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980 返回首頁    go 技術社區[雲棲]


帝國的餘輝:AT&T

百年帝國


     上麵的圖片是在九十年代拍攝的美國新澤西州弗倫翰公園(FlorhamPark)日落的照片。弗倫翰公園占地十幾平方公裏,大多是芳草地和森林,在森林中央,是一片中等規模的臨湖的工業園——這是筆者見到的最美麗的工業園。在那裏,每天都能看到天鵝在湖中悠閑地遊蕩,不時可以見到野鹿出沒。這裏原是石油巨頭埃克森美孚(Exxon-Mobil)的地產,1996年,這裏來了一個新主人——美國電報和電話公司(AT&T)實驗室。1995年,如日中天的AT&T公司重組,分裂成AT&T、朗訊和NCR三家公司。AT&T下屬的舉世聞名的科研機構貝爾實驗室也被一分為二。朗訊公司獲得了一半的科研機構和貝爾實驗室的名稱。劃歸AT&T的一半研究室組成了AT&T實驗室(後來更名為香農實驗室),從原來的茉莉山(MurrayHills)搬到了弗倫翰公園。在那裏,出過十一位諾貝爾獎獲得者的AT&T實驗室,像一顆進入晚年的恒星,爆發出極強的、但也是最後的光輝,然後就迅速的暗淡下來。十年後AT&T和朗訊公司分別被SBC公司和法國的阿爾卡特公司並購。十年前,我在AT&T實驗室實習,當時大家的情緒都很高,實驗室的氣氛很像今天的穀歌。不少人的座位旁都放著上麵這張美麗的夕陽照。現在想起來,它似乎預示著一個帝國的黃昏。


    說起美國電話和電報公司,即AT&T公司,在美國乃至在世界上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該公司由電話之父亞曆山大?貝爾創立於1877年。電話的發明和AT&T公司的建立,第一次實現了人類的遠程實時的交互通信(雖然電報比電話出現的早,但它不是事實交互通信),並且使得平民百姓受益。從AT&T創立的第一天起,它就是龍頭老大,直到它被收購的那一天。但是,AT&T的擴展速度遠比今天的人想象得慢得多。它用了十五年(1892)才將生意從紐約地區擴展到美國中部芝加哥地區(當時從紐約到芝加哥一分鍾的通話費是兩美元一分鍾,而當時的一美元的購買力相當於今天的五十美元。今天在美國打國際長途,也不過十美分一分鍾)。三十八年後(1915),它的生意擴展到全國(但是從紐約到舊金山的電話費高達七美元一分鍾)。四十八年後的1927,AT&T的長途電話業務擴展到歐洲。


    一九二五年,AT&T公司成立的研發機構貝爾實驗室。貝爾實驗室是曆史最大的、最成功的私有實驗室。由於AT&T公司從電信業獲得了巨大的壟斷利潤,它拿出了產值的百分之三用於貝爾實驗室的研發工作。(在很長時間裏,貝爾實驗室的人總是用不需為經費發愁這一條理由來吸引優秀的科學家到該實驗室工作)這使得貝爾實驗室不僅在通信領域長期執牛耳,而且在射電天文學、晶體管和半導體、計算機科學等領域領先於世界。它著名的發明除電話本身外,還包括射電天文望遠鏡、晶體管、電子交換機、計算機的Unix操作係統和C語言等等。此外,貝爾實驗室還發現了電子的波動性,發明了信息論,發射了第一顆通信衛星,鋪設了第一條商用光纖。在相當長的時間內,貝爾實驗室不僅僅是信息領域科學家的首選工作單位,也是基礎研究領域學者趨之若鶩的地方。那個時代進入貝爾實驗室的人是很幸運的。如果是個人物,他可以成為業界的領袖,甚至得到諾貝爾獎、香農獎或者圖靈獎。即使是一般的研究員和工程師,也會有很好的收入、可靠的退休保障以及受人尊重的社會地位。


    AT&T在很長時間內壟斷美國並且(通過北電)控製加拿大的電話業務。一九八四年,根據聯邦反壟斷法的要求,AT&T的市話業務被分出去,根據地區劃分成七個小的貝爾公司。七家小貝爾公司從事市話業務,而AT&T公司從事長途電話業務和通信設備的製造。貝爾實驗室劃給了AT&T,從貝爾實驗室分出一部分,稱為貝爾核心(BellCore),劃給七家小貝爾公司。不久,貝爾核心因為七個和尚無水喝,很快就推出了曆史舞台,這當然是後話了。


