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9
技術社區[雲棲]
第一章:什麼是管理
一、什麼是管理:
概述:管理就是人,物,事三者的辯證關係;
(一)管理的理解:
1.管理就是讓下屬明白什麼是最重要的;經常出現的糟糕詞匯:悟性,領會,揣摩;
2.管理不談對錯,隻麵對事實,解決問題;3.管理是"管事"而不是"管人";日本現場管理5S:整頓,整理,整潔,清掃,素養;
4.衡量管理水平的唯一標準是能否讓個人目標與組織目標合二為一;
5.管理就是讓一線員工得到並可以使用資源;
1.管理隻對績效負責:
①現象一:功勞與苦勞:隻有功勞才會產生績效,苦勞不會產生績效;
②現象二:能力與態度:隻有能力才會產生績效,態度必須轉換為能力才會產生績效;
③現象三:才幹與品德:才幹才產生績效,品德需要轉換為才幹才會產生績效;品德與才幹的選擇,往往是在招聘人員和提拔人員時重點考慮的;
2.管理是一種分配:權力,責任,利益的分配;
3.管理始終為經營服務:
①經營能力就是選擇正確的事做,管理能力就是把事情做對;
②管理做什麼,必須由經營來決定;
③管理水平不能超過經營水平;
1.第一:使勞動生產率最大化的手段是分工;泰勒《科學管理原理》闡述:
①科學劃分工作元素;
②員工選擇,培訓和開發;
③與員工經常溝通;
④管理者與員工應有平等的工作和責任範圍;
2.第二:使組織效率最大化的手段是專業化水平和等級製度的結合:
①韋伯組織管理原則約定:權力是組織而非個人,組織管理的核心就是讓權力從個人身上回歸到職位上,也就是組織身上;
②當權力是職位的含義時,就要求權力表現出專業能力,簡單的說也就是權力需要承擔職責,沒有職責的權力是不存在的;
3.第三:使個人效率最大化的手段是個人創造組織環境,滿足需求,挖掘潛力;
①能夠讓組織目標和個人目標合二為一的激勵就是有效的激勵;
1.有效的管理其實是時間的管理,能夠確定重要的事情,確定優先順序,確定重要的事情一定會有合適的時間進行安排,確定每一件事情都有時間的設定,都能夠合理的解決。
2.如何在組織中發揮作用,如何尋找到合適的位置,取決於如何思考,如果不能夠認識到個人和組織的關係,不能夠認識到整體和局部的關係,無論這個人能力多強,也無法發揮作用;
3.管理的主要工作時幫助同事發揮長處並避免用到他們的短處;
1.計劃管理:回答資源與目標是否匹配的問題;
①目標是計劃管理的基準;
②資源是計劃管理的對象;
③目標與資源的匹配關係是計劃管理的結果;
①簡單描述流程管理,就是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
②打破職能習慣;
③培養係統思維習慣;
④形成績效向導的企業文化;
①專業化:專業化能夠解決很多東西,包括服務意識,分享的可能,更重要的是專業化解決人們對於權力的崇拜;
②分權:分權的根本標誌是一旦權力做了分配,分配者就不再擁有這個權力,當權力可以調整的時候一定時授權不是分權;
①核心競爭力提供了進入多樣化市場的潛能;
②核心競爭力應當對最終產品中顧客重視的價值做出關鍵貢獻;
③核心競爭力應當是競爭對手難以模仿的能力;
5.文化管理:解決企業持續經營的問題;
最後更新:2017-04-03 08:2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