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388 返回首頁    go 技術社區[雲棲]


阿裏雲總裁胡曉明40個精彩回答 涉及CDN、價格戰、生態競爭等


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

胡曉明領導著阿裏雲在最近幾年每年都以三位數的增速發展,在全球形成與亞馬遜AWS、微軟Azure三A對峙的局麵,在中國市場也已經占據了市場半壁江山。










胡曉明:我今年開了個“孫權班”,帶了大概三十幾個人,是我們最優秀的總監和資深中層。我出給大家一個題目,什麼叫雲計算?每個人的答案都不一樣。原來做技術的人,認為雲計算就是彈性,雲計算就是數據中心的操作係統。做市場的人認為,雲計算就是變革。




在中國,可以把客戶分成三類非常典型的群體:第一類是第一天就長在互聯網上的客戶;第二類是大型的客戶;第三類客戶是政府類客戶。第一天長在互聯網的客戶80%都選擇雲計算,政府類客戶現在越來越多的也是擁抱互聯網;大型企業又可以分成兩撥,一類是民企,一類是國企。




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



胡曉明:今天民營企業所擁有的機會,很多人都認為“隻要膽子大就可以了”。但是今天當技術進步的時候,他們很多人對技術所驅動的變化趨勢把握不住。對於互聯網,他認為是虛擬經濟,他認為不靠譜,他還是買來再批發,一級二級三級四級地批發,他不知道今天通過互聯網可以一步觸摸到消費者,他不知道今天通過IOT可以重整製造業,他不知道今天通過智能可以改善本身的效率。



媒體:剛才談到技術,的確這個領域技術變化非常快。你們怎麼看待技術的衝擊?阿裏雲現在規模也很大了,某種意義上講,技術的升級其實對規模大的企業來說還是影響很大的,因為你整個升級換代的步伐就沒有那麼快。


胡曉明:其實一方麵還必須堅信自己的方向,一方麵是敬畏地去看未來技術的發展。今天無論是AWS還是穀歌,包括阿裏雲,或者是說騰訊雲,絕大部分構建的是以CPU為主的計算能力,但今天有人工智能的崛起,還有GPU和FPGA,會不會對未來我們的CPU有顛覆,我們是保持時刻的警惕性。




媒體:你接手阿裏雲這幾年,阿裏雲每年翻番地增長,而且同時麵對著技術的變化、市場的變化、用戶的變化,你覺得管理這樣一個公司,到底需要什麼樣的能力和素質?


胡曉明:我自己認為阿裏雲是一家比較幸運的公司,我們這個團隊組合是技術和商業很好的結合。阿裏巴巴最早沒技術,但現在每年去解決淘寶、天貓這些問題、雙十一的問題、安全問題,以及淘寶、支付寶本身帳戶的風控問題,背後都是技術問題,都是技術和商業如何去結合的問題。所以作為阿裏雲的總裁,我給自己的要求是,永遠記住兩句話,第一、技術拓展商業邊界,第二、商業驅動技術進步。這是兩個輪子都是平行的,今天我們需要對技術敬畏,但我們要的不僅僅是實驗室的技術,我們更需要把這些技術能夠去產生更大的商業價值。






媒體:那你現在覺得,阿裏雲現在最大的挑戰是什麼?


胡曉明:我認為第一個來自於技術本身,我們是否是有足夠的眼光去看到背後的風險。我經常去問我的同事,我們甚至在內部展開各類技術競賽去應對客戶的不同需求,我們每天都在市場上進行調研,去看客戶的需求會不會發生變化。




媒體:你剛剛談到國際化,你覺得現在中國的雲計算跟海外的雲計算差別有多大?


胡曉明:雲計算是一個高技術競爭壁壘的行業,在沒有出現顛覆性技術的情況下,跟你的技術從業時間成正相關,所以我對美國的這些雲計算公司的先發性優勢是保持敬畏的,我們必須得向別人學習。當然,如果他們進到中國,也需要向我學習,因為中國不僅僅是技術性問題,光網絡性問題、基礎設施的配套問題,都會足夠讓他們吃驚,更別說產業的政策問題。


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


媒體:剛才還談到了阿裏雲跟阿裏的關係,你覺得阿裏雲發展到現在,從阿裏集團得到的最大的幫助是什麼?