    現在,大多數人認為,這是AT&T走向衰落的開始。但我認為,AT&T並沒有因此而傷筋動骨。事實上,在接下來的十年裏,AT&T的業務得到長足的發展。雖然丟掉了市話服務,但是,它作為一個通信設備供應商,依然是市話通信設備幾乎唯一的供貨商。而且,雖然有MCI和Sprint兩個長途電話競爭者,AT&T仍然控製著美國大部分市場,利潤十分可觀,足以維持貝爾實驗室高額的研發費用,使得AT&T在通信和半導體技術上仍然領先於世界。到一九九四年,它的營業額達到近七百億美元,大致等同於今天它和SBC合並後的總營業額。


    這一年,貝爾實驗室的總裁梅毅強(JohnMayer)博士率大規模的代表團訪華,國家主席江澤民親自接見了他,足以說明對AT&T的重視。中國國家主席接見一個公司下屬機構的總裁,這次可能是空全絕後的。AT&T當時可以說風光到了頂點。


    既然一九八四年那次分家並沒有使AT&T公司傷筋動骨,那麼又是什麼原因造成了它的衰落呢?


  幾度繁榮


    一九九五年,可以說是AT&T公司的頂峰,接下來短短的十年,它便分崩離析,不複存在了。AT&T不緊不慢地向上走過了百年,才爬到頂點,走下坡路卻隻要十年時間。(注:今天的AT&T是由當年小貝爾公司之一的西南貝爾公司幾次以小吃大合並出的類似於水電公司的設施服務公司,這類公司在美國統統稱為utility公司,毫無技術可言。)其實,從一九九五年起的這十來年間,AT&T本來有兩次絕佳的發展機遇,2000年前後的網絡革命,和從九十年代中期延續至今的無線通信的飛躍。AT&T不僅沒有利用好機會,反而在這兩場變革中丟了性命。


    AT&T一百年來發展得很健康。雖然一百年來它一直受反壟斷法的約束。但是,美國政府司法部並沒有真正要過它的命,每一次反壟斷其實是幫助AT&T修枝剪葉然後讓它發展得更好。我們今天談論作為美國僅有的兩個被反壟斷法拆分的公司之一的AT&T公司時,不能不看看AT&T的壟斷地位是怎樣形成的。(注:另一個被拆分的公司是美孚石油。)


    在AT&T成立時,它的電話技術受專利保護,因此,它前十幾年的發展一帆風順。但是,早在1895年,它的專利技術就無效了。一夜之間,美國冒出了六千多家電話公司。我們以後還會提到,上個世紀初,美國還曾經有無數的汽車公司。十年內,美國的電話裝機數量從兩百萬戶增加到三千萬戶。這時,AT&T通過領先的技術和成功的商業收購,很快掃平了所有的競爭對手。到上個世紀初,AT&T幾乎壟斷了美國的電信業,並且在海外有很多的業務。1916年,AT&T成為道瓊斯20種工業指數中的一家公司。(注1:道瓊斯工業指數早期包括20家上市公司,後來擴大到三十家。這三十家公司是美國支柱產業的大公司。因此道瓊斯又成為藍籌股—bluechips,因為藍色的籌碼是賭局中麵值最大的籌碼。注2:AT&T一直在道瓊斯指數中,直到前幾年被SBC代替。2005年SBC並購了AT&T公司後,繼承了AT&T的名稱。但是這個AT&T不是以前的AT&T)今天,這20家公司隻有通用電氣還在道瓊斯指數中。


    但是AT&T的麻煩也伴隨著公司的發展而來,美國政府司法部盯上了它。1913年,根據司法部的金斯堡(Kingsburg)協議,AT&T不得不收斂一下它的擴張。1925年,它甚至將除加拿大以外電信業務分離,專注於美國市場。這次收縮歪打正著,使它成功地在1929-1933年的大蕭條中存活下來。可以想象,如果當初AT&T的攤子鋪得太大,躲過經濟危機的可能性會小得多。事實上,很多道瓊斯工業指數中的公司都沒有逃過那次經濟危機。大蕭條後,AT&T公司恢複得很快,二戰後,美國的電話普及率達到百分之五十。貝爾實驗室也是成果倍出。最值得一提的是,在二戰中,貝爾實驗室的天才青年科學家香農提出的信息論。信息論是整個現代通信的基礎。到五十年代,AT&T發展到美國政府司法部不得不管一管的地步了。1956年,AT&T和司法部達成協議,再次限製了一下自己的行為。反壟斷法逼著AT&T靠科技進步來提升自己的實力。因此,AT&T鞏固了自己在技術上的領先地位。1948年,AT&T實現商用的微波通信,1962年,它發射了第一顆商用通信衛星。盡管有些小的競爭者存在,它們無法撼動AT&T的根基。


