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163 返回首頁    go 技術社區[雲棲]


扶貧的美國名校

美國各大名校之間的競爭,在這幾年達到白熱化的程度,拚得最凶的就是看誰給貧困生提供的條件最優越。

美國名校的財政實力,主要看其擁有的捐贈基金。以2004年財政年度的數據計,哈佛、耶魯分列第一、第二位,各獲捐贈基金225億美元和127億多美元。但實際上,獲捐贈基金不足100億美元、排名第三的普林斯頓才是最富的。因為普林斯頓規模小,平均每個學生擁有的捐贈基金就成了各名校中最高的,學校在每個學生人頭上就更花得起錢。所以,1998年,普林斯頓宣布,凡是家庭收入在46500美元以下的學生,其貸款將全部用獎學金替代。

美國給學生提供的教育財政資助常常是獎學金和貸款混合。獎學金不用償還,但貸款是需要償還的。不過,貸款從利率到償還期等各項條件都非常優待。用部分貸款上名校,本是一個回報甚厚的投資,但人們很快發現,來自貧困家庭的孩子因為受慣了窮,有心理問題。比起富家子弟來,他們特別怕負債,一聽說貸款上學,畢業後欠一兩萬美元的債,他們就可能在名校麵前止步。畢竟,讓一個貧民窟出身的孩子想象自己4年後在華爾街掙6位數年薪的情景是非常困難的。普林斯頓這一招,就是打消貧困生負債的顧慮,把最優秀的學生搶到手。2001年,普林斯頓索性把這一政策覆蓋到所有學生:隻要你需要並有資格獲得財政資助,你拿到的就全是獎學金,貸款上學在普林斯頓從此消失。

普林斯頓連出兩張硬牌,等於逼著競爭對手跟牌。但是,普林斯頓的錢太多,手麵太大,其他學校跟不起。等到2004年,哈佛大學才宣布凡年收入在4萬美元以下的家庭,學生的教育費用全免。不過,哈佛的這張牌比普林斯頓的牌還是軟得多,因為普林斯頓的計劃等於給所有需要資助的學生提供免費教育,其中有些學生的家庭年收入遠遠高出4萬美元。哈佛這張牌,其他學校倒跟得起。2004年,布朗大學宣布以1億美元將135名學生的貸款替換成獎學金。2005年,耶魯宣布家庭年收入低於4.5萬美元的學生的教育費用全免。斯坦福在2006年3月宣布了同樣的政策。幾天後,賓夕法尼亞大學宣布家庭收入5萬美元以下的學生,其貸款將全部用獎學金替換。

大家拚來拚去,還是沒有高校能挑戰普林斯頓,但是全都能向哈佛叫板。因為那幾個學校已經把免費教育的基準,從哈佛的家庭年收入4萬美元以下,提高到4.5萬甚至5萬美元以下。這就把世界第一名校逼到了牆角裏。結果,2006年3月30日,哈佛大學宣布學生家庭年收入6萬美元以下的,教育費用全免。

這裏有幾點必須澄清。第一,教育費用全免,並非一切都是無償的。學校可以給學生安排一些校內工作,其收入可以作為獎學金的一部分。不過,學生的校內工作有嚴格的時間限製,必須保證不影響學習。事實上,大部分校內工作非常輕鬆。許多學生可以在工作崗位上看書;第二,所謂教育經費,不僅僅指學費,而且包括住宿、夥食、學習用品等所有正當教育費用。這些費用加起來,一年可達四五萬美元。那些家庭收入超過6萬美元的學生,有的也不可能負擔得起這樣的費用,他們也會根據收入水平得到校方不同程度的資助,隻不過不是免費上大學而已。

更重要的是,哈佛最近的決定,以及普林斯頓2001年給所有需要資助的學生獎學金的做法,突破了扶貧的範圍。美國平均家庭年收入為5萬美元上下,年收入6萬美元的家庭已經屬於中產階級,很難算是貧困戶。最近十幾年,中產階級一直在抱怨,百萬富翁們上學花錢不在乎,窮人上學有人給買單,唯獨中產階級需要承擔相當的教育費用,養一個大學生最難。哈佛、普林斯頓這樣的做法,等於給中產階級傳達了一個信息:我們絕不會忽視你們的利益。實際上,許多年收入超過10萬美元的家庭,孩子上大學照樣拿獎學金。

許多美國人都明白,關鍵還是要孩子讀書好,讀書好就可以上名牌。越是名牌,學費越貴,獎學金就越多,需要的貸款越少,家庭的投入越少。進名校常常意味著享受免費教育,而且,即使因為家境好些,需要自己支付一部分費用,常常也就花幾千美元,很少超過自己家庭收入的1/10。

當然,哈佛最近的行為,不過是大學爭奪貧困生和下層中產階級”軍備競賽“的一個小段落。大家日後還會層層加碼。

最後更新:2017-04-04 07:03:16

  上一篇:go 鮑爾默自賣自誇:Win 95也比不上Win 8
  下一篇:go 普適計算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