胡曉明:我自己認為,因為如果沒有阿裏集團的支持,不可能有阿裏雲。隻有在阿裏巴巴集團這個土壤上,給到了足夠的容錯時間、技術能力和資本輸入的支持。


更重要的是,我認為今天雲計算公司的競爭是生態的競爭。現在,阿裏雲可能是全球為數不多的不缺客戶的雲計算公司,因為當阿裏生態、螞蟻生態、菜鳥生態會給到我們巨量的客戶。其實全球來看,也是這樣,Android、微軟的office365、Amazon都能給到自身雲計算業務巨量的客戶。所以今天雲計算都是生態跟生態的競爭,不單純是技術的競爭。


媒體:你想過為什麼當初會選擇你來做阿裏雲的總裁呢?


胡曉明:我認為第一個原因,可能是因為我在阿裏巴巴內部是一個持續創業者,做支付寶、做阿裏金融,包括現在我認為我還是一個創業者,所以對於整個阿裏雲公司處於早期的時候,可能需要有一個創業者的心態來去做這個事情;第二,我不是技術人員出身,但是我知道如何去協調商業跟技術的並行發展;第三,可能我做阿裏金融的時候,跟阿裏雲最早戰鬥在一起,知道阿裏雲的更多一點。




媒體:今年年初,YunOS事業群並到阿裏雲。YunOS對阿裏雲的意義是什麼?



媒體:阿裏雲這麼複雜的一個體係,你平常會關注哪些指標?



媒體:效率和口碑,怎麼看到呢?


胡曉明:效率成本要看很多東西,細到數據中心在運營當中某一個非常細節的數據都會去看,這些都是來確保我們可以用最優的成本去服務客戶,背後所回報出來的是技術紅利。對於一台服務器,多用一度電少用一度電我們都會非常在乎,當你有規模的時候,這是一個非常大的數字。


媒體:口碑呢,口碑怎麼看?


胡曉明:口碑我們會看客戶的重複推薦率,我們有專門的指標去衡量。當然我們也在看微博、知乎上的聲音,有批評的,有表揚的,我們都會去看。


媒體:現在整個阿裏雲的組織架構是個什麼樣的,大概現在有多少人向你匯報呢?


胡曉明:因為今天處在一個移動互聯網的時代,對阿裏巴巴現在是網狀結構,最典型的代表是今年我們做了個調整,阿裏巴巴集團CTO行癲向我們的CEO匯報,也向我匯報,這是個非常典型的網狀結構,背後就是要加大本身的技術相互交流。現在向我匯報的人很多,很多情況下采用網狀的方法來去開展工作,要的就是組織的協同,而不單純是以樹狀的方法。因為有了像釘釘這樣的工具,我今天晚上發一個通知,可以迅速到達阿裏雲所有的管理層,管理半徑是被訓練出來了,而且管理效率可以更快。我認為通過工具是有足夠的能力,可以把我們的團隊組織在一起,形成一個混編團隊,這個是我們要的,就是一個組織的協同。



媒體:原來在消費互聯網有很多規律,什麼流量為王,社交關係為王,你覺得在產業互聯網,或者是企業級互聯網裏,什麼才是王?



胡曉明:我認為客戶的信任是王。消費互聯網裏,消費者的信任是來的快去的快,但是企業級客戶的信任是逐步建立的,很慢,但是牢固樹立以後,不容易逃脫。所以我自己認為對企業級互聯網,除了滿足客戶的需求以外,承擔他的信任,擔當他的責任,我認為比什麼都重要。企業級客戶永遠要的不是免費,他認為是免費意味著不擔責,他更需要去付費接受服務。


媒體:雲市場現在進展怎麼樣?我進去看了看,覺得活躍度不是特別高。


胡曉明:雲市場是阿裏雲非常重要的一環,甚至到了不可替代的程度。今天對於一些企業級客戶來講,慢慢從單純外圍的計算能力、數據庫的需求,橫向延伸到類似於辦公係統、智能客服等個性化服務。我也在看AWS,AWS本身的雲市場做起來,大概在第7、8年的樣子,前麵單純是AWS的產品在服務客戶,當客戶越來越在平台上紮根,就會對服務的橫向需求越來越多。對阿裏雲來講,我們本身從原來是中小開發者,現在服務中型企業越來越多,這也是為什麼要把埃森哲集成進來、把Docker集成進來。


媒體:但是雲市場整個的交付其實是複雜的,不像在APP Store裏麵,下一個東西即插即用。交付的複雜性是不是對阿裏雲的運營也會提出完全不同的要求來?