    在很長的時間裏,美國國際長途電話的價錢不是由市場決定的,而是由AT&T和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談判決定的,定價是三美元一分鍾。AT&T計算價錢的方法聽起來很合理——鋪設光纜和電纜需要多少錢,購買設備需要多少錢,研發需要多少錢,雇接線員需要多少錢等等,所以隻有一分鍾三美元才能不虧損。但是事實上,到2002年,當國際長途電話費降到平均一分鍾隻有三十美分時,AT&T仍然有1/3的毛利潤。


    到了八十年代,美國司法部不得不再次對AT&T公司提起反壟斷訴訟。這次,美國政府終於打贏了曠日持久的官司,這才導致了AT&T1984年的第一次分家。這次反壟斷的官司,不過是替AT&T這棵大樹剪剪枝。剪完枝後,AT&T公司反而發展得更健康。十年後,AT&T又如日中天了。當時,AT&T不僅在傳統的電話業務上,而且在興起的網絡和移動通信方麵,都處於世界領先地位。


  利令智昏


    排除了反壟斷對AT&T衰落的原因,我們就得從其他地方找原因。


    一九九五年,AT&T走到了一個分水嶺。從一九九四年起,美國經濟全麵複蘇,從下麵斯坦普500指數走向圖中可以看出,美國股市從1995年起開始暴漲,直到兩千年底。


    這時,AT&T設備製造部門的執行官們短視地提出分家的建議。他們的理由似乎有道理,因為AT&T和另外兩家長途電話公司MCI和Sprint是競爭關係,後者拒絕購買AT&T的電話設備,如果成立一家獨立的設備公司,就可以做MCI和Sprint的生意了。但是這種一次性的銷售增長顯然對一個公司長期增長意思不大。這一點AT&T無數的管理者和員工都看到了。我親身經曆了AT&T的那次分家。1996年夏天,貝爾實驗室一分為二,大家從茉莉山的大樓裏搬到弗倫翰工業園,天天談的就是分家的事。很多人覺得,設備部門為了MCI和Sprint的市場,離開收入和利潤都很穩定的AT&T可能得不償失。幾年後他們的預言不幸言中。但是在當時,即使AT&T的高管意識到這一點,他們對公司也沒有絕對的控製。AT&T幾個執行官們手上的股票遠不如華爾街投資銀行控製的多。說句不好聽的,AT&T的總裁們並不真正擁有公司。他們之中不乏有遠見者,但是根本左右不了董事會。更何況公司的長期利益和他們沒有太大關係。如果能在任期內狠狠撈一把,何樂而不為呢?作為華爾街的投資公司,他們關心的是手中的股票何時能翻番。一九九五年正是一個機會,整個股市長勢很好,在這時將設備製造部門和電信服務部門分開,那麼前者的股票一定會飛漲。華爾街看到了這一點,公司的老總們懂得這一點,公司大量擁有股權的員工們也明白這一點。本來大家都是明白人,但是利令智昏。一場殺雞取卵的分家就開始了。


    AT&T將分為三個部分,從事電信業務的AT&T,從事設備製造業務的朗訊Lucent和從事計算機業務的NCR。NCR較小,我們姑且不必提它。朗訊從AT&T中分離,絕對是世界電信史上第一件大事。一九九六年二月朗訊公司由華爾街最有名的投資銀行摩根斯坦利(MorganStanley)領銜上市,籌集現金三十億美元,成為當時曆史上最大的上市行動,也是迄今為止第十一大上市活動。朗訊上市時,市值達一百八十億元。


