且他們也沒有什麼董事會跟在後麵必須每個季度解釋財務狀況。

    你改變了遊戲規則從而也改變了市場。(You also change the market by changing the rules in ways that Microsoft isn't willing to fail on)源代碼公開變成了一個賣點。突然之間有了一條新的遊戲規則並非所有的人都在乎這條規則但隻要有人在乎他會不假思索地拒絕微軟。這就象兩軍對陣一樣你不能讓敵軍挑選戰場你必須掌握主動。

    問你認為Linux有可能使微軟或者其他的主流廠商改變他們的戰略或者戰場嗎

    答某種程度上我希望會是這樣。用一個我自認為貼切的比喻來解釋讓我們看當前美國最大的 5家軟件公司把他們和50年代美國最大的5家汽車製造商作個比較。當時所有的汽車公司都在新功能新附件上競爭每年都會推出新車型。

    聽起來是不是很耳熟現在每年都會有個新版本的Windows。當時汽車公司的工作是讓人們注意每年的車型翻新。所以51年的凱迪拉克和52年的凱迪拉克差別很大。人們當然就會注意車型。為什麼公司就是希望人們在乎自己開的是什麼車型幾幾年的車型新年的新車型會給公司賺取大量的利潤。盡管前一年的車型照樣工作得很好公司還是希望賣新車型。

    我和Linux就象當年的日本汽車製造業。確實曆史上有70年代石油危機還有其他的因素。但問題的本質是美國的汽車業並不關心質量而是關心新的功能還有每年的新車型。然後日本汽車出現了一開始他們質量雖好名聲也不見得那麼大但是漸漸地用戶們明白了“嘿日本汽車造得就是好。它們是沒有流線型尾翼fin但是話講到底我每年換車幹什麼”

    我相信這是一個準確的比喻。如果微軟能象美國汽車工業那樣改變它的做法我會很高興。如果微軟真能改而在質量上和Linux競爭那就是我的勝利。

    問微軟的Steve Ballmer 第二號人物最近提到開發Windows的源代碼你對此有何看法

    答我所有的開發工作都是在Internet上完成的你在Internet上學會的頭一件事就是光說不練靠不住。 (and the first thing you learn on the Internet is that talk is cheap.) 除非看到了結果否則我不相信任何言辭這對所有的東西都是一樣的包括Ballmer的說法。眼見為實嘛。 (Show me the money! )
    7. Linux vs. NT


    問談到Ballmer和他的真正用意你覺得微軟是確實害怕Linux呢還是它隻不過利用媒體炒做對付司法部的起訴

    答我相信一開始這是微軟的有意操作特別是去年秋天Linux剛開始引起注意的時候。微軟內部沒有人會這樣認真地看待Linux但他們看到它可以利用作為法庭辯護的一個依據。但他們失算了事情的結果是引起了許多輿論界人士的興趣“這個Linux到底是什麼東西”

    問你認為Linux有可能比NT使用更廣泛嗎

    答如果隻是比較Linux和NT我的回答是肯定的。Windows NT和Linux占有差不多的市場份額。〖編者按根據IDG的報告1998年底NT的服務器市場占有率為38%Linux 16%其他UNIX 19%NETWARE 23%。 將來Linux會超過NT。那一天到的時候我不會太奇怪的。真正的目標是桌麵係統。這不可能在一年、兩年中發生但也許會在3年4年5年間實現。

    問你認為兩到三年內Linux會挑戰微軟在桌麵市場的地位

    答是三到四年。我希望那時Linux會成為非技術的電腦用戶的選擇之一。

    問那會對電腦工業和微軟產生什麼影響呢

    答未必會到那樣的地步。我隻是認為用戶沒有選擇的市場是病態的。

    問你用病態這個詞

    答是的是病態。你有一個非常廣闊、複雜的市場但有一家公司控製著這市場的絕大部分。不過最終壟斷是維持不下去的。

    在新興的市場中往往一個公司掌握著巨大的實力。當年的石油大王如此當年的汽車工業如此當年的電腦業也是如此那時人們認為IBM是不可戰勝的。 最後總會演變成五六家大公司並立的局麵那樣才會穩定。所以我認為當前的市場是病態的。
    8.今後5年的道路