胡曉明:這對於整個阿裏雲的API和監控體係帶來巨大的要求,所以第一是考驗阿裏雲的集成能力,我們是否可以把第三方軟件更好地集成到我們的平台上;第二、當第三方軟件被集成的時候,我們是否有性能更好的API供這些saas調用,去集成相關的底層服務;第三、當阿裏雲的服務加上第三方應用在一起的時候,是否能形成全鏈路的監控體係,這方麵阿裏雲還不斷的學習,不斷的探索這個問題。當然誰都會遇到這個問題,AWS也就是在最近這一兩年,對整個企業級應用服務越來越多的集成。我認為阿裏雲很快到了這一天。


媒體:那未來的推薦機製呢?整個雲市場裏麵推薦其實變得非常重要。



媒體:那意味著說一個新的應用進來,是沒有可能被推薦的?隻有被用一段時間之後才會被推薦,是這樣嗎?


胡曉明:當然,我們今天還沒有更多的商業模式,比如說像未來有競價排名等這些。我認為現在還是處於一個比較早期的時期,整個雲市場本身的豐富性比什麼都重要。當然也隨著阿裏雲規模的擴大,雲市場本身的發展,越來越多的saas提供商能夠被集成,就會有越來越多這樣的機製出現。但不是現在,現在我認為還處在一個早期階段。


媒體:阿裏雲現在的銷售體係是什麼樣的?主要的驅動是什麼?


胡曉明:我們本身的官網是我們最大的生態,aliyun.com,包括海外官網,這是我們最大的生態。第二生態是我們的生態合作夥伴,第三個生態是我們自己的直銷平台,這其實跟AWS一模一樣的三個渠道。



媒體:我看阿裏雲在機場做廣告做的還是非常凶的,效果怎麼樣,作為一個2B的業務,做廣告的目的是什麼?


胡曉明:今天對於雲計算市場來看,這是一個不斷被激發的市場。根據我們的調研,中國的雲計算市場規模占到全球大概是在3%到5%的水平,我認為是遠遠不夠的,這個市場被嚴重低估。美國大約占到整個全球雲計算生態的56%,我認為中國雲計算未來可以占到全球的20%到30%。所以這個市場是需要不斷被激發、被教育的。


當然,對阿裏雲來講,我們也希望更多的是把雲計算本身的品牌做好,我認為應該就是最近五年的競爭,競爭完了就競爭完了。所以對於阿裏雲來講,要做的就是如何在最恰當的時間,最恰當的地點,出現最恰當的案例。所以今天你去看,阿裏雲的廣告永遠是跟我們的應用案例在一起。這個是我們要去做的事情,成就客戶也成就我們。


媒體:剛才你也談到了,企業用戶對價格的這種不敏感性。但是其實另外一個角度,阿裏雲也在不停地打價格戰,這個是怎麼考慮的?


胡曉明:這不叫價格戰,你去看AWS連續幾年價格的調整,阿裏雲也是這樣,穀歌也是這樣,這是真正在規模性釋放技術紅利。我們通過自身的技術進步,來釋放我們的技術紅利,我們通過對整個資源的整合來提升我們的性能。所以我今天可以很負責任地說,阿裏雲隻做跟技術紅利相關的事情,而不是今天單純以低價來換取市場規模。而且低價換不來市場規模,2B永遠不是靠低價競爭的,2B業務靠的是一個好的服務來競爭。



媒體:我也聽很多人在說,行業雲未來可能不會成為像阿裏雲這樣的互聯網巨頭的勢力範圍,因為互聯網企業學習傳統行業knowhow的成本,其實要高於傳統企業學習互聯網的成本的。未來大家覺得行業雲的很多龍頭企業會是一些傳統的巨頭。這個事兒你怎麼看?