    和預期的一樣,MCI和Sprint果然來買朗訊的設備了。朗訊的銷售額比原來作為AT&T一部分時有了明顯的增長。不久,股價就翻番暴漲,而同期AT&T公司的股票還按著原來不快的速度慢慢地爬,這正應了華爾街和大家的預想。華爾街的人大發了,朗訊的高官們中發樂,有股權的員工小發了。1999年,我在一個會議上見到不少貝爾實驗室的科學家,談到股票時,他們一個個意氣分發,人人都洋溢著笑容。在2000年的股市泡沫破滅以前,朗訊的股票四年長了十三倍,市值達兩千四百四十億美元。


    但是,這些科學家們也隱隱地感到一些危機。原來的貝爾實驗室因為有AT&T這個大靠山,從來不發愁自己的經費。現在,朗訊的利潤不足以養活有兩萬人的巨型實驗室,開始要求那裏的科學家和工程師開發能盡快賺錢的研究上來。(我在以後會談到AT&T這種大實驗室的弊端)貝爾實驗室此時已不是過去以研究為主的地方了,它的創新能力不複存在,從一九九五年至今,貝爾實驗室沒有再搞出轟動世界的發明。本來,AT&T的電信服務和設備製造相輔相成,是個雙贏的組合。分家對雙方長遠的發展都沒有好處。AT&T和朗訊的衰落都從這時起。


    從MCI和Sprint帶來的銷售額增長幾乎是一次性的。華爾街在預測朗訊盈利時,已經把這筆收入計算進去了。朗訊的股票要繼續增長,它的銷售額和利潤就必須不斷超過華爾街的預期。(注:一般來講,一個公司當前的股價,已經反映了當前和幾年後的盈利能力。如果想讓股價快速增長,公司的盈利就必須高於大家的預期)朗訊其實根本做不到這一點。為了能支撐得住一個高股價,朗訊走了一步後來被證明是敗筆的險棋。在互聯網泡沫時代,有無數的中小公司在興起、大公司在膨脹,朗訊決定“促銷”它的電信設備。具體做法是由朗訊借錢給各公司來買朗訊的設備。隻要設備運出朗訊,它就在每季度財務報表中,計入銷售額。如果仔細讀它的財報,人們可以發現朗訊總有一筆很大的"應收款項",這筆錢其實從未進到朗訊公司。到了兩千年互聯網泡沫破裂後,借錢買設備的公司統統倒閉,朗訊的這筆"應收款項"一下子變成了淨虧損。2001年,朗訊公司不得不關閉貝爾實驗室的幾乎全部研究部門。隻是象征性的留下了一兩個實驗室,以保住貝爾實驗室這塊招牌。這次裁員,使得世界上很多一流的科學家失業。朗訊由苟延殘喘了幾年終於被法國的阿爾卡特並購。並購時的市值還不到1996年上市時的水平,隻有它自己峰值時的二十分之一。今天,貝爾實驗室的牌子還在,隻是聯係地址已經到了法國。


    AT&T的景觀比朗訊略好些。它有相對穩定的利潤很高的長途電話收入以及發展得很快的移動通信業務,因此在分家的前幾年繼續支撐並且擴大了它的實驗室。因為沒有搶到貝爾實驗室這個牌子,AT&T以信息論發明人香農的名字命名了它的實驗室。這時互聯網的崛起和無線通信的普及對AT&T的核心業務開始形成威脅。但是,AT&T在這兩方麵以及快速發展的寬帶電視業務上都很強。本來,AT&T最有資格成為這些新領域的老大,就像它成功地從有線通信擴展到微波通信一樣。但是短視徹底毀了它。


    在兩千年前後,短線投資者發現最快的掙錢方法不是把一個企業搞好,而是炒作和包裝上市。將公司的一部分拆了賣無疑掙錢最快。於是AT&T決定一拆四,分成長途電話,移動電話,企業服務和寬帶四個公司。其中最大的手筆是將移動部門單獨上市。一九九九年五月,AT&T移動(AT&Twireless)在華爾街最好的投資公司高盛(GoldmanSachs)的幫助下掛牌上市,募集到現金一百億美元。這是人類曆史上迄今最大的上市行動。當時AT&T的董事和執行官們給出了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拆分後對發展如何有利,但其實,用AT&T實驗室的一位主管的話說,原因隻有一個字—貪婪(greedy)。AT&T在一次性得到一筆橫財時,也失去了立足於電信業的競爭能力,因為它所剩的隻有一個收入不斷下滑的傳統長途電話業務。同時,香農實驗室萎縮到1996年成立時的規模。2001年發生的9.11恐怖襲擊,AT&T在紐約的很多設備被毀,而它幾乎拿不出修複設備的錢。半年後,AT&T的香農實驗室也幾乎解散了。在AT&T實驗室解散前,它的主管拉裏?拉賓納(LarryRabinar)博士已經預感到情況不妙了,他很有人情味地為他的老部下們安排了出路,然後自己退離了香農實驗室第一把手的崗位。身為美國工程院院士的拉賓納,無論是學術水平還是管理水平,在世界上都是首屈一指,但是他根本無力扭轉AT&T實驗室的困境。這也許是命運。


