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942 返回首頁    go 技術社區[雲棲]


馬斯克要推“腦機互聯”,靠譜嗎?


971892ee190789a2ef6b4485513a8f01edd0af95


【AI世代編者按】業界媒體Futurism近日撰文介紹了前沿科技公司Neuralink,它是特斯拉和SpaceX首席執行官馬斯克(Elon Musk)最新創辦的一家公司,從目前所知的一些細節來看,馬斯克打算用它來重塑人類的心智,把計算機技術的力量直接注入人類的大腦。


以下為AI世代(微信號:tencentai)編譯整理的文章內容:


在網站Wait But Why上,有一篇文章詳細地介紹了腦機接口公司Neuralink的很多細節。其作者提姆·烏賓(Tim Urban)在Neuralink公司在舊金山總部與馬斯克及其團隊接觸了好幾個星期。文章中詳細描述了馬斯克這家公司的使命,以及它在人類進化過程中的地位。但如果你隻對大局觀感興趣,下麵這些關於 Neuralink的內容你有必要了解一下。


你的大腦將擁有另外一個“圖層”


現在你的大腦主要有兩個“圖層”:一個是邊緣係統,控製你的情緒、長期的記憶和行為之類的東西,另一個是皮質,它處理的是複雜思想、推理和長期規劃。


馬斯克希望Neuralink的腦機接口成為第三個圖層,為其他兩個提供補充。關於這個目標,最奇怪的地方可能在於他認為我們其實已經擁有了第三層,缺乏的隻是最佳接口:


從某種意義上說,我們已經有了數字的第三層,因為你一直在使用電腦、手機、應用程序之類……我覺得大家已經是半人半機器了……


如果你忘記了帶手機,就好像患上了肢體喪失綜合症一樣。


我認為,人類已經和手機、筆記本電腦、以及應用程序這些東西融合在一起了。



而Neuralink的目標就是消除中間媒介,把我們目前所掌握的計算機力量直接導入到我們的大腦中。你無需再使用手機把想法傳達給另一個人(發個短信“今天8點吃晚餐”),這個想法將直接從你的大腦傳輸到對方的大腦中。


幸運的是,我們完全可以控製想法的傳輸,馬斯克對提姆·烏賓說:“別人無法閱讀你的想法——你必須願意讓別人閱讀才行。如果你不願意,那他們就不能閱讀。就好比是你不願意說話,你的嘴巴就不會說。”


馬斯克組建的團隊


馬斯克和1000人見了麵之後,選擇了8個人到Neuralink來幫助他塑造人類的未來。他表示,組建合適的團隊本身就是一個挑戰,因為他需要找到能夠跨學科領域工作的人,包括從腦外科到微觀電子學的一切領域。


他組建的團隊是一個名符其實的“夢之隊”。團隊成員有麻省理工學院、杜克大學和IBM的背景,他們的簡曆中有“神經粉塵”、“皮質生理學”和“人類心理物理學”之類的術語。他們是工程師、神經外科醫生和芯片設計師,如果有人可以將馬斯克的願景變成現實,他們就是這些人。


這種技術的采用時間表說不準……


Neuralink不會突然將你變成一個人形電腦。該公司計劃要發布的第一個產品更加具有針對性。馬斯克說,“我們的目標是在大約四年內將某些東西推向市場,它們可以幫助嚴重的腦損傷(中風、癌症病變、先天性問題)患者。”


SpaceX研究可重複使用的火箭之後,可以能夠通過向國際空間站運送東西賺回成本,特斯拉也可以通過早期的汽車銷售,來獲得進行電池研究的資金。同樣,用來治療疾病或殘障人士的早期腦機接口設備,可以為Neuralink研發其真正的尖端技術籌集資金。


那麼要到什麼時候,健康人才能夠傳達內心想法呢?馬斯克對這個進度非常樂觀:


“我覺得大概需要8到10年的時間……要注意的是,這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監管部門的批準進程,以及殘障人士使用我們的設備效果如何。



障礙非常之多


下麵提到的隻是Neuralink麵臨的兩個障礙。馬斯克可能讓創新看起來好像很容易,但是與這個最新公司的計劃相比,就連去火星看起來也會比較簡單。


首先是工程障礙。公司必須處理生物相容性、無線性、電力和帶寬問題。到目前為止,我們從來沒有一次把大約200個電極放在一個人的大腦中。當談到改變世界的接口時,Neuralink團隊告訴提姆·烏賓,他們考慮的是“一百萬個同時被記錄的神經元”,所以他們不僅需要找到一種方法來確保大腦能夠與很多電極進行有效的溝通,還需要克服一個很實際的問題:把它們放在哪裏?


解決了工程問題還不夠。馬斯克自己也提到了,監管部門的批準將是Neuralink技術在開發和采用過程中的一個重大因素。調查顯示,公眾對腦機接口的擔心超過了基因編輯,所以該公司也麵臨著懷疑和恐懼,很多人不希望在腦裏安裝一些高科技機器。而且也有人擔心這些植入的計算機可能會被黑客入侵,這種擔心並不是完全沒有根據的。


而且我們對腦部運作機製的了解還很有限。


Neuralink不會存在於真空中


值得慶幸的是,他們並不是在單打獨鬥——很多其他大學和研究機構也正在推動大腦接口技術的發展。 

Facebook的8號樓在研究這方麵的技術,麻省理工學院正在研製用於腦植入物的超細電線,其他機構也在使用機器人設備幫助癱瘓者步行,幫助盲人恢複視力。

每個新的發展都將推動該領域的發展,Neuralink團隊可以從其他機構的失誤和成功中學習經驗教訓。


就像特斯拉的電動汽車一樣,大腦計算機接口也不是新生事物。這項技術需要的可能恰好就是一個像馬斯克這樣的構想家,來把它提升到一個新的層次上。(編譯/Kathy)

本文來源於"中國人工智能學會",原文發表時間" 2017-05-03 "

最後更新:2017-05-22 12:01:40

  上一篇:go  微軟研究院舵手Horvitz:AI讓機器擁有自主意識
  下一篇:go  中科大、浙大聯合攻關誕生的中國首台光量子計算機到底有多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