胡曉明如果從基礎設施IaaS層麵看,行業雲是一個偽命題。因為從雲的存在形態來看,我認為未來從經濟學的角度,一定是公有雲計算的性能最優、成本最低,但是由於在整個管理過程當中,對數據的安全性等需求,會存在一些專有雲,中間有一個通過專有雲+公有雲計算組成的一個混合雲,但所謂的行業雲是一個偽命題,這是完全硬件廠商給自己編的一個話題,希望是通過硬件售賣來構建一個所謂的工業雲、農業雲、交通雲。我也在全世界也沒有看到過一個規模性的行業雲,集中了大量客戶,我真沒看到。如果是靠近行業應用場景的Paas、SaaS層麵,傳統企業會有很多機會,未來是融合和共建的。


媒體:前段時間雲棲大會,我覺得最讓人興奮的就是人工智能產品的推出。雲和人工智能的結合,我覺得是特別好的場景,但是對普通用戶來說,這種落地接入會不會很複雜,以及怎麼計費呢?跟雲計算的計費會有不同嗎?


胡曉明:什麼樣的情況會出現人工智能呢?我自己認為第一是因為數據大量的存在,第二場景驅動,第三需要影響決策機製,第四是有足夠的計算能力。今天在人工智能上阿裏雲所打造的是一個兼容的開放平台,在上麵會集成大量數據分析工具,也會集成視頻、圖片、語音的分析能力。所以工業企業可以直接調用我們的能力,來進智能製造本身的分析,我們可以讓氣象部門把數據放上來,來進行氣象的分析,我們還可以讓醫療企業把更多的CT圖片放上來,來進行深度學習。這些都是可以一鍵式的用我們API方式集成,計費就跟計算能力相關了。


媒體:隻跟計算能力相關?


胡曉明:計算能力相關,跟調用工具相關,這個都是典型的。我們平台上現在每天基本上有幾百家客戶使用,成長性還是非常快的。


媒體:整個雲計算市場,大家現在最著力的競爭點是什麼地方?


胡曉明:我自認為每個點都在競爭吧,我們在競爭計算的能力、計算的成本,我們在比拚數據庫的能力,比拚網絡的能力,也在比拚人工智能的拓展能力,但我個人覺得最核心的還在比拚我們的技術紅利。第二個在比拚對客戶服務的深度,來形成我們的口碑、品牌。第三、比拚我們的生態,所以技術、服務、生態,我認為是所有雲計算最重要的。



媒體:阿裏雲現在怎麼界定自己和合作夥伴的邊界,什麼事自己做,什麼事讓合作夥伴來做,有沒有一個特別清晰的原則?


胡曉明:在生態市場上,我告訴所有的生態合作夥伴,阿裏雲需要大量的合作夥伴,而且很多原來圍繞著IOE生存的SI或者SV也到了轉型的時候了。所以我們身邊有大量的合作夥伴在找我們,如何集成阿裏雲,集成雲計算,我自己認為未來的雲市場有100塊錢,阿裏雲隻賺15塊,85塊是合作夥伴的。



媒體:你認為誰是雲計算的用戶?


胡曉明:真正具有決策能力的是CEO和CFO。CEO要的是什麼?變革,CEO要的是創新,他要的是如何擁抱互聯網,他需要在產業互聯網變革當中如何去領先,他對於雲計算的擁抱熱情遠遠大於CTO和CIO。第二是CFO,他希望如何越來越多通過彈性來降低成本。所以,我的觀點可能跟別人的觀點不一樣,所以對整個阿裏雲,最熱情、友好的永遠是CEO和CFO,其次才是CTO和CIO。


媒體:在我來的飛機上,重讀了德魯克的《21世紀的管理挑戰》。有句話特別好,是說“你要隨時考慮現在應用的基礎包括你對世界判斷範式的變化”。現在雲計算是個工具,但是其實這個工具反過來也會對用戶產生非常大的影響,也在改變用戶,而不僅僅隻是使用它。這像魔戒一樣,戴上的人自己也在變化,也在受這個工具的影響。那麼,雲計算對你的影響是什麼?


胡曉明:雲計算對我本身的價值觀都有很大的影響。我是做金融出身的,我可以看到普惠金融,窮人、富人都可以用平等的金融服務解決問題,今天的技術也一樣。今天的大企業是可以越來越多地賦能中小創業者,所以如何去降低技術服務的門檻,這個對我來講,是有很大的作用。



第三、我們今天的市場上是進行惡意競爭,還是通過紅利的釋放讓更多用戶獲益,這個選擇對我來講實際上都是很大的一個挑戰。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完全不一樣,原來我認為技術是冷的,就是0101代碼形成的,但最後發現不是這樣,技術是有溫度的。


最後更新:2017-05-22 17:31:40

  上一篇:go  詳細分析Java中斷機製
  下一篇:go  Java NIO 係列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