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3
技術社區[雲棲]
有排名的地方就有江湖:App刷榜江湖
有排名的地方就有江湖。
刷榜瘋狂生長,
有人視為“移動互聯網裏的地溝油”,
有人卻雄心勃勃要把這門生意做大。
在北京市海澱區北五環外一處創業園區的舊辦公樓裏,記者見到冉耀宇,30多歲,身材微胖,看起來精明卻不失熱情。走進一個滿是積灰和碎磚塊的隔間坐定後,冉耀宇在辦公桌上翻出了他的名片遞給記者,並強調:“頂當互動,刷榜行業的領跑者和祖師爺。”
冉耀宇是頂當互動廣告有限公司的核心創始人之一。頂當互動在2009年注冊成立,最初隻是一個五六個人的小作坊。做刷榜之前,一直在做網絡營銷,包括在論壇發帖灌水、寫企業軟文、在電商平台上刷好評等,也因此積累了眾多客戶資源。
“我 們其實也有一些陽光的廣告業務,但是當時PC端的正規廣告代理,毛利不到20%。而做刷量業務的毛利可達40%-70%,所以這是我們最初主推的業務。” 冉耀宇說,2010年之前,其PC端刷量的業務銷售額一年達8000萬到1.2億元。但是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PC端的銷售額和利潤都在下降,到 2011年其業務下滑了40%。轉型勢在必行。
隨著蘋果2008年推出應用商店,冉耀宇和他的團隊接觸到越來越多應用軟件。他們發現這些APP在推廣時各大榜單的排名起了關鍵作用,其中起決定作用的是下載量。
2010 年頂當互動開始嚐試APP刷榜業務。“剛開始,很多公司比較抵製。”冉耀宇說,“我們拿自己開發的應用軟件的刷榜給他們看,看完後他們開始嚐試小金額的操 作,嚐到甜頭後開始簽一些合作。當時的客戶數雖然很少,但是毛利很高,能達到80%。我認為這個談不上道德範疇,這就是一種商業操作。”
三萬殘聯編外人員
刷榜是“勞動密集型”業務,人力成本占整個運營成本的30%—40%。
很快,冉耀宇發現“小作坊”式的操作無法持續,“我們沒有名氣,很難贏得客戶信任,結款上也出現很多賴賬”。因此,2011年6月,頂當互動合並了另外兩家在互聯網上刷流量的工作室,開始公司化運作,“我們是可以開發票簽協議的,正規向國家納稅”。
規 模化之後的頂當互動以App Store刷榜作為公司的主要業務,配備了6個核心技術人員,另外負責監控和調節係統的運營團隊有6到7人,負責客戶的銷售團隊有2到3人。目前,頂當互 動的刷榜業務核心團隊有20多人,在冉耀宇看來,刷榜是一種“勞動力密集型”業務,其中人力成本占整個運營成本的30%—40%。
頂當互動 在核心團隊之外建立了將近3萬多人的編外團隊。“我們的編外人員是全國殘聯的資源,從2009年開始就陸續在積累。他們剛開始接一些投票業務,網絡水軍和 微博的業務,分布在全國各地。”對於這部分編外人員,冉耀宇稱有專門的ERP係統進行管理。實際上,每個兼職人員按照每個月的業務量來算,平均收入僅為 1000到3000元錢。
除去人力成本,還有50%—60%的賬號和銷售成本,以及10%—20%的壞賬。硬件則被冉耀宇算在公司成本裏, 不計入具體項目,其實硬件基礎都是從2009年開始做刷量時積累下來的。因此,做刷榜的實際成本並不高。“有人、電腦、服務器、VPN賬號、IP和銀行 卡,刷榜就是流水化操作。”
在冉耀宇看來,規模化運作,更重要的是為了結款順利,也讓刷榜業務看起來“更可靠”。他還請了專門的律師事務所 來做法律谘詢,與客戶簽訂保密協議,如果泄露了客戶信息,公司需要賠償10萬元。“打死也不說”是刷榜行業固守的職業道德,刷榜公司都拒絕透露任何服務過 的客戶名字。
對於刷榜可能帶來的下架風險,冉耀宇卻有意輕描淡寫。根據頂當互動的刷榜合同,如果有應用因為頂當的刷榜業務而被下架,公司將賠償100萬元。“我們跟蘋果有溝通,如果蘋果下架我操作的產品,要對我進行賠償,所以我們才敢肆無忌憚地這麼操作。”
目前,頂當互動的累積客戶超過300個,月銷售額達500萬—600萬元。由於競爭越來越激烈,現在刷榜業務的毛利開始降低。“最開始榜單前10名能賣到4萬元以上,現在前10名能賣到2萬元已經很不錯了,但即便這樣我們還是有利可圖的。”冉耀宇說。
蘋果排名規律可循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蘋果不管怎麼變化,總有規則可循。
老孫是一個密切關注刷榜動向的互聯網從業者,他在新浪微博上的賬號
@AppStore刷榜那些事兒備受關注。他用一款叫APPFigures的軟件天天監測國內APP應用的排名曲線,曝光過很多開發公司。他視刷榜為“移動互聯網裏的地溝油”,並稱如今中國區榜單的前50位至少有一半在刷榜。
刷榜在技術上其實沒有難度。登錄一個蘋果iTunes賬號,在應用商店進行下載,然後更換計算機IP地址換另一個賬號再進行同樣操作。由於在美國區注冊需要綁定信用卡,在中國區不用,因此中國區賬號很容易泛濫。
