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263 返回首頁    go 技術社區[雲棲]


Weloop CEO談Apple Watch:盡管醜醜醜依然買買買的魔力


 這就是蘋果:從昨天發布會開始出一款產品就“醜醜醜”不斷,但關於發布會的刷屏從沒斷過,包括這一篇。這不是一篇買買買,卻是一篇讓買買買更有底氣的文章。

宅客君(letshome)在發布會後看到國內做智能手環/手表小夥伴的狀態基本上是戰術上放鬆了——可以洗洗安心睡了。但在Weloop CEO牛浩田看來,Apple Watch是他見到的完成度最高的智能手表(順便說一句Weloop的小黑是目前國內眾籌成績最好的智能手表,這個可以改日單開一篇另說)。

“醜醜醜”

在開始前宅客君先Po幾個容易讓人忽視的小細節:

Weloop CEO談Apple Watch:盡管醜醜醜依然買買買的魔力

* Apple Watch雖然到2015年才上市,但從昨天開始蘋果官網已經開辟了Watch專欄(以前智能硬件的待遇可是在Store下的哦);

* Apple Watch一共有3個版本(普通、運動、土豪),對應的分別是3種表殼材質(不鏽鋼、陽極氧化鋁和18K金),玻璃晶麵有2種(藍寶石和X-lon),以及有N款表帶;

* 最後表盤一共有2個尺寸:38毫米和42毫米,男女有別。

以上的兩條可以排列組合出幾十上百款的Apple Watch。但牛浩田認為除了讓處女座暈,Apple Watch依然會是智能手表裏軟硬結合體驗做的最完整的。為什麼呢?因為Apple Watch和Watch OS需要適配的設備永遠是有限的。

而目前市麵上所有的手表麵臨的適配問題是無限的,因為那是Android世界。牛浩田拿自己的Weloop 小黑舉例:僅僅給一款三星的S4做藍牙適配就要做3-5個版本,因為涉及不同批次運營商采用的不同模組、底層軟件也會有差異。

Apple Watch用了一套軟硬件複刻了它在移動端的優勢,同時用不同的工藝、材質和顏色傳遞(給不同的人群)不同的感受——這就是科技與時尚結合。

此時宅客君用了一個萬能打臉句式:可是有人說它長得醜?

對此牛浩田給我的解釋是:先入為主的圓形感受。Moto 360是圓形的,並且它的外觀受到很多人的熱捧。但Moto 360真的適合所有人戴嗎?不一定。對絕大多數女生來說,Moto 360太大了,此外包括顏色、外形並非適合很多搭配。

在宅客君看來當評價一個如此高期待的產品時,人們很大程度上會判斷Watch與他們所期待的樣子是否相近。

技術創新

美醜是主觀的,而技術是客觀的。Apple Watch惹人“我去”的另一個點便是Watch上的功能我們在國內的產品上都看到了。

手表實現的功能實際上就是一些傳感器以及如何調用這些傳感器,Weloop的浩田認為Apple Watch上的傳感器不能再多了:因為當前通用的傳感器就是這些,是由上遊企業製造出來的。他認為傳感器的核心差異在應用和算法。舉個例子:兩枚手環,一枚計步精度在+-5步,另一枚在5-步,這是算法差異。

浩田認為這是一個好的開始,即蘋果在智能手表上倡導以應用為核心的創新趨勢。在一塊小小的手表上也玩不了當年手機上的軍備競爭。

另外還有一個細節蘋果在發布會上並沒有詳述,Apple Watch上通知和計量運動的功能大家都熟悉。浩田提到蘋果在Watch背麵采用了較大尺寸的發射和接收傳感器,這部分將來可能會用於基於光譜來檢測血氧。醫療一塊的應用蘋果在發布會上並沒有透露太多,但是可以期待一下。

最後是滑輪的設計(官方翻譯叫做表冠),很好地解決了小屏幕上pinch和zoom操作的問題,已經有很多同學提到了。

Apple Watch秒殺了誰?

這個問題其實也可以看做是誰會去買Apple Watch,當然是iOS用戶。

牛浩田問宅客君還記得半年前的Nike Fuelband嗎?這家Cook任董事的知名運動產品公司半年前全麵停掉了智能硬件業務。浩田認為Apple Watch出來首先搶的就是Nike Fuelband和同檔位Jawbone up、Fitbit們的生意。因為這部分的用戶以iOS用戶為主,並且兩類產品的價格接近。類似地,同樣受影響的還會有Pebble這樣的廠商。

而國內廠商呢?國內的智能手表廠商基本上以Android市場為主,而且價格差異比較大,比如Weloop小黑的預售價格僅有399,inWatch Pi也相近。因而可以看到昨天的發布會後,國內智能手表的創業者基本上還是蠻樂觀。

另一麵上,在宅客君看來,智能手表也並非一個排他的產品,在外觀和價格都可以接受的情況下,用戶多買一二隻的其他品牌也未嚐不可。

以上便是在我們看來Apple Watch的魔力:Android難以比擬的軟硬件統一,蘋果一貫的設計和製造能力(包括工藝)以及iOS的圈子。

關於Apple Watch發布對智能手表產業會有什麼樣的影響,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的《中國智能硬件市場白皮書之智能手表篇》早有預言,也就像我們在白皮書裏提到的阻礙手表起量的關鍵在續航和殺手應用——這兩點恰恰是Apple Watch發布會上我們並沒有清晰得到答案的。

 
 
 
  本文作者:吳德新

本文轉自雷鋒網禁止二次轉載,原文鏈接

最後更新:2017-09-05 10:32:57

  上一篇:go  “極思維”舒權文:不起眼的掃地機如何承載家居平台
  下一篇:go  用小米手環裝逼,你不可不知的五個姿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