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
技術社區[雲棲]
百度急需重生
不管李彥宏承不承認,百度患上了大企業病。在內部喊出"唿喚狼性、趕走小資"的口號,就是最有力的證明。正所謂喊什麼缺什麼,百度喊要有狼性,正是缺乏狼性在作怪。
林軍
有看官也許會說,這是因為百度和360打仗,360持續從百度挖人,麵對狼性更足的360,百度才被動地喊出了唿喚狼性的口號。好吧,理解成能幹的被360挖走,而不能幹的繼續留下,這樣的境遇是不是更符合百度當下的事實呢?
過去三年裏,騰訊和阿裏都顯得十分悲催,前者在3Q大戰裏作出了"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艱難決定,後者在支付寶牌照和將雅虎請出董事會等一係列紛爭上落下無數話柄。相比之下,百度一直處於無比幸福的狀態中,市值漲了近10倍,也一直以中國互聯網市值之王的身份領舞。
但時光流轉到當下,大家突然發現,騰訊和阿裏在過去三年裏都有過一次重生,前者推出了微信這樣的殺手級產品,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率先拿到門票;後者在B2B彈盡糧絕之際完成私有化,在淘寶基礎上推出天貓,順帶孵化了聚劃算,此外還拿回了支付寶,手頭還有個一淘可攻可守。
三年來順風順水、一馬當先的百度拔劍四顧,卻發現自己陷入大企業病的困局中。移動互聯網端無從下手,搜索業務遇到了周鴻禕的挑戰。
幾乎在同一個時間段創辦,幾乎同一個時間段成為中國互聯網的領袖型公司,為什麼偏偏是百度率先出現狀況?我曾寫過《大企業病》一書,研究得出結論有三:首先是領導的雄心和遠見不夠;其次是未能形成好的團隊,陷入內耗;再次是製度保證不夠。
先來看領導的雄心和遠見,與馬雲相比,李彥宏遠見不足,比起馬化騰,李彥宏的雄心不夠。今天的馬雲,雖然尚未上市,但有著一連串的資本布局,阿裏雖然在移動互聯網端沒有殺手級的產品,但依靠著對UC、丁丁、陌陌等的投資,已經在下一盤很大的棋;而馬化騰依靠著對微信的豪賭成功,打開了公眾對其的想象力,不論微信成為另一個蘋果商店,還是微信幫助馬化騰打贏本地化消費的萬億市場之爭,都是了不起的大生意。百度呢?雖然在搜索業務上繼續領先,也有過對奇藝和有啊的分拆,有過對去哪兒的投資,但更多的是防禦性的布局,在麵向未來的手筆上幾乎沒有。
沒有形成好的團隊,也是李彥宏心中永遠的痛。有人曾經列數過,李彥宏的高管團隊,上市後換了兩遍。相對來說,阿裏係雖然也有孫彤宇、李治國等幹才的相繼離去,衛哲等人的離職也不那麼光彩,但其在CFO/CHO/CMO崗位上都有認可度極高、能力全麵的相才,很好地幫助了馬雲在阿裏這個平台上長袖善舞;騰訊係也有過半的創業元老離開,但馬化騰依舊維係了張誌東、吳霄光等老臣,容納了劉熾平、任宇昕、劉成敏等職業經理人,更靠納入張小龍、戴誌康等技術產品強人增加其厚度。
沒有好的團隊,要想形成好的執行力就是空談。對CEO來說,如果每每陷入有心殺賊、無力回天的境地,那是典型的大企業病。這也足以理解,為什麼李彥宏給從UC回歸的李明友那麼大的空間和那麼高的禮遇,為什麼對點心的張磊如此覬覦。李彥宏手頭缺乏能獨當一麵、開疆拓土的重臣。
製度上保證不夠,也是形成大企業病的重要原因之一。要想不陷入大企業病中,CEO遠見卓識、身先士卒是其一,有很好的團隊能雷厲風行是其二,但要做到上下一心,還需要有製度上的保證。馬化騰靠的是從上到下圍繞產品而形成的做事法則,馬雲靠的則是其強大的洗腦能力,包括其在考核上對價值觀認同的傾斜。反觀百度,放走劉建國、俞軍、邊江等一幹產品大牛後,其實也就無法像騰訊一樣建立起產品經理導向的內部文化製度,而性格內斂的李彥宏,也無法做到像馬雲那樣宗教般狂熱的製度保證。而百度自2007年後,就停止了大規模期權發放的計劃,取而代之的是高薪。比起持續給員工期權,持續用好的業績將股價推高的騰訊和還沒上市的阿裏來說,百度在這點上實在有點遜。
很顯然,聰明過人的李彥宏也意識到這一點,百度的公關形象和文化建設也開始有起色,李彥宏也開始召回舊部,但這一次,他遇到了周鴻禕,周鴻禕以知己知彼的戰法,迅速從百度挖人,並采取公關戰進行精準打擊,這讓李彥宏很是被動。
有看官說,李彥宏命真不好,百度陷入大企業病又遇到強敵來襲。可以寬慰李彥宏的有兩句話:之前運氣好了那麼多年,現在不好是應該的;不經風雨,怎麼見彩虹,騰訊被360折騰後如今一飛衝天!
現在的百度,僅僅是患病而已,有得治。
最後更新:2017-04-04 07: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