如果同一個IP地址下載過多的應用和做過多評價,蘋果就會認為這個IP有作弊嫌疑。所以,刷榜的關鍵是擁有多個iTunes賬號,刷榜時更換不同的IP,而采用VPN更換IP是個省時、省力的做法。
在頂當互動,接到刷榜任務後,首先由ERP係統根據各地的兼職人員分配人力儲備,同時在短時間內積累大量的有效賬號。“我們了解服務器更新抓取有用數據的規律,會按照客戶規定的時間,集中衝上去。”目前,影響iOS平台上榜單排名最核心的就是下載量數據。
如 今,蘋果更新了排名算法,刷排名已不如一年前那麼迅速。目前App Store榜單也存在眾多變數,但冉耀宇仍充滿信心:“需求量在那兒擺著,有排名的地方就有江湖。再說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蘋果不管怎麼變化,總有規則可 循。今年7月份的調整,我們在10天之內就攻克難關了,而且我們也大概了解蘋果鎖榜的時間,知道哪些時間段操作會更好,代價更少。”
APP白日夢未醒
風投對刷榜不提倡,也不反對,看中的是其帶來的現金流。
APP刷榜產業鏈的快速形成正源於開發者的巨大需求。做APP推廣的安沃傳媒高級總監秦峰對記者表示:“App Store中的競爭太激烈,去年年底,App Store的應用突破50萬個,一款新應用不做推廣就上架等於石沉大海。”
目 前,中國iOS和Android平台上的開發者達20萬,整個市場收入才15億元。為了使自己的APP快速脫穎而出,越來越多開發者選擇刷榜這條“捷 徑”。如果應用被刷到榜單前麵,下載量激增,從而又保證排名靠前,以此呈現滾雪球式的增長。根據應用商店分析公司Distimo的數據,擠入美國區App Store免費榜前10名的應用程序日均下載量可達8萬次。
推廣成本是關鍵因素之一。秦峰介紹,推廣APP的一套常規傳播方案做完,有可 能讓排名提升到25—50名,投入則在10萬—20萬元,平均每個用戶的激活成本為10-20元。而且一套傳播方案從策劃、實施到見效,需時最少半個月。 而有的刷榜公司刷入中國區榜單前10名的報價不到2萬元,號稱可在1個小時內達標,能帶來1.5萬個自然下載。
在頂當互動的客戶中,刷中國區免費、付費和暢銷榜的都有,以遊戲類應用居多。“收費價格不一樣。免費榜我們主要按總榜的名次來算;付費榜有兩種合作方式,按量或者按排名來收費。”冉耀宇說。
雖 然刷榜費用比正常APP推廣低,但真正玩得起的依然是預算充足的公司。冉耀宇說:“刷榜還是有成本的,以前是一天2萬元,一般創業型公司可能花不起這個 錢,如果是草根團隊就更糟糕,可能有時工資都發不起。”根據頂當互動的操作流程,集中火力衝一輪榜單是一個定價,要想長期維護則需要按維護時間收費。
蘋果目前有65萬APP,通過按點擊付費的廣告、限時免費、微博營銷等手段,能進入總榜前800位已經很不錯了。而蘋果公司在製度執行上的不盡責,使APP處於無序的競爭中,受害的正是那些草根創業者。“產品就算再好,你不刷,你肯定會被其他刷的產品頂下來。”冉耀宇說。
目 前,針對刷榜現象,App Store審核小組依據的僅有一部《蘋果應用商店審核指南》:“利用偽造或付費評論的方式在App Store中企圖操縱或欺騙用戶評價或圖表排名的開發程序員(或者采用其他不正當方式)將會從iOS開發者項目中除名。”而中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則規 定,虛假的產品說明、雇用他人進行銷售誘導,均屬於違法行為。但迄今無人因刷榜而獲罪,那些在App Store清理行動中“落網”的開發者,輕則遭警告,重則被封賬號。
刷 榜在iOS上瘋狂生長的同時,Android Market和國內第三方應用市場也被刷榜產業纏身。但由於國內第三方Android應用市場達幾十家,單刷一家對整體下載量影響不大,而且各家的排名算 法也不一樣,難度更大。同時,一些應用市場排行榜類似廣告,是直接出售的。所以刷榜在iOS上更密集。
安沃傳媒創始人王旭東說:“刷榜產生的排名,可能帶來短期的影響和效益,但無法維持長久的用戶關注。用戶是不會長久被欺騙的。”而前述互聯網從業者老孫認為,中國的開發者真的要從白日夢裏醒來,重回應用本身,為用戶提供的服務和產品才是根本。
然 而,冉耀宇卻堅持,刷榜是一門正常生意。他計劃未來把公司的刷榜業務量做大,設計新的商業模式,采取競價排名的方式做刷榜,誰出的價格高位置會高一些。同 時也要走向國際,開拓日本榜單、歐美榜單。他透露,頂當互動開始接觸國內一些VC,“單純以刷榜這個業務去融資不是特別靠譜,需要包裝,具體如何包裝暫時 不方便透露。但風投對我們的刷榜業務不提倡,也不反對。他們看重的是刷榜為我們帶來的比較穩定的現金流”。
最後更新:2017-04-04 07: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