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500 返回首頁    go 技術社區[雲棲]


AWS“山寨”夥伴創意與產品,自我完善or殺雞取卵

3月8日,The Register獨家報道《 Amazon accused of knocking off AWS customers' products》一文,犀利而直白。以至GigaOM雲計算頻道將當周周報標題定為《 AWS partners shouldn’t be shocked, shocked!》。

我們一向認為AWS是全球範圍內雲計算成功的案例,其已經完成了公共IaaS的建設與運營積累,積極向PaaS擴展並迅速完善SaaS各類應用,而在這一過程中已被確立的繁榮的生態係統更是為美國移動和互聯網近年來一大批新興創業公司的崛起提供了很棒的平台。但本文所反映的或是“陽光下的陰影”,尤其是在Amazon近期頻頻發布新服務,如Trusted Advisor、OpsWork之後。

以下為全文翻譯:

近幾個月以來,通常以生產類似第三方服務企業的“仿冒品”和削弱服務價格等方式,Amazon“侵犯”到了其他公司的領域。對此,部分合作夥伴進行了公開指責。比如Newvem (一家雲優化企業,通過雲用法分析產品幫助企業節省資金)的首席執行官Zev Laderman曾公開表示:“Amazon現在所複製的就是他們曾經鼓勵合作夥伴所做的。Amazon合作夥伴計劃就是一條不歸路。”

Zev Laderman是在亞馬遜宣布提供免費雲容量管理產品AWS Trusted Advisor之後發表上述看法的。2周之後,Newvem宣布將自己的類似技術免費公布。他對記者表示:“我們這樣的企業正麵臨被Amazon完全複製的危險。”

事實上,Newvem僅是Amazon 600家技術合作夥伴中的一員。這些夥伴每年大約支付給Amazon1000-2000美元年費以獲取亞馬遜夥伴列表的一席之地,同時他們會得到:AWS將推出特色的簡要預報、技術支持以及一些其它好處。

合作夥伴支付給Amazon 1000-2000美元的年費

如Newvem這樣,受到不同程度影響的還有Zencoder(視頻代碼轉換器),Rightscale(為AWS,Rackspace,HP Cloud提供跨平台雲監控、 警報和管理服務)、Cloudyn、Cloudability等技術夥伴。

Rightscale核心領域是係列雲管理工具,但這些工具在Amazon發布的 OpsWork應用管理中幾乎全部都有。而後,Rightscale發表了 一篇博文,措辭相對溫和:

OpsWork隻能解決一小部分的雲管理所帶來的挑戰。對於DevOps社區和PaaS用戶而言,看到界麵中有更高階的功能被添加是個有趣的事情。但對更多要求更高管理級別的企業而言,並不足夠。比如Rightscale雲計算專家花了很多時間來幫助用戶構建彈性雲及多地區雲應用方案以應對複雜性需求。舉個簡單的例子,數據庫模板通過預先複製實現主從配置以應對災難恢複的需求,我們的客戶可以在AWS出現問題的時候持續運行。OpsWork顯然還無法解決這些問題。

其底層所涵蓋的意思很簡單:雖然Amazon推出了一個很像我們提供服務的產品,但其還未經測試,並且無法實現像我們一樣的高層雲管理。

對此,Chris Wensel,Concurrent(Amazon另一家合作夥伴)數據分析平台CTO如此表示:“如果把Amazon比作一輛汽車,Rightscale始終作為其的前照燈,他們是偉大的;然而他們卻沒有Amazon對等的控製和決策權。如果你想成為Amazon的夥伴,並做一些事情以及成為Amazon的一部分,你可能會出車禍。”

Zencoder是另一家受到影響的公司。其所負責的視頻轉碼技術已經在Amazon運行了一年。 但是當1月底Amazon推出Amazon Elastic Transcoder服務,僅需要每分鍾0.015美元定義視頻標準之時,他們的所設定的0.02美元的標準顯然毫無競爭力。更不要說,Amazon還為此服務拋出了20分鍾/月免費的促銷活動。

“在進入Amazon之時,我們就知道未來會與Amazon出現競爭。”Zencoder聯合創始人Jon Dahl表示:“剛進入的時候,Amazon還在構建價值鏈,但我們知道遲早他們會進入這一空間。所以當Elastic Transcoder推出時,並沒有感到很奇怪。但同時我們也確信,在這個領域,我們比Amazon強,比如支持、設計、靈活性和功能完整性等方麵。”

Amazon有責任為股東賺錢,所以AWS不斷擴展到其他領域並不足為奇。但從另一角度,尤其是Amazon技術合作夥伴來看,他們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

首先,合夥夥伴沒有收到Amazon關於創新新產品的通知, 其次,在產品或創意被山寨之後,Amazon的代表們還就合作夥伴如何改善產品信息來“套話”。“在與他們就我們在做什麼及向他們展示產品的兩次分享之後,他們就可以實現完全複製。”Newvem 的Zev Laderman通過電子郵件告訴記者。

自2006年,AWS出現以來,對於其背後的宏偉規劃,傑夫·貝索斯(Jeff Bezos)一向胸有成竹。目前,AWS也確實主導了IaaS市場,並帶來了一大批依靠AWS發展壯大的企業,如Heroku,Zencoder等。這為AWS帶來了雙重好處,一方麵將夥伴和用戶鎖定在平台上,鼓勵開發應用服務彌足AWS所欠缺的技術服務,另一方麵,構建了綠色生態係統,為未來AWS的新服務提供靈感來源。比如目前正在嚐試的拓展服務平台的各類新服務。

“Amazon希望你或其他任何雲服務供應商能夠被AWS所並入。”Concurrent的Wensel如此說。盡管這樣的趨勢仍然有待觀察,但是不可否認的是Amazon的技術夥伴都很緊張。有些企業認為他們的所投入研發的產品(並已為此支付給Amazon的1000-2000美元的年費)正麵臨被AWS“山寨”的危險。比如Zencoder的Dahl就曾對基於AWS的技術企業表示:“過去,AWS也許不會這樣,但未來,所有通過API提供的產品都需要注意這一點。”

對此,來自Amazon的發言人如此回複:

回答很官方:

我們想要給我們的客戶更多選項。所以我們在不斷建造新的AWS服務並增加新的功能,方便客戶的使用。同時,我們也將繼續投入資金進行合作夥伴生態係統建設。但如何部署和構建自己的應用程序可以從AWS服務和與我們一同成長的合作夥伴中自由選擇...。相信基於業務和技術需求,客戶會做出正確的選擇。

文章至此已經結束。但還想分享兩張圖:

1.2012年Q4雲計算市場分析圖:

有如上市場占有率,AWS確實會擁有更多的降價、促銷讓利等拓展市場的空間。

2.雲計算技術與產業白皮書[1.0版]中對AWS雲產品體係的總結:

AWS雲產品體係(尚未包含Trusted Advisor、OpsWork)

AWS雲產品體係在不斷擴容,正在PaaS和SaaS中實現自我完善。殺雞取卵或許言過其實,但物傷其類的感覺難免會縈繞在更多AWS技術合作夥伴的心中。也許,這就是產業發展的必然。另一方麵,Rightscale積極攜手GCE實現跨平台管理或也是一種自我超越。要想不被吞沒,或使產品更強大,更不容易被複製,或跑的更快,不容易被跟隨?!


最後更新:2017-04-03 22:15:45

  上一篇:go cursorAdapter簡介
  下一篇:go apk反編譯總結(看雪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