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984 返回首頁    go iPhone_iPad_Mac_手機_平板_蘋果apple


2016年廣東為企業降負2000億 但七成企業仍反映成本增加

廣東省政協調研組7月19日發布的《關於優化我省實體經濟營商環境的專題調研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披露,2016年廣東省一共降低企業成本2124.63億元,但是調查顯示仍有70.2%的受訪企業反映2016年總成本增加,隻有7%的受訪企業反映成本降低。

據南方日報7月21日報道,該《報告》是在廣東省日期舉辦的“2017年粵商·省長麵對麵協商座談會”上公布的。

《報告》稱,近年來,廣東先後出台了一係列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優化營商環境的政策,具體包括2016年2月在全國率先出台《廣東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總體方案(2016—2018年)》及《廣東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降成本行動計劃(2016—2018年)》;2017年2月出台《廣東省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工作方案》等。

從效果來看,2016年廣東一共降低企業成本2124.63億元,其中全省地稅實際減免各項稅費1523億元;行政事業性收費收入比2015年下降19.6%,占一般公共預算非稅收入的比重為14.3%,比2015年下降6.2個百分點,現行省定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已實現“零收費”。收費目錄清單管理製度全麵建立,營改增全麵擴圍,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全省營改增試點累計實現減稅1126.08億元。

並且,2017年降成本工作進一步深入推進,1—6月減負約1582億元,減免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和政府性基金93.87億元,累計實施高新技術減免稅727.85億元,為小微企業減稅107.02億元。

不過,《報告》進而指出,當前廣東實體經濟營商環境仍有待進一步優化。《報告》說,據廣東省工商聯對全省500家企業問卷調查(回收有效問卷424份)顯示,70.2%的受訪企業反映2016年總成本增加,22.8%反映基本持平,隻有7%的受訪企業反映成本降低。

具體而言,主要存在著製度性交易成本仍然偏高、企業稅費負擔仍然較重、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仍然較突出、生產要素成本仍然居高不下、知識產權保護工作仍然有待加強、人才短缺問題仍然嚴峻等六大問題。

針對製度性交易成本仍然偏高,《報告》指出,一是政策落實不到位,有些政策“好看不好用”,並且稅收、技改、研發、人才等政策性補助準入門檻相對較高,企業普遍反映很難拿到相關補助;二是行政服務效能有待提升,受“少做少錯”思想影響,部門間推諉扯皮、懶政庸政的現象不同程度存在;三是企業隱性成本增加,企業反映,處理勞動合同糾紛時對勞資雙方沒有完全“一碗水端平”。

針對企業稅費負擔仍然較重,《報告》則指出,2016年廣東省工業總體稅負為17.17%,比全國(14.61%)高2.56個百分點。目前企業反映較多的主要是各種經營服務性收費和行政審批中介服務收費問題,有待進一步清理規範。與此同時,一些地區行業商協會也存在借助影響力收取會費、亂攤派等現象。

針對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仍然較突出,《報告》披露,由於有些企業固定資產較少、擔保抵押物不達標,以及財務製度不透明等原因,難以得到金融機構的信貸支持。調查顯示,80.2%的企業未能獲得政府融資擔保機構的幫助,96.8%的企業沒有享受過企業債轉股政策。

針對生產要素成本仍然居高不下,《報告》則指出,首先是人工成本剛性上漲,調查顯示,87.9%的受訪企業用工成本增加,並且是各項增加成本中占比最高的。部分企業反映稱:“不漲工資,既招不來人又留不住人。但是工資漲上去,企業又吃不消”。此外,用地矛盾十分突出,當前政策限製工業用地分割出讓,不允許企業利用自有工業用地建宿舍,不利於企業盤活和高效利用土地資源。

對此,《報告》提出諸多建議,包括增強政策製定的穩定性、連續性、可預見性和執行的均衡性,減少政策變動帶來的隱性成本;全麵清理規範行業協會收費;探索以PPP模式建立中小微企業轉貸基金,重點支持中小製造業企業“過橋”轉貸,並建議將佛山、中山等地“過橋貸”的做法在珠三角複製推廣,以拓寬融資渠道,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支持珠三角與粵東西北開展“飛地經濟”合作等。

最後更新:2017-07-21 12:11:45

  上一篇:go 深圳藍皮書:深圳國有文化集團深化改革取得突破
  下一篇:go 成品油今夜或上調 汽柴油價格均上調75元/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