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713 返回首頁    go 技術社區[雲棲]


加拿大:Winter is coming?

  上次見完Mike後,我們對美國的經濟增長動力充滿了信心(和mike聊美國經濟複蘇見這裏)。但在國界線以北,加拿大的情況卻頗讓人琢磨不透。

  幾個月前,加拿大最大的房貸供應商Home Capital Group一度流動性告急,瀕臨倒閉,單日股價狂瀉65%。市場驚唿,美國的次貸危機又要再現。

  可上個月事情迎來神轉折,股神巴菲特雪中送炭,收購了HCG 38%的股份,一舉將加拿大房產泡沫要破裂的傳聞壓了下來。

  HCG今年以來股價走勢圖

  也許是嫌轉折還不夠多,加拿大央行在這個月月中又宣布了7年以來的第一次加息,調高基準利率25個基點至0.75%,成為繼美國之後首個加息的七國集團成員。市場紛紛猜測,開啟加息周期,是否又會成為壓倒加拿大房地產市場的最後一根稻草?

  加拿大的經濟究竟是好還是不好?如果不好,央行為什麼要加息?如果很好,那投資者又為什麼如此憂慮房地產泡沫呢?

  我們找來了老朋友Matthew,進行了年中訪談的第二彈。

  石油是真的重要

  要說加拿大的經濟情況,就必須說到能源行業。而正好,Matthew在一家石油公司上班。

  自從加拿大發現了油砂 (Oil Sand) 這一“寶藏”之後,越來越多的人進入了能源行業工作。

  世界上85%的油砂集中在加拿大阿爾伯塔省北部地區,在已探明石油儲量的國家中,加拿大以1729億桶排名第三,僅次於OPEC老大哥沙特,這其中絕大部分都是油砂。

  根據EIA的數據,2016年加拿大的原油產量已經達到了460萬桶/天,其中油砂占比超過一半。

  2000年至2020年的加拿大油砂產量及前景預測

注:In Situ Bitumen和Mined Bitumen分別代表油砂的兩種開采方式——合成原油和直接開采

  資料來源:加拿大能源管理局

  而油砂的一個特點,就是開采成本特別高。根據Matthew的介紹,開采油砂的運營成本在6—14美元/桶,合成原油的運營成本在18—22美元/桶。但加上資金成本、稅費、土地使用費和資本回報率後,這一成本分別上升到了14—24美元/桶和36—40美元/桶。而如果要新建項目,全生命周期成本更高達80-95美元/桶。

  與之相對比的,是OPEC國家平均15美元/桶的開采成本;即便是美國頁岩油,經過近幾年的技術發展後,不考慮前期勘探的話,運營成本也大幅下降至30美元/桶附近。

  Matthew對前兩年油價暴跌印象極深。因為就在美國的Mike為汽車加油省了一大筆錢歡唿雀躍的時候,Matthew所在的公司卻差點倒閉。

  幸好,加拿大擁有獨立的貨幣,可以用匯率貶值的方式進行價格調節。於是從14年底到16年初,加元兌美元的匯率一路貶值,幅度將近40%。

  美元兌加元2014年5月-2016年2月走勢圖

  Matthew說起貶值隻有一聲苦笑:雖然公司是活下來了,可自己卻再也沒法考慮出國旅遊了——在2013年的時候,1加元比1美元還要值錢;而現在,1加元隻相當於0.7美元了。

  經濟是真好了

  寒冬之後,便是暖春。

  Matthew說,今年去商場的時候,明顯感覺人多了很多,公司也開始重新招聘了,之前油砂停工的重災區Alberta and Saskatchewan甚至又出現了招不到工人的情況。

