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2
技術社區[雲棲]
彭蕾:阿裏需要什麼樣的人?| 內部幹貨
彭蕾 | 螞蟻金服集團董事長,阿裏巴巴集團創始人之一。彭蕾曾任阿裏巴巴集團CPO,她分享的阿裏人才觀,很簡單,就4個詞、8個字。
阿裏需要的究竟是什麼樣的人?這是我們一直在思考的一個問題,阿裏文化原來一直有句土話,叫“平凡人做非凡事”。但是隨著阿裏業務越來越複雜,外麵的環境越來越挑戰,我們把這句話改成“非凡人、平凡心,做非凡事”。
難道這麼說我們是牛哄哄的精英了嗎?不,把“牛哄哄”這三個字拿掉,我們要有一個重新定位。這個“非凡人”,並不是說名牌大學畢業,在過去有多麼高大上的經曆,你就是非凡人,不是。
因為我們在做一件非凡事,我們可以有屌絲心態,但是不能有屌絲能力,如果能力達不到,那不行,阿裏人今天的能力必須在更高的水準,而同時我們的心態還是在地板上。
我們說的“非凡人”就是具有聰明、樂觀、皮實,並且有強大的自省能力。所以說“非凡人、平凡心,做非凡事”這是我們在這個階段,對於阿裏人重新提出的定位。
具體來說,怎麼樣的非凡人才算是非凡?我們認為需要有四個特質:
聰明分兩個層麵,一個是IQ層麵,一個是EQ層麵。
聰明的第一個層麵,智商(IQ)。就是你今天做的任何事情,沒有專業的那兩把刷子,你的思考能力也不行了,你動手能力也不行,那要你幹嗎。
你要有足夠強大的體力腦力,怎麼樣用自己的專業知識為客戶創造價值,沒有那個金剛鑽,攬不了瓷器活。如果一問三不知,思路混亂,不知所雲,一寸深的水平線一眼看穿,這個是不夠的。
所以我們一定要不斷去挑戰,提升學習能力,能夠化繁為簡,這是聰明的地方。
聰明的第二個層麵,情商(EQ)。這個不是見風使舵、察言觀色,情商是你能夠走進別人內心,也能夠敞開心扉,讓別人走進你的過程。跟客戶去聊,跟合作機構去聊,人家跟你講半天,你也不知道他在講什麼,我們所說的情商,我們要有一根雷達能夠感知到這個氣場在發生什麼變化,能夠實時調整我的溝通方法,我要對這個有認知,就是能夠讓別人走的進去,能夠走得出去。
因此“情商”是他很容易走進別人的內心,去感同身受,他同樣是一個很open的人,別人不會覺得他隻是頤指氣使,這個才是對情商真正重要的理解,不要片麵地覺得“情商”就是這個人很會來事。情商高的人,內心開放、有來有往,他不會拒人於千裏之外,同時他也知道用怎樣合適的方式去跟別人建立連接,這種能力是情商的一種。
所以聰明是兩個方麵:一個是硬的,你的專業得有兩把刷子;一個是軟的,開放,與人交流,能夠互通有無的能力。
皮實,文雅的詞叫“抗擊打能力”、“抗挫折能力”,我覺得“皮實”就很好,意思是經得起折騰,這個折騰是什麼?不但要能經得起“棒殺”,還經得起“捧殺”,這就叫“皮實”。
我們最開始講皮實的時候,很多人就把它理解為要經得起摔打,經得起鍛煉,讓他受盡磨難。“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這確實是皮實的一種。
但另外還有一種,就是關於“捧殺”,今天我們作為創業者出去,很多人就會對你很崇拜,會覺得你好牛逼,在你的行業你是專家,你是老大。包括你的團隊下麵有人也是一樣的,他的能力特別好,晉升特別快,或者他能永遠拿到最難的任務,完成得都特別好。
我從來不相信常勝將軍,我看團隊的時候,情願選擇那種真的經過很多挫折的(當然,不能一次成功都沒有,那種也不行)。如果他從來都沒有失敗過,我心裏就很擔心,那種小孩你都不知道你怎麼就把他給弄死了。這兩種就構成皮實很重要的特點。
回過頭來,“皮實”的一個反義詞就是“玻璃心”。你團隊裏有時候也會有這樣的人,你話也怕說重了,更不用說讓他去做什麼樣的調整,比如覺得他不太靠譜,你想讓他挪個位子,他恨不得就跟你哭天抹淚,這種也會很頭痛。
這個皮實的畫風,有點像《射雕英雄傳》裏麵的“銅屍”陳玄風,他渾身上下練得所有命門都沒了,後來被7歲的郭靖拿匕首捅他的肚臍眼,把他給捅死了。人生就是你不斷地在練,你把你所有的命門都給練沒了,說的文雅一點就是“寵辱不驚”。
皮實是能不能始終保持這樣耐操,皮實就是耐操,這是一種人生的經曆。不管別人怎麼讚揚你也好,或者羞辱你也好,你內心知道你自己是誰,自己內心是很定的,無論是捧你還是打你,外界的狀況都不會傷害到你,這才是真正皮實的狀態。對於創業者或者我們組建團隊的時候,這個能力蠻重要的。
第二個是樂觀,樂觀非常重要,你們去體會一下,你們從小身邊是不是有一群人,反正任何事情到他嘴裏一說,就覺得挺沒意思的,有些人永遠是看到負麵的東西。我們不是說不要思辨的能力,有些人說Lucy是不是你們隻要會唱讚歌的?不是這樣的。
我們是要有理性,但是我們要有理性的充滿希望,既要理性,還要客觀,還要智慧,我們最重要的是要對未來充滿希望。如果按照很多人這樣悲觀的話,那阿裏巴巴不知道死十七八次了。
在九九年創業的時候,馬老師回來說我們又拒絕了矽穀的第三十七次風投,實際上是第三十七次被人家拒絕,誰能夠這樣的雲淡風輕和樂觀,我們要永遠看到困難,也要永遠懷著內心的希望。
一個樂觀的人和一個悲觀的人,對團隊價值產生的影響,重要性不言而喻。為什麼呢?現在有些人,你不管跟他說什麼,他先把困難擺出來,說這個做不來。我們團隊現在也有這樣的人,他的開場白永遠就是:“嘖……”我說我一聽到你嘴巴一砸吧,我就知道後麵的“但是”就要來了。
你身邊永遠就會有這樣一群人,他永遠隻看到壞的,永遠都是在抱怨。生活當中,也有這樣的朋友,一見麵不是說“婆媳關係不好、老公不好、孩子不聽話”,就是說“在公司又被誰搞了、應收款收不回來”。我覺得生活肯定不止隻有這些東西,你怎麼去從困難中發現光明和希望?
