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366 返回首頁    go iPhone_iPad_Mac_手機_平板_蘋果apple


雄安新區九成建築都將“裝配式” 中國技術如何實現彎道超車

中國建築設計院裝配式建築工程研究院副院長、總工程師張守峰在6月16日播出的一個訪談節目中透露,未來,雄安新區百分之八九十都將是裝配式建築。

參與該節目錄製的還有國資委研究中心前宏觀戰略部部長趙曉、湖南省住宅產業化聯係會議辦公室副主任歐陽仲賢和從事建築工業化體係研發和產業化應用的遠大住宅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唐芬。

此前6月14日,河北省政府官網發文稱,(河北)省牆改節能辦將進一步引導預製構件生產企業麵向我省區域中心城市、節點城市、京津和雄安地區合理布局,降低運輸成本,提高市場競爭力。

5月上旬,河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印發《河北省裝配式建築“十三五”發展規劃》,明確到2020年,全省裝配式建築占新建建築麵積的比例達到20%以上,其中鋼結構建築占新建建築麵積的比例不低於10%。

盡管專家對於裝配式前景看好,但中國裝配式建築依然存在難以繞開的障礙,整體水平大幅落後於德國、日本等國家。專家指出,目前中國的短板包括整個技術體係的成型,配套的部品企業的研發完善以及現場裝配人才的齊備等,在完成這方麵的建設,中國裝配式建築是可以實現彎道超車的。

中國裝配式建築發展中的阻礙

裝配式建築是指用預製部品部件在工地現場裝配而成的建築,主要包括裝配式混凝土建築、鋼結構建築和現代木結構建築。這種建築的優點是建造速度快,受氣候條件製約小,節約資源能源,減少施工汙染,節約勞動力並且可以提高建築質量。

比較流行的說法是,十多層的高層建築隻需要像搭積木一樣就可以把房子拚裝起來。“這種說法比較形象,但是不夠準確”。張守峰說,裝配式建築中的預製部品部件是用先進的生產方式來加工的,精度特別高,現場裝配可以提高工程質量和效率。

眾所周知,日本是一個多地震國家,裝配式建築在日本起步較早、發展較好,已經接受了強烈地震的考驗。在發達國家,德國、新加坡等,裝配式建築也是主流,占到80%左右。中國起步較晚,正在大力追趕建築工業化、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築。

張守峰介紹,在整個建築工業化的發展過程中還存在一些阻礙,“一個是技術體係還不夠完善,中國目前還都是企業自己做研發,斷斷續續的,沒形成一個完善的體係。第二個是配套的部品企業研發不夠,尤其是掛板企業、保溫一體化企業等,跟建築整個接口還都不是特別完善,這需要繼續加強研發、加強信息化。第三個是人才隊伍極其缺乏,原來粗放式發展,好多都是扔下鋤頭來做的農民工,現在現場需要的工人雖然數量少了,但也很難招,同時又確實需要技術工人,從設計、施工、生產、加工、製造都要健全。如此三方麵都完成建設後,是可以實現彎道超車的。”

唐芬則是指出了裝配式建築在產業中具體的難點。她說,遠大住工做了20多年之後發現,在中國推行裝配式建築或者說推動整個裝配式建築發展現代化的進程,難的往往不是局部哪個點的技術以及產品,需要突破的更多是把傳統的建築產業的模式中分散、脫離的各個環節銜接成有機關聯的一個整體,各個環節要通過信息化、數據化來進行自動地流程的來管控和交互。“目前,建築信息模型BIM技術在中國的應用還非常淺,遠大住工和歐特克公司的合作,就是希望能夠充分挖掘和利用BIM模型(注:BIM是基於集成建築全生命周期信息的三維數據模型的技術體係和工作方法。它通過協同各參與方交互數據、性能分析、模擬過程,從而將相關工程問題前置、集成解決)中的數據,傳遞到後續實現的環節,計劃、生產、物流、現場施工等等。”唐芬表示。

裝配式建築可與傳統現澆建築“同等型”

經濟效益再好,裝配式建築的安全性始終是最受關注的,其中連接部位可靠與否至關重要。

唐芬指出,裝配式建築在設計之初就要達到設計的要求和標準,結構安全是人們最為關注的一點。“我們在設計的時候,都是按照當地的節能保溫的要求、抗震設防的要求來做的。比如,長沙的抗震設防等級是6度,北京是8度,新疆更高有9度。”

