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906 返回首页    go iPhone_iPad_Mac_手机_平板_苹果apple


险资或成为南向资金主力

保监会近日发布《保险资金参与深港通业务试点监管口径》(以下简称《监管口径》),允许保险资金参与深港通业务试点。这是保险资金继获准允许参与沪港通之后又一次扩宽投资港股的渠道。

保监会称,《监管口径》的发布,有利于在“一国两制”的基础上,支持香港经济的繁荣稳定;有利于支持保险资金“南下”,充分利用内地和香港两个市场配置资源,分散投资风险;有利于拓宽保险资金境外投资渠道,稳步提升投资收益。

2007年和2014年,保监会先后发布《保险资金境外投资管理暂行办法》和《保险资金境外投资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允许保险机构投资香港股票及其他发达市场权益类资产。2016年9月,保监会发布《关于保险资金参与沪港通试点的监管口径》,允许保险机构参与香港市场投资,增加了保险资金参与香港股市的投资方式。

从保监会有关负责人近日披露的数据来看,保险资金“南下”投资港股的热情很高。数据显示,保险资金通过沪港通,投资香港股票的规模已达1743.58亿元。其中,直接投资规模为1117.46亿元,通过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发起设立的保险资产管理产品投资规模为626.12亿元。另据瑞银证券估算,保险资金通过沪港通投资港股的规模,约占整体“沪深港通”南向持股总额的29%,或成为南向资金主力。

在A股表现欠佳的背景下,先后允许保险资金参与沪港通和深港通,可拓宽其投资渠道,更好地实现保值增值。平安证券分析称,允许险资参与深港通业务试点,渠道的进一步放开将为港股市场带来上百亿元的资金流入。同时对于保险公司而言,可以优化资源配置,分散投资风险,进一步提升投资收益。

上半年,香港恒生指数上涨17.11%,而上证指数涨幅只有2.86%。保险资金参与沪港通创造双赢,既给港股带来“活水”,推动其走强,也使自身获得不错的投资机会。港股相比A股估值低,股息率高,投资港股还可规避人民币贬值风险,对保险资金具有一定吸引力。可以预计,允许保险资金参与深港通,扩大选股范围,将吸引更多资金“南下”。保险资金境外投资占比不高的状况,有望随着充分利用互联互通机制而逐渐改变。

目前,沪港通与深港通均规定港股通投资者仅限于机构投资者及证券账户、资金账户余额合计不低于50万元的个人投资者。由于中小散户不能直接参与,使保险资金有机会成为互联互通机制南向资金的主力。

曾有市场议论担心,港股以往是欧美机构主导,随着沪港通与深港通带来更多内地资金,特别是内地资金占港股交易量的比例提高,会不会使港股“A股化”?目前来看,保险资金等机构成为内地资金“南下”的主力,有利于市场运行稳健。

据保监会有关负责人透露,保险资金参与沪港通,一是投资标的大多为大型蓝筹股,占比超过60%;二是投资行业以金融业为主,成长型、消费型行业也参与较多。再看港交所公布的数据,沪港通下的港股通资金对金融业偏爱。6月,沪港通下的港股通十大成交活跃股中,金融股占了6只,分别是建设银行汇丰控股工商银行中国银行招商银行中国平安。1月至5月,金融股分别在沪港通下的港股通十大成交活跃股中占4只、6只、4只、4只及4只。其中,工商银行H股2月至6月均跻身十大成交活跃股,汇丰控股也有5次跻身。

在沪港两地同时上市的内地银行股中,A股较H股有不同程度地溢价。其中,招商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等A股溢价超过一成。以7月3日收盘为例,工商银行A股和H股分别为5.24元、5.03港元;建设银行A股和H股分别为6.14元、6.08港元。对保险资金来说,买入价格更便宜的内地银行H股,安全边际高,股息回报多。

最后更新:2017-07-05 11:08:12

  上一篇:go 上证50指数再度走强 新华保险大涨7%
  下一篇:go 腾讯控股抹去全部跌幅翻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