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7
技術社區[雲棲]
狂賺20億!Snap成就了下一個“紅杉
全球頂尖風投資本的名單上最近又新添上了光速創投(Lightspeed Venture Partners)。這家矽穀的風投資本因為Snap的上市成為了繼紅杉和Benchmark之後又一家明星風投,並晉級全球風投的第一梯隊。上周光速創投投資的另一家企業雲服務軟件提供商MuleSoft也在紐交所上市,而且表現比Snap更為強勁,上市首日股價就大漲44%。
迅速精準投資“大手筆”
盡管過去幾個月美國IPO市場放緩至三年最低水平,不過光速創投卻精準地投資了一批明星公司。就以Snap一家為例,光速創投的810萬美元的投資已經為其贏回了超過20億美元的回報。
研究機構CB Insights市場研究總監Anand Sanwal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光速創投過去一年的表現就已經讓它躋身全球前五大風投名單。我無法想象一家公司能在那麼短的時間內做出那麼多成功的投資,這是令人矚目的。”
去年9月,數據中心軟件提供者Nutanix上市,目前股價已經接近翻番。Nutanix最大的股東就是光速創投。光速創投還是移動應用性能監測公司AppDynamics的最大股東。今年1月,AppDynamics在IPO前夕,硬是被思科(Cisco)以37億美元的價格收購。
光速創投是Snap的第二大股東,僅次於最大股東Benchmark。Snap上市後的兩天股價分別上漲44%和11%。光速創投在Snap上市後拋售了7800萬美元股票,手上還留有價值20億美元的股份。
Benchmark的普通合夥人Bill Gurley表示:“光速創投的成功並非一夜之間,他們一直在暗中觀察,尋找機會。”Gurley認為這很大程度上歸功於光速創投聯合創始人Chris Schaepe的投資策略。
Schaepe於2000年幫助光速創投成立,當時還處於互聯網泡沫破滅前夕。他很擅長將目標瞄準具有潛力的為企業提供服務的軟件和硬件公司。以他投資的兩家公司fusion.io和Riverbed為例,就為其贏得了豐厚的回報。fusion.io是一家固態硬盤業務廠商,Riverbed是一家企業級的數據服務公司。“Schaepe為此努力了好多年,即使不被認可也依然堅持。”Gurley說道。
狂賺20億!Snap成就了下一個“紅杉”
為企業提供技術服務支撐的公司通常被認為是“不性感的”,但是這正是光速創投的強項,並且最終將成功建立在此基礎之上。2006年光速創投引入了一名新的合夥人Jeremy Liew。Liew曾是美國在線(AOL)和網景公司(Netscape)的高管,Liew加入光速創投的目的是幫助公司發展消費級科技業務,收購Snap就是Liew的一大成就。
2012年,Liew發現光速創投的另外一位創始合夥人Barry Eggers的女兒沉迷於Snapchat,此後Liew開始跟蹤這家公司,與Snapchat的創始人接洽,並最終獲得投資。
根據《紐約時報》的報道,光速創投最初對Snap的投資額是48.5萬美元,而且在第二輪的投資中還獲得了Snap的投票否決權。雖然以如此低的投資額還要求那麼多權益,這樣的投資行為被視為是貪婪的,而且曾損害了Liew與企業的關係,但最終讓Snap妥協的是光速創投在矽穀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根據彭博社的統計,光速創投的投資人即有限合夥人(LP)也將從中獲取暴利,它們包括AT&T、波音、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加州、伊利諾伊、密歇根、紐約和田納西公共養老基金。
Liew在上周Snap上市後的采訪中表示:“過去五年中,和投資人的關係難免會有摩擦,但是我們的工作是用資本來回報有限合夥人。Snap終於上市了,我們覺得自己的使命達成了,這種感覺很好。”
除了Snap之外,光速創投還有其他消費級技術公司的投資,比如美國訂餐搜索引擎公司GrubHub和智能家居公司Nest。前者已經於2014年上市,Nest則於同一年被穀歌以32億美元的價格收購。
低調的“技術派”風格
但光速創投的主要精力仍然放在企業級公司的投資上。公司以合夥人Ravi Mhatre為中心,投資了包括AppDynamics、MuleSoft和Nutanix在內的企業級軟件服務公司。
之所以敢於對這些企業做出大膽的投資,是基於光速創投對技術的精通。一名軟件公司的創業者和投資人Jason Lemkin表示:“和很多投資人根本不懂或者懶得去學習不同,光速創投對技術的深度掌握和對頂尖工程師價值的判斷令人驚歎。他們也耐得住寂寞,不嘩眾取寵,一切都暗自進行。”
在Snap上市之後,光速創投聯合創始人Barry Eggers對於公司晉級全球最大風投資本之列態度也非常謙遜。他說:“我覺得我們可能剛剛開始進入這個階段,還沒有真正到達。”光速中國合夥人宓群也非常低調地以“上市後靜默期”為由,婉拒了對Snap上市置評。
光速創投看好中國和印度的互聯網市場,分別在這兩個市場設立創投基金。光速中國的投資集中於企業軟件服務、硬件、電子商務、工具軟件、社交網絡、智能家居、醫療和金融等,已經在中國投資了超過60個項目,其中包括企業級技術和消費級技術公司,還包括大量的互聯網應用平台,如大眾點評、途家、e代駕、房多多、杏仁醫生等。此外,光速中國還投資了大量的互聯網科技金融初創公司,比如中國比特幣交易平台BTCC、比特幣錢包Blockchain,以及金融搜索平台融360和P2P平台拍拍貸。
宓群去年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光速中國不激進投資互聯網金融,會更多關注企業服務裏的SaaS、雲計算、人工智能和智能硬件的投資機會。”這意味著在中國,光速創投仍然延續了“看好強技術創新公司”的特色。
從光速中國的合夥人背景來看,也是擁有“強技術”的專業型人才。宓群畢業於普利斯頓大學,獲得電子工程碩士學位,曾在英特爾公司總部擔任工程師,後擔任穀歌公司投資並購總監,先後投資了百度、趕集、迅雷、大眾點評等一係列優秀的互聯網公司。光速中國另一位合夥人韓彥曾是微軟的軟件工程師,後來加入谘詢機構麥肯錫,是中國最早一批出來做風投的。兩位合夥人都是典型的技術投資派投資人,他們憑借在互聯網IT領域的經驗,促成了光速中國從一開始的傳統行業成長期投資轉變成2008年之後的早期互聯網領域的投資。
宓群還向第一財經記者透露,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互聯網+,以及企業服務和IT三個板塊是光速中國未來主要投資板塊。“互聯網+結合了互聯網的技術性和傳統行業的盈利性,是中國特有的經濟突破點。”
本文轉自d1net(轉載)
最後更新:2017-07-27 14:0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