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7
技術社區[雲棲]
微信的未來
微信是騰訊推出的一款手機通信軟件,支持通過手機網絡發送語音短信、視頻、圖片和文字,可以單聊及群聊,還能根據地理位置找到附近的人。
根據上一篇的公式,筆者現對微信的特征總結如下:
發布我們可以看到,網民可以通過微信在手機上發布各種信息內容,文字、聲音、照片、視頻等,通過微信,現實生活可以快捷的聯入互聯網offline 2 online,同時微信們的一對一溝通方式,填補微博一對多傳播的溝通空白。
信息在一對一的溝通模式下,信息的多義性已經被降到最低,相互間的溝通消除了信息的歧義,同一信息不會有多截然不同的解讀。但在信息多樣性方麵,無數個用戶,你跟誰建立微信溝通關係,則有無數的可能,你可以根據好友名單,根據通訊錄名單,或者根據二維碼尋找陌生人,根據地址尋找陌生人,或者共同的事件來尋找誌同道合的陌生人等等。作一總結的話,這些建立聯係的方式都是對信息多義的運用,@曹化藤,一個很普通的用戶名,當這用戶信息出現在不同的場合,就具備了不同的涵義,出現在某人的好友名單裏,可能就是聊天對象,出現在商場裏,可能是購物者,出現在行業大會上,可能就是同行。我們可以根據不同的情境對同一信息進行不同的解讀,也就是說我們可以設置用戶的需求情境,集合相適宜的信息。微信則具有初步利用信息多義性的能力。
渠道微信溝通方式是一對一,引入公共賬號後,就具備一對多的廣播能力。一對多的廣播能力有2種情形,一對多和許多個一對一。一對多,微信就具備了廣播式傳播的特征,單向傳播,博主占主導地位,受眾被動接收,博主可以運用數據分析技術,實現精準營銷。許多個一對一,博主可以與受眾一一進行深度交流,有人就此說微信具備CRM的價值。微信的信息傳播渠道隻有這兩種,就此可以討論微信作為渠道平台的前景。
接收微信作為信息接收端,可以讓互聯網走到線下,作為online 2 offline的出口,這與發布階段的off line 2 online是不同的,可以自己思考。
對微信的了解如上,接著討論微信發展的可能方向及空間。
發布平台微信作為客戶端,有沒有可能作為 offline 2 online的軟件入口?微信的基礎是一對一的溝通功能,相對於微博的一對多溝通功能。一對一重要特點是私密性,微博上能否實現一對一的功能,顯然是可以的,現有的私信是一種,加密 @曹化藤也是一種可能,也就是說,在技術上微博除了一對多以外還可以一對一。在內容發布上,微博同樣可以發布音頻、視頻、影像等多媒體信息,存在的疑問在於微博如何將這些功能予以組合,實現產品化。在發布功能上,微博客戶端是微信的強大對手,除此之外,微信具有一對多的傳播功能,而微博一對多廣播功能外,還有關係鏈傳播,關係鏈傳播是廣播式傳播基礎上發展而來,是其的升級進化形態,傳播效率上,兩者相差不是一個等級,而且傳播效率又是一個發布平台的核心競爭力之一。微信有的,微博都能具備,微博有的,微信無法提供。微信的基因決定了其無法與微博競爭,如果想占據這個O2O入口,理論上沒什麼戲。
信息平台微信能否依賴自己的溝通工具屬性獲得機會?前麵我們說過,一對一的溝通模式下也要解決信息多樣化的問題,解決2億多用戶間如何建立聯係的問題,也說明了微信初步具備利用信息多義來解決這個問題的能力,利用LBS,是微信的重要一個手段。微信可以通過用戶的需求情境來集合信息,給予信息新的解讀。對於用戶來說,需求某個地點的餐飲信息,微信就提供附近的餐飲信息優惠券等,幫助陌生人間建立聯係。另一種方式是,對於餐館、商場、影院等來說,附近的用戶都是可能的消費者,不同的行業,同樣的用戶信息就有各自的解讀,就有各自的商業價值。
