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6
技術社區[雲棲]
學界 | ICLR 2018截稿:取消公開評審改為雙盲引人關注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Learning Representations 2018 (國際學習表征會議 ,ICLR 2018) 的論文投遞已於美國東部時間10月27日下午5:00結束。根據大會Program Chair、Deepmind研究科學家Oriol Vinyals在Twitter上發布的統計數據,各位論文作者再度發揮了學術界“不到Deadline不罷休”的傳統,在論文投稿截止前24小時,大會收到的論文數量從不足200篇迅速增長至1003篇,其中最後一小時有將近200篇論文投遞。
去年的ICLR 2017大會共收到491篇投稿論文,其中15篇(3%)論文將在會上做口頭報告,183篇(37.3%)論文將被製成Poster在會上展覽,48篇(9.8%)論文被建議進一步研討,245篇(49.9%)論文被拒絕。
ICLR是一年一度的深度學習頂級會議,2013 年由深度學習大神 Yann LeCun 及 Yoshua Bengio 牽頭創辦,明年是第六屆。盡管舉辦的時間不長,但已經被學術研究者廣泛認可。本屆大會仍由 Yann LeCun 及 Yoshua Bengio繼續擔任大會主席。
在2013年舉辦的第一屆ICLR大會官網上, Yann LeCun 和 Yoshua Bengio曾這樣介紹舉辦這一會議的初衷:
“盡管表征學習對於機器學習及包括視覺、語音、音頻及 NLP 領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目前還缺乏一個場所,能夠讓學者們交流分享該領域所關心的話題。ICLR 的宗旨正是填補這一鴻溝。”
除了專注於表征學習以及兩位學術大牛的光環外,大會引人注目的一點是前幾屆大會推行的 Open Review 評審製度。與諸多學術會議通行的單盲、雙盲評審製度不同,所有提交的論文都將會公開姓名等信息,並且接受所有同行的評價及提問(open peer review),任何學者都可或匿名或實名地評價論文。而在公開評審結束後,論文作者也能夠對論文進行調整和修改。這一主張“公開透明”的製度能消除論文評審中的諸多問題,但也有可能引來爭議及不必要的輿論討論,比如雷鋒網之前介紹的 ICLR 2017的最佳論文,就在 Open Review 上引來了激烈的公開討論(參見雷鋒網文章:《ICLR 17最具爭議的最佳論文,實至名歸還是盛名過譽?》)。
但與前幾屆不同的是,本屆大會論文采取的是雙盲評審,即作者和評審者互不知道對方信息,對於論文的評論也將會以匿名形式顯示。此外,雖然ICLR采取雙盲評審,但大會不會禁止作者在arXiv或任何其他公共論壇上發表文章,大會將隻進行一輪論文評審,初步審查結束後,作者和審稿人之間仍將有一個討論期,作者可以繼續對論文進行修改。
與曆屆 ICLR 一樣,本屆的所有投遞論文及評審內容都將完整地保存在ICLR 的官方投稿入口 OpenReview.net 上。OpenReview.net 是馬薩諸塞大學阿默斯特學院 Andrew McCallum 為 ICLR 2013 牽頭創辦的一個公開評審係統,目前它也接受其它學術會議的論文投遞。
為便於大家更好閱讀論文,Twitter網友Andrew Brock 已經編寫了一個可下載ICLR 2018所有投稿論文的腳本,Github地址在此。
ICLR大會定於2018年4月30日到5月3日在加拿大溫哥華Convention Center舉行,這也是不久前結束的IROS 2017舉辦的會議場館。
最後更新:2017-10-30 12:0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