    問你對自由軟件和商業力量之間的對立有何看法有些純粹主義者不喜歡Redhat或者任何其他發售Linux 商業版的公司他們認為Linux應該保持永遠免費。

    答我試圖避免看事情隻分黑和白。我的觀點是有了Linux你確實可以避免商業化。可以從網上下載你需要的一切一分錢都不用付。但坦白的說我不希望再下載所有的東西了。現在如果有了一台新機器我會插進一張Redhat或者Suse的光盤然後安裝然後再加上我自己需要的其他東西。我不需要為光盤付錢但如果有必要的話我是樂意掏錢的。它們確實是提供了真正的服務。這就是選擇。如果你看事情一定要分黑白認為Linux就該徹底免費那麼你也是作出了自己的選擇但我覺得那樣做是局限自己。

    問看來你並不擔心Redhat和諸如此類的公司會操縱Linux?

    答那是因為Redhat這樣的公司不會希望接管內核的開發這個代價他們是明白的。他們會希望員工中有許多內核開發者一旦發生問題可以靠自己人解決。

    但他們本身並不想涉足內核開發。一個象樣的商業公司總會花時間做市場調研搞清楚客戶在做些什麼可以帶給用戶怎樣的額外功能或價值保證產品容易安裝解決重要的細節漏洞。關鍵是成品完成一個產品還有市場運作和組織運營。(It's about finishing touches, and it's marketing and logistics. )

    問你認為5年之後Linux會發展成什麼樣

    答對我來說最有趣的一點始終是它各種各樣的用途。我對嵌入市場感興趣因為那裏會有些別處找不到的特殊用途。從技術的角度超級計算機總是很性感的但是從另一方麵說它們有趣也是因為有別處沒有的特殊需求。

    我覺得最有趣的市場是桌麵市場因為桌麵沒有任何特殊化。而反過來講這意味著永遠不會有一個十全十美的解決方案人們要用的東西太多了。技術上這是一個極其困難的問題這也就是為什麼我特別關注桌麵。我希望在5年之內你可以看到Linux成為桌麵係統的一個選擇。也許不會替代微軟但至少會成為一個真正的選擇。當2004年有人去電腦商店買他的第一台電腦時他們會停下來考慮一下到底是要LinuxWindows還是MacOS。

    問Linux和開放源碼模式看來工作得很好是否有其他新的商業模式引起你的興趣呢

    答有一種讓我很感興趣但無法讓我相信那是“Internet語言化” (internet phrasing)的商業模式內容包括把E-加在公司的名字前頭然後把股票的市值炒上一個數量級。我覺得這很有趣但長遠來看不會成功。

    問那你認為會發生什麼呢

    答我認為傳統工業會非常重視Internet。一小部分走在前列的公司會一戰成名然後發展不錯剩下的成功機會十成中可能超不過一成。也許Yahoo會生存下來它的名聲太顯赫了單憑這名聲就可以賺錢品牌認同還是很重要的。但通過現在的商業模式他們不會賺錢也許他們自己已經明白了。

    問最後的問題你認為軟件產品的價格走向會怎樣

    答當年PC公司和微軟是通過製作廉價的軟件進入軟件普遍昂貴的市場的。你看這些規模小但是富於進取心的公司例如Borland現在叫Inprise靠做編譯器成名或者微軟靠的是BASIC他們就是這樣進入市場的。令人沮喪的是現在微軟掌握掌握市場如此牢固新一輪的漲價又開始了。Inprise當年率先推出價格低於100美金的編譯器引起了轟動但當時的轟動已被淡忘了。我們又回到了軟件價格居高不下的時候因為又有大公司可以說“你就該付這麼多。”

    我希望我們會再有一次那樣的轟動。現在的經濟模式允許以高價銷售軟件但我相信那不會持久。這使有些人認為我是共產主義者但我不是我絕對相信競爭。我隻是相信競爭會獲勝價格會再一次下跌。

最後更新:2017-04-02 04:01:46

  上一篇:go 《LINUX設備驅動程序》學習劄記(二)
  下一篇:go Way on c & c++ 小記 [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