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299 返回首頁    go iPhone_iPad_Mac_手機_平板_蘋果apple


避不開“蜂群效應” 交易者都麵臨兩個選擇

摘要

在集中規劃(或稱為“亞穩定性”)的背景下,很少有人花費時間和精力來研究交易的行為學。

  鳳凰iMarkets編譯自ZeroHedge網站,在集中規劃(或稱為“亞穩定性”)的背景下,幾乎很少有人能夠像德意誌銀行古怪的衍生品專家亞曆山大(Aleksandar Kocic)那樣,花費那麼多時間和精力來研究交易的行為學。

  三周前亞曆山大成為第一個對市場的“自滿”概念作出量化的華爾街策略師,一周前他又指出美聯儲實際上在常規資產關係(和邏輯)中有效地創造了一個“永久性例外”的狀態,參與其中的每個人都受到激勵想要使這種“例外”永久化(死不承認現實和堅持逢低買入),而QE(量化寬鬆計劃)已經成為“富人的普遍基本收入”,結果導致美聯儲害怕解除實施了8年的寬鬆貨幣政策。今日,亞曆山大發布了他最新的金融市場意識流分析,突顯了當前每個交易者在每個交易日都要麵臨的挑戰。

  7月23日,亞曆山大首先援引了Canaccord的雷諾茲(Brian Reynolds)周三指出的觀點,他稱近年來不斷下滑的成交量“更加反映的是股市投資者的無力,而不是他們的自滿”,接著指出紐約證券交易所內做空興趣急劇增加。他反駁稱:“投資者並不自滿。他們的態度從極度激進轉變為了看空。”亞曆山大作了進一步分析,並在報告中寫道:“目前的市場運作模式與因故意失明或無知而引起的自滿並沒有多大關係,而是與選擇相關的艱難和高成本有關。”

  通過我們最耳熟能詳的“習得性無助”心理理論,亞曆山大作出分析:“八年多的貨幣刺激和強製維持現狀已經使變革成為不可能的事情。為了促進有益於市場的改變,必須對那些阻礙力量作出多重讓步。這存在‘蜂群效應’——你可以說不,但是你的決定無關緊要。”

  在擴展市場類比時不可避免地會涉及到本體論,對於市場波動性如此低的原因亞曆山大嚐試作了另一個解釋,他表示:“最近我們所看到的市場低波動性有著特殊的性質,就像那些認為自己已經找到和平的人們所展現出的那種平靜。”

  隻有深入你的內心,才能找到你行為的動力……可以肯定的是,這是一個讓人不安的平靜:

  市場雖然平靜,但暗流湧動。雖然基本麵的東西看起來並不糟糕,但美國經濟狀況並不樂觀。另外,盡管美聯儲購買力度正在減弱,正處於加息通道和即將收緊資產負債表,但財政狀況並未收緊。這讓人想到2004年至2007年財政緊縮周期導致的可怕後果。那麼,為什麼波動性這麼低?這個問題繼續困擾著市場參與者,並引起評論家的討論。我們知道最後會有個傷心的結局等著我們,但是我們想知道的是,如果我們內化這個信息並“做正確的事”,那麼在此期間是不是能夠避免這種傷心?

  這反過來又迫使交易者作出決定:與大眾(他們正在賺錢)保持一致,或者與他們保持距離,繼續忍受賬戶漫長而又緩慢的損失:

  保持長凸性意味著你的業績與市場的命運是負相關的。你隻能在市場朝反方向走的時候才能獲利,也就是當市場其他投資者虧損時你才能獲利——你的利潤與市場利潤呈負相關。這是保險單的主要特征,而且凸性也影響著相對於其他資產的溢價。通過做空波動性,你的業績與其他人都是正相關的。這些資產通常廉價出售——你可以通過做空凸性獲得收益。因此,選擇就在於你想與其他人保持一致,還是走相反的方向。

  亞曆山大的結論如下:了解當前交易者的心理。亞曆山大對此作了分解:

  當前,投資者麵臨艱難的選擇。一方麵,你想要跟隨其他人。畢竟,美聯儲是市場的“擔保人”,盡管有下跌的趨勢,但進行套利交易未必是一個不安全的選擇(而且你可以獲得回報)。對於大多數習慣短線操作的人來說,這是唯一的選擇。然而眾所周知的是,集體的智商總是低於人的平均智商(這是從經驗上得出的結論,但令人信服)。所以,不從眾也是聰明的行為(2008年金融危機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如果你能忍受時間的消耗和負盈利,並著眼於長線,那麼為什麼不逆勢而為?

  從實際的角度來看,下麵是兩個可能的“選擇”:

  作為一個財務決策問題,人們麵對以下兩種情景需要作出選擇:1)在可預見的未來一次性損失掉所有資金的可能性很小,2)在無限長的時間裏遭遇持續的少量損失,請記住,這種少量損失到最後可能會導致大量的損失。

  從這個角度來看,可以看出為什麼交易者普遍感到“無力”。

  那交易者應該做什麼?亞曆山大在下麵的文章中將會告訴你在這種環境下如何做出正確的交易。

  “蜂群效應”:選擇變得困難時該怎麼辦?

  這個問題繼續困擾著市場參與者,並引起評論家的討論。我們知道最後會有個傷心的結局等著我們,但是我們想知道的是,如果我們內化這個信息並“做正確的事”,那麼在此期間是不是能夠避免這種傷心?目前的市場運作模式與因故意失明或無知而引起的自滿並沒有多大關係,而是與選擇相關的艱難和高成本有關。八年多的貨幣刺激和強製維持現狀已經使變革成為不可能的事情。為了促進有益於市場的改變,必須對那些阻礙力量作出多重讓步。這存在‘