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411 返回首頁    go 技術社區[雲棲]


關於大數據時代傳統商業存儲的思考: 中心存儲 VS 分布式存儲

      尊重原創,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s://anzhan.me ; https://blog.csdn.net/anzhsoft 

      今天和我們部門的老大1*1, 大家麵對麵溝通了一下到新的項目組的想法。而且也將我對傳統商業存儲在當前大數據雲計算發展如火如荼的背景下,如何改進,融合交流了我的看法。

       傳統的商業存儲,誕生於大型機,小型機時代。那時候將所有的硬盤集中的放到幾個機架上,大型機通過光纖,ISCSI等高速連接到存儲係統上。存儲係統需要保證高並發,高IO讀寫速度,數據冗餘備份等保護。

     現在x86服務器,尤其是Google這種互聯網公司都是通過廉價的硬件組裝成高大上的集群,分布式文件係統(GFS,HDFS),各種基於內存的係統(memcached, GemFire, RAMCloud),它們都是通過相對廉價的硬件來構建了高並發,高讀寫速度,高可靠性(雖然每個節點有很高的故障率,但是集群可以快速failover這種失敗節點而使得整體的服務不受影響),高擴展性:這種它的天性。

      顯然,傳統的商業存儲需要適應這種計算發展的趨勢,並且做出回應。

      

      Open-Stack之所以受到各大存儲廠商的追捧,在於OpenStack的Cinder可以方便的接入商業存儲,也就是說,OpenStack所使用的存儲係統仍然是各大商業存儲係統。但是這個解決不了傳統商業存儲還是中心存儲的劣勢。也是它從跟不上不適應當前的雲計算的大環境的根結。出路,或者是有將現有產品整合,真的是使用Software Defined Storage(軟件定義存儲),或者說是DataStorage as a Service。

     當前我看到的隻是存儲廠商被動的去增加API,來被動的融入雲計算的環境。我們應該需要轉變,真正的實現軟件定義存儲,真正的去構建分布式的存儲係統。希望,這些掌舵手可以把握好方向,也希望這次轉型過後,我們依然能引導時代,進而改變這個世界。

最後更新:2017-04-03 12:55:52

  上一篇:go C++構造函數、拷貝構造函數、賦值運算符漫談(一)——函數參數傳遞
  下一篇:go c++異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