如果你每天日複一日年複一年地生活,好像都很平淡無奇,那你活得還有什麼勁?有些人,他總能夠在生活中找到新的東西,他總是在折騰,比如說馬雲、阿裏巴巴,愛折騰。
對生活保持開放的好奇心和充滿樂趣非常重要,不然你就會未老先衰。最難得的一種人生狀態和境界就是曆久彌新,他永遠有新的東西,願意看到新的機會,別人再糟糕的東西,他都會覺得這裏可以突破一下,那裏可以突破一下,我覺得這是讓我們整個組織、整個業務方向充滿了推動力的人。
但是我也要說,我們推崇樂觀的人,也要警惕我們會不會諱疾忌醫,生活永遠都是陰陽兩麵。如果我們隻是樂觀,當有人說今天可能會有一個什麼樣的狀況,我們心裏就特別不高興,覺得今天大家都很開心,你怎麼來說這麼一個敗興的話?然後久而久之,就沒有人敢在你麵前說真實的情況。
所以,這個樂觀的定義是什麼?我們在充分客觀理性地了解當下真實情況之後,仍然充滿了好奇心和樂觀向上的精神。這才是對於樂觀的完整解釋,尤其是怎麼做好這兩者的平衡,是特別有智慧有方法的,而不是單純的一個倡導。
我們的老祖宗就說了:吾日三省吾身。不懂得自省,死不悔改,那就沒有得救了,吾日三省吾身,即使跟我沒關係,我如何個人做得更好。這個反省,就像金子一樣珍貴的,也是對我們個人成長很有價值的。
有的人從來不自省,別人永遠都是錯的,我是最光正、最高大上,最正確的,這樣的話,其實你把自己給築了一道大壩,把外麵給你的聲音,把自己Block住。
自我反省的能力意味著你看到周圍有任何不好的或者說是令自己覺得有受挫或者是令自己不太有機會、不太有希望的時候,包括你看到周圍環境不好的現象時,首先看看自己,我能做什麼,我能不能改變一些東西,能不能改變一些狀況。
還有跟這個相反的狀況,就是手電筒永遠隻照別人,不照自己,我們在阿裏巴巴內部也有很多這樣的同學,聽他整天抱怨這不對,那不對,我是最厲害的。其實天底下沒有這樣的事情,不可能你邊上的人都有問題,天天下唯獨你沒有問題,很多時候我們對於這個狀況是沒有覺察的,缺乏覺察的。
如果一個很聰明又很樂觀皮實的人,但是缺乏自省能力的話,那是災難性的,他永遠覺得自己是對的,永遠指著別人說是他的問題,永遠不檢討自己。所以你的一個手指指向別人的時候,你一定要把手指這一端對著自己,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小到家庭關係的處理,大到公司業務,覺得文化世風日下了,好像跟以前不一樣了,那就從你開始先做起,如果我跟周圍的同事在這個部門找不到存在感,想想你自己哪些地方做得不夠好,當你任何事情開始反省自己的時候,你就會有收獲。
每天的自我反省,你自己的思考,為什麼會覺得我有一些狀況不太對,為什麼我這個部門是這樣的。你不斷的反問,你再問自己能夠為他做什麼的時候,你可以以更積極的狀態做工作。
組織怎麼具備這樣一種自省能力,我覺得是很重要的。共產黨也有這樣一個優良傳統,就是批評與自我批評。阿裏每年都會做review(複盤),就是績效麵談,我們不是一對一,都是群review的方法,這是一種組織的自省,非常重要。
阿裏巴巴人才觀:
聰明:專業的能力和開放的思維,智商與情商都高;
皮實:經得起折騰,棒殺和捧殺都沒關係,能抗壓不驕傲;
樂觀:充分客觀理性了解當下真實情況之後仍充滿好奇心和樂趣,愛折騰;
自省:經常反省自身,建議采用團隊Review的方式,不自大傲慢。
辣麼問題來了
聰明、皮實、樂觀、自省
如果每個特質10分的話
你給自己打幾分?
來源:阿裏味兒
原文鏈接
最後更新:2017-08-16 10: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