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790 返回首頁    go 技術社區[雲棲]


郝建彬:數字經濟來臨 就業出路在何方?


image


我國經濟正從“工業經濟”向“數字經濟”轉型。伴隨“互聯網+”、共享經濟、數字經濟的發展,國家就業正從工業領域轉向服務領域,新就業形態不斷湧現,將成為“十三五”就業的“增長極”。

就業需要再定義,找到新的“參照係”,如果沿用“工業時代”就業概念、標準,來衡量數字經濟時代的新就業,必然會帶來“失靈與誤解”。

做好數字經濟下“新就業”形態頂層設計,創新“新就業”的界定與統計標準體係、加強數據化人才培養、探索建立大數據下的信用貸款體係、移動互聯網技術創新人社服務體係。


image

文 | 郝建彬 阿裏研究院




中美成為數字經濟的雙子星座。我國經濟正從“工業經濟”向“數字經濟”轉型。

與之相伴的是,國家產業結構調整,預計到2020年服務業占GDP比重有望達到60%,服務業將成為我國勞動就業的主渠道。伴隨“互聯網+”、共享經濟、數字經濟的發展,在服務領域,新就業形態不斷湧現,將成為“十三五”就業的“增長極”。

當前,在“互聯網+”、“雙創”等推動下,我國數字經濟規模呈現加速增長態勢,網民數量、應用廣度、移動互聯網領域等多個維度指標已經成為全球領頭羊,全球十大平台經濟體中,中國占據了三席(阿裏、騰訊、百度)。

2016年,我國的網民已經超過7.3億人口,移動互聯網用戶接近7億,平均上網時長是接近4小時,網絡外賣用戶量超2億。

電商全球第一大國、快遞第一大國。

阿裏巴巴成為亞洲市值最高公司,2017財年交易規模3.767萬億元,活躍用戶超過4.5億,菜鳥體係日均處理包裹超6000萬,電子商務直接和間接帶動的就業機會超3300萬。

電商帶來服務業就業領域的擴大,從電商快遞員到外賣人員,從商品電商、訂餐電商,到上門服務電商。

根據波士頓谘詢《邁向2035: 4億數字經濟就業的未來》報告預測:2035年中國整體數字經濟規模將接近16萬億美元,數字經濟滲透率48%,總就業容量達4.15億。

相關機構預測:中國目前55-77%的就業,未來會由於“數字化技能”含量低而被存在技術取代風險。當前,我國就業觀亟待從“工業思維”向“數字思維”升維支撐“網絡強國”戰略。




“平台+多元應用”的組織結構(或大平台+小前端),在不同企業中得以碎片化呈現,即不同程度的“後台標準化、統一化、模塊化”與不同程度的“前台個性化”之間的組合。

“大平台+小前端”的體係運轉,呈現出很強的靈活性,小前端走向小微化,乃至個人化,讓無數具有“工匠精神”的個體,其創意、創造、創新能力得到充分施展。

平台在這一結構中扮演了基礎服務者、資源調度者的角色,如阿裏巴巴向千千萬萬的商家提供信用體係、用戶體係、商品體係、交易流程、計算能力、服務標準等服務。

數字經濟下,企業麵臨的競爭環境愈發激烈,市場需求出現個性化、多樣化的趨勢,這就要求企業組織必須以柔性化的結構來應對當前的動態環境,尤其是要改變人力資源管理模式,發展出彈性人力資源雇傭模式。

這一模式的內涵可總結為工作地點彈性化、工作時間彈性化、工作內容彈性化、雇傭期限彈性化等四個方麵。彈性化的雇傭模式有利於雇員靈活安排個人時間、有利於組織根據客觀環境靈活調整人力資源策略,也有利於促進就業,為社會經濟帶來積極影響。