業內專家告訴澎湃新聞, 日本裝配式建築主要采用裝配整體式剪力牆結構和裝配整體式框架結構。在抗震措施方麵,日本對關鍵的框架梁柱節點及樓板疊合層均采用現澆處理,既增加了結構的整體性,達到了與現澆“同等型”。隔震、減震消能裝置比較廣泛地應用於包括預製裝配框架結構在內的民用建築中。

事實上,中國在20世紀50年代到80年代,主要借鑒的是前蘇聯的經驗發展裝配式建築,主要的建築體係有裝配式單層工業廠房建築體係、裝配式多層框架建築體係、裝配式大板住宅建築體係以及采用空心樓板的砌體建築等。經過多年的實踐,上述裝配式建築的功能和物理性能等逐漸顯露出許多缺點和不足。就建築體係本身而言主要存在一下問題:一、受設計概念的限製,結構體係追求全預製,盡量減少現場的濕作業,造成在建築高度、建築形式、建築功能等方麵有較大局限。二、受材料和技術水平的限製,預製構件接縫和節點處理不當,引發滲、漏、裂、冷等建築物理問題,影響建築正常使用。三、施工監管不嚴,質量下降,造成節點構造處理不當,致使結構在地震中產生較多的破壞,如唐山大地震、汶川大地震時,大量磚混結構遭到破壞使人們對預製樓板的使用缺乏信心。

上述專家進一步解釋,目前,中國正在推廣應用的裝配式混凝土結構體係主以裝配整體式結構體係為主。主要有裝配整體式混凝土剪力牆結構、裝配整體式混凝土框架結構和裝配整體式混凝土框架-剪力牆結構。特點是牆、梁、柱等主要結構構件工廠預製,現場裝配,梁柱節點、牆柱節點等采用現澆方式,樓板采用裝配式疊合樓板或鋼筋桁架樓承板等裝配整體式結構。裝配整體式結構體係整體性好,抗震性能優越,設計方法與傳統現澆鋼筋混凝土結構體係基本相同,便於推廣實施。另外,隨著集成技術(將外保溫、外裝修與結構構件集成)的應用和裝配式內裝(成品廚房、成品衛浴等)的發展,將建築使用功能和結構有機結合,大大縮短了建設周期,解決滲、漏、裂等建築常見問題,提高了工程質量。

澎湃新聞在汶川大地震極重災區之一的四川省綿竹市看到,萬科援建的遵道學校抗震級別達到最高9級,部分采用裝配式建築,同時在建築中采用了隔震、減震消能裝置。通過橡膠隔震支座所實施的隔震技術,使地震造成的建築物變形集中於隔震層,從而隔斷地震能量傳遞,大幅度降低地震加速度反應,減小上部結構的變形。

“納入政府績效考核,促成裝配式項目落地”

澎湃新聞了解到,沈陽、合肥、江蘇的一些大型混凝土預製件(PC)構件廠,投資幾億元建起的PC生產線,在一段時期內處於停產狀態。“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項目,裝配式建築難以推動。”歐陽仲賢說,除了頂層設計、政府支持,最重要的就是落實項目,“湖南省政府要求將裝配式建築納入到各市州人民政府的績效考核中去,這樣力度就大了,可以有效促成項目落地。”

此外,中國正處於高速城市化的過程中,需要大量的建築建設,但是環境資源和條件已經不允許繼續粗放式的建設過程。唐芬指出,裝配式建築將促成建築業五大變革,“從手工到機械,從工地到工廠,從施工到總裝,農民工到產業工人,技術工人到操作工人。”

產業變革後,對房價會有怎樣的影響,趙曉表示,未來,勞工成本可能至少會增加一倍,如果到60%,裝配式建築就會有明顯的成本優勢,“裝配式建築即便不能馬上把房價拉低,也有助於降低整個房地產業的成本。”

最後更新:2017-06-18 00:57:12

  上一篇:go 去杠杆變節奏?已有部分銀行“三三四”檢查延期
  下一篇:go 美國亞特蘭大聯儲GDPNow模型:下調美國第二季度GDP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