地點是用戶需求情境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就成了信息多義組織的一個重要載體,LBS商業價值的源頭在此。微信可以應用LBS來組織信息,那麼微信的競爭對手當然也同樣可以利用LBS,現在微信先行一步,將LBS與微信結合在一起,用微信擴展LBS的應用,用LBS的屬性增強微信的工具屬性,兩者相互促進,微信能否就此構建競爭壁壘,對競爭對手進行有效的阻擊?同時用戶需求情境還包括很多方麵,時間,名人資源,特定行為等,比如明星的粉絲群體,有共同的需求,可以就此提供相應的信息,有購房行為的,會有一些共同的信息需求等等。所以信息的多義不隻是LBS,微信除了融合LBS外,還可以根據用戶的需求情境提供更個性化的應用,由此組建一個縱深的綜合型競爭壁壘。
微信在前,微博在後,兩者不同的傳播渠道,決定了他們解決信息多樣性和多義的效率的本質差別,移動互聯網為產品提供廣闊的舞台,但沒有有效的解決信息的多樣和多義的手段,隻能望洋興歎。當微博或者基於微博的客戶端介入移動互聯網時,關係鏈傳播渠道在信息傳播的過程中解決了信息的多樣性和多義,當他們比微信更好的根據用戶需求情境來集合信息,更能個性化和效率的滿足用戶的信息需求,微信的競爭力在哪呢,辛苦搭建的競爭壁壘能起多大的作用,2億用戶會是安全的護城河嗎?
渠道平台微信一對多的廣播功能讓很多人興奮,精準營銷的到來,由於其是廣播式傳播,博主擁有足夠的主動權,可以通過數據分析對發布的內容,範圍,手段等進行控製,達到理論上的精準營銷,但廣播式傳播是單向傳播,用戶是被動接收信息,所以無論數據分析做的多麼完美,其信息傳播都將是對用戶的騷擾,是對用戶主動權的消弭,這是對社會化媒體階段的倒退,同時數據分析隻能部分解決信息多樣化和多義,以前的博客討論過,這裏不贅述。當然微信的一對一溝通是雙向的,對廣播式單向傳播會有一定的消解,但這無法改變本身性質。在社會化媒體關係鏈傳播的大背景下,廣播式傳播前景有限,微信作為渠道平台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信息處理平台最後一個問題,微信能否成為online 2 offline的軟件出口?我想這取決於微信在對LBS等信息多義運用上的競爭優勢,微信與更多的行業結合,跟更多的需求情境結合,有足夠多的信息供用戶選擇與運用,作為出口之一應該還是有可能的。或者微信具有強大的信息處理功能,能夠對接收到的信息進行高效的整理、加工、保存、處理等功能,將微信作為用戶的信息中轉站,成為一個不可或缺的信息處理工具。但是微博…… 微博是微信的夢魘
微信要獲得發展空間,就要解決將正確的信息傳播到需要的人手上,那就麵臨如何在海量的信息中篩選出正確的信息,也就是如何解決信息的多樣性,同時還要篩選出需要的人,將信息與人相匹配,解決信息的多義,但不幸的是,看不出微信解決多樣性和多義的效率,一對一,一對多廣播都無法有效的解決,而鑰匙在關係鏈傳播上,微博與微信基因上的差異,靠後天的運營是無法彌補的,猶如雅虎之於穀歌,微信是個雞肋產品。
公式具有理論上的完備性,根據公式來分析微信,同樣具有邏輯的完備性,發布平台、信息平台、渠道平台、接收平台囊括了微信發展的各種可能,雖然具體產品的命運掌握在操盤者及競爭者手中,但這一產品型態的發展趨勢逃不出上述的分析範疇。
對微信的理解困難在於其參照物微博的畸形發展,仍在糾結於社交與渠道的關係,參看《問診微博》。當用微博這個哈哈鏡去照微信或其他產品時,是豬八戒照鏡子。本文所說的微博,也不是現實中的新浪微博。我們隻有老老實實的進行理論推演,不跟著具體產品創新改變分析結果,看清背後的邏輯線索,還原產品的真麵目。
微信作為微博的功能互補,在微博進化速度緩慢時,快速的單點突破,結合移動互聯網O2O的大背景,獲得自己的空間,打個漂亮的時間差,至於這樣的優勢能有多大,能保持多久,則有待雙方各自的進化發展等待最終的競爭結果。
最後更新:2017-04-02 15:1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