 外來衝擊


    如果說終結AT&T帝國的內因是華爾街和AT&T自己的貪婪和短視,那麼互聯網的興起從外界徹底擊垮了這個帝國。在互聯網興起以前,固定電話幾乎是人類唯一的交互通信手段,因此,隻要在這個產業中占領一席之地,即使不做任何事,也可以由著它的波浪推著前進。AT&T一百年來就是這樣。它不緊不慢地發展著,還有很多失敗的投資,但這些絲毫傷害不到它。也不能阻止它一次又一次的形成壟斷。


    互聯網興起後,情況就不同了。當人們有一個不要錢的實時通信方式後,就無人為一分鍾三美元的國際長途買單了。以前,人們查找任何商業信息都離不開電話本。現在有了互聯網,人們更多地從網上查找信息。為了促銷,所有的長途電話公司不得不通過降價來維持生意。我十幾年前到美國時,從美國到中國的長途電話費是一美元一分鍾,現在電話卡打國際長途隻有兩美分一分鍾。


    隨著互聯網崛起的是移動電話業務。本來,AT&T在此領域是領先的,借著移動電話業務,它可以在當今的通信業一拚。(穀歌不少優秀的科學家和工程師都來自於AT&T,包括Unix操作係統和C語言的發明人湯普生—KenThompson)但是,當AT&T自斷左右臂後,一切都變得不可能了。


    互聯網對朗訊的衝擊也是同樣的。在互聯網時代,世界上對數據交換設備的需求漸漸超過對語音交換設備的需求。前者是新興公司思科(Cisco)的長項,而後者才是朗訊的強項。思科戰勝朗訊,又成為一股不可阻擋的潮流。


    互聯網的崛起,對原貝爾實驗室研究的影響也是巨大的。比如,語音的自動識別,曾經被認為是人類最偉大的夢想之一,現在隨著電話時代的過去變得不重要了。今天,世界上主要的語音識別公司隻剩下Nuance一家,美國整個語音識別市場的規模一年不到五億美元,相當於穀歌兩個星期的收入。而同時,世界上對文字處理、圖像處理技術的需求隨著互聯網的普及不斷增加。


    在工業史上,一種新技術代替舊的技術是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的。人生最幸運之事就是發現和順應這個潮流。投資大師巴菲特在談到上個世紀初他父親失敗的投資時講,那時有很多汽車公司,大家不知道投哪個好,但是有一點投資者應該看到,馬車工業要完蛋了。巴菲特為他的父親沒有注意到這一點而感到遺憾。今天,互聯網雖然還不能完全代替固定電話,但是前者已經大大擠壓了後者的發展空間,因為它可以提供更靈活,更豐富,而且更便宜的通信手段。


    回顧AT&T百年曆史,幾乎每個人都為這個百年老店的衰落而遺憾。它曾經是電話業的代名詞,而它的貝爾實驗室曾經是創新的代名詞,現在這一切已成為曆史。我和很多AT&T的主管和科學家們聊過此事,大家普遍認為AT&T的每一個大的決定,在當時的情況下都很難避免,即使知道它是錯的。上個世紀90年代,AT&T已經不屬於一個人,一個機構,沒有人對它的十年百年後的發展著想。(我們以後還會多次看到,當一個公司沒有人對它有控製時,它的長期發展就會有問題)從華爾街,到它的高管和員工,大都希望從它身上快快地撈一筆。以前,美國政府多次要求拆散AT&T而做不到,但是從十年前起,它自行地把自己拆了賣。這樣,它不但不能把握過去十年信息革命的機會,反而將自己葬送在互聯網的浪潮中。


 

最後更新:2017-04-03 16:48:36

  上一篇:go 個人web主頁(on Github)
  下一篇:go SQL 查詢結果為 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