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3
技術社區[雲棲]
歐洲登月計劃
早在1994年,歐洲空間局就提出了重返月球、建立月球基地的詳細計劃。1994年,歐洲空間局成立了月球研究指導小組,提出了今後應加強月球探測與研究的三個主要方麵或領域:
第一,月球科學研究領域。
主要包括:
(1)發射月球極地衛星,獲取和研究高分辨率的月麵地貌、化學和地質圖像;
(2)設立月麵站和機器人係統,測量月岩化學成分和礦物成分;
(3)采集月球樣品,用於地麵研究;
(4)設立月球前哨基地。
第二,以月球為基地的科學觀測。在月球表麵建立紫外、紅外和亞毫米幹涉儀,改善角分辨率和靈敏度,安裝甚低頻段天線,進行全方位的天文觀測和監測地球的地質、構造及環境。
第三,建立生命科學研究基地。探索月球表麵生存環境的形成,開展低重力、無磁場條件下人的生理變化等航天醫學工程研究。
歐洲空間局的月球探測計劃與設想:
(1)“歐洲月球2000”計劃
這是由歐洲空間局發起的一個探月計劃。歐洲空間局的長期空間政策委員會提出一個標誌歐洲新世紀來臨的適合的空間任務,該任務包括一個月球環繞衛星(MORO)和一個月球著陸探測器(LEDA)。開始兩個月的環月階段將提供安全著陸所必需的地形和地理知識。然後著陸器分離,並著陸於月球南極坑的邊緣。在這裏,它將利用永久太陽光照的優點,去尋找在永遠黑暗的坑底可能存在的凍結揮發物(例如水冰),這個坑也就是愛肯盆地。
“歐洲月球2000”原計劃將在21世紀初發射,後因各方麵原因被推遲。
(2)“智慧1號”月球探測計劃
“智慧1號”英文名為SMART-1,是歐洲“2000科學遠景規劃”中的第一項“小型預研技術任務”。它是歐洲空間局的第一個月球探測器(附圖),其主要目的是試驗利用太陽能電推進技術,同時也試驗探測器和儀器的其他新技術,收集月球地質、地貌、礦物和近月空間環境等的科學數據。“智慧1號”已於2003年9月27日發射,並已取得計劃中的成果。從2005年8月初開始,“智慧1號”進入科學探測壽命的延續期。2006年9月3日,“智慧1號”按計劃主動撞擊月球,結束使命。
(3)“曙光計劃”
繼2004年1月14日美國宣布新太空計劃之後,歐洲空間局於2004年2月提出了“曙光計劃”(附動畫圖等)
盡管該計劃是以火星探測為主線,但月球探測活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該計劃中與月球探測相關的主要部署為:
2020年前,進行一係列不載人的月球探測,包括月球軌道探測、月麵軟著陸與月球車勘測。
2020年至2035年載人登月,建立月球基地。
2035年後,實現載人火星探測。
曙光計劃與美國的新太空計劃有異曲同工之處,即都是以月球探測作為技術演練,在建立月球基地、開發月球資源基礎上,以月球基地為空間跳板平台,實施載人登火星。
最後更新:2017-07-11 14:3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