產業升級成為常態,就業邊界不斷擴大。智能機器能力的持續強化使人類的部分體力、腦力負荷得以解放,也伴隨著落後產業和就業機會的淘汰和消亡。

然而,勞動者又總能在新興領域、通過技能升級實現價值,勞動及就業的內涵和邊界也隨之延展。

機器智能化及平台就業使就業者的身體素質、所處地域不再構成製約,不論是身處偏遠地區的個人還是小型化組織都可以通過平台獲得全球性的工作機會(如airbnb房東、upwork工程師等)。




就業需要再定義,找到新的“參照係”,如果沿用“工業時代”就業概念、標準,來衡量數字經濟時代的新就業,必然會帶來“失靈與誤解”。


image

經濟結構調整背後轉變:從工業經濟數字經濟轉型,帶來經濟:從確定性——不確定性,從集中化——分布式;產品單一標準到多元多樣;中國也從勞動密集型就業,向技術、數據密集型就業轉型。

90後群體“就業觀”發生巨變。90後、00後斜杠青年比例呈上升趨勢。通過平台技能分享,實現價值交換,一天切換N個身份,程序員、網店主、主播……

大學生創業失敗率較高,一定程度上由於高校人才培養與“數字經濟脫節”導致。2015年中國平均每天新登記注冊的企業達到1.16萬戶,平均每分鍾誕生8家公司。創業群體不僅有70後、80後,更有許多90後、00後。

《中國電子商務報告2016》顯示,全國16至40歲青年是電商創業的主力人群,由16至40歲青年個人淘寶網店占淘寶網店總數的80%。2016年,淘寶網電商創業人數較2015年增加6.9%。

小微企業發展和創業者的核心問題是融資難——大銀行不服務小微和創業者;小銀行要求強擔保、強抵押,門檻高,流程長。

大多數小微企業主(網店主)在“雙11、618”等節日大促,存在用錢急、額度低、周期短,但又缺少可抵押資產和擔保資源的痛點,導致企業規模無法做大。

《全國社會化電商物流從業人員研究報告》顯示,2016年初全國203萬電商物流從業人員,近一半的站點人員工作年限在1年以下,快遞員跨省流動比例在50%以上。

現行保障體係建立在“工廠、生產線”“人員流動性低”前提下,很難當下適應數字經濟時代人才流動“高頻、多發”,如何實現“社保賬戶”異地對接保障?




當前,我國的就業政策麵臨轉型升級,做好數字經濟下“新就業”形態頂層設計,推動從工業經濟下“千人一麵”到數字經濟下“千人千麵”轉變;從流水線的簡單重複,到創意、創造的激活釋放,實現“人口紅利”向“人才紅利”的跨越發展。

具體建議:

就業觀念:從“雇傭”到“交易型服務”、“合同”到“協議”,從“就業”到“工作”。就業統計方式創新:從以企業為單位的統計到“平台+個人”,實現“個人賬戶方式下的統計”。

統計手段創新:雲(雲計算)、端(app)、數(大數據)的統計。

抓緊在數字經濟(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領域人才布局,培養機製市場化、人才培養梯度化,探索校企聯合培養,實現“人才零庫存”培養。

2016年9月,安徽人社廳與螞蟻金服合作大數據下的“純信用貸”。目前,已有30多萬人貸款,授信近50億元,最大單個貸款用戶授信30萬,最低日利率萬分之1.5。

讓大量無法通過抵押、擔保而急需短期周轉資金的創業者,能夠獲得周轉資金。考慮擴大試點省份,為創業者“雪中送炭”。

如安徽省人社廳將“陽光就業”網上經辦係統入駐支付寶“城市服務”,申請人通過手機隨時隨地線上辦理就業創業登記申請、就業登記、失業登記、靈活就業社會保險補貼申請、勞動合同查詢等提供服務,提升服務效率、降低辦理成本。

來源:阿裏研究院
原文鏈接

最後更新:2017-08-14 11:02:19

  上一篇:go  網站優化基本環節,企業都有做到嗎?
  下一篇:go  想感受“新零售”的未來嗎?請看這四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