  今年以來,加拿大經濟出現了明顯的回暖跡象。一季度的實際消費者開支同比增長從2.7%上升至3.1%,消費者信心指數也重新回到了100以上。

  從就業端來看,彈性最大的能源行業火力全開,加大了招聘力度,其他行業的就業情況也十分良好,回到了金融危機以來的高位。

  加拿大油砂產區和其他地區的就業人數增長趨勢

資料來源:BCA研究

  這其中有貨幣貶值的功勞,也有能源價格探底回升的緣故,更是海外資金大量湧入的結果。

  這也是為什麼市場對加拿大央行這次的加息並不意外。畢竟從中期來看,OPEC仍在減產中,原油的供需關係已經得到了極大的修複,油價再次出現暴跌的可能性不大,加拿大的經濟增長勢頭也可以持續一段時光。

  房價是真貴了

  然而讓Matthew連連抱怨的是,加拿大的房價漲勢實在是太凶勐了。

  根據加拿大政府的統計,全國的名義房價在過去一年漲了13%,而從2000年以來翻了兩倍。在這其中,溫哥華和多倫多的房價在一年內都大漲30%以上,在溫吞水般的發達國家房地產市場中可謂漲幅驚人。

  1990年以來加拿大和美國房價對比

資料來源:高盛

  這其中的驅動因素,除了加拿大央行為了應對低油價而采取的貨幣寬鬆政策之外,海外買家“功不可沒”。

  Matthew無不嫉妒的說起了自己的鄰居——一戶來自中國的中產階級家庭。他們去年賣掉了在北京的一套兩居室,搬來加拿大便直接全款買下了一棟大house.

  而加元的持續貶值無疑是送給這些海外購房者的一個大禮包。過去兩年中,來自中國的遊客數量和多倫多溫哥華的房價,組成了漂亮而同步的上升弧線。

資料來源:BCA研究

  明年是真的堪憂了

  能源市場和房地產市場共同支撐起了最近的加拿大經濟,甚至支持了央行的加息。但放眼明年,Matthew憂慮重重。

  原因很簡單,絕大部分加拿大人的房貸,雖然總期限一般長達25年,但每五年就需要重新與銀行簽訂一次利率協議。

  拿Matthew自己為例,他在2013年貸款30萬加元買了現在的住宅,貸款利率4%,總期限25年,每5年重訂利率。目前他每個月連本付息需要還將近1600加元。而明年的時候,他需要為剩下的26萬本金重新簽署貸款合同,估計到時候銀行的貸款利率會上漲到6%。這樣算下來的話,他每個月需要多還300加元貸款,增加了接近20%!

  對於Matthew來說,這還不至於無法接受,但對於更多的加拿大人來說,這無疑會帶來沉重的房貸負擔,讓消費和經濟都會受到影響。

  根據加拿大統計局的數據,居民的債務占收入比例在今年首次超過100%,而居民債務占GDP比例也突破了100%大關。這兩個指標雙雙突破美國次貸危機前的高點。

  注:藍色實線為美國數據,黑色虛線為加拿大數據

  資料來源:加拿大統計局,世界清算銀行

  盡管市場為加拿大的房地產市場找出了種種理由,例如銀行放貸標準嚴等等,高盛還專門撰文,聲稱2017年的加拿大不等於2007年的美國。

  但事實上,一旦貸款利率隨著加息周期開始抬升,如山般的債務就會壓在加拿大人的肩上,而明年又正好是房貸利率調整的大年……

  總結

  和Matthew的對話戛然而止,因為當我們翻出最後兩張圖的時候,他慌張地起身,決定和家人去討論一下是否要提前還貸。

  作為一個沒有在金融危機中真正去杠杆,卻在極度寬鬆的利率環境和油砂行業崛起周期的共同作用下享受了美好時光的加拿大,接下來的,才是真正的考驗。

  凜冬將至。

(責任編輯:DF134)

最後更新:2017-07-26 15:06:21

  上一篇:go 看好中國政府債券 跌幅很大的金融股仍有機會
  下一篇:go 美聯儲決議存兩大懸念 美元會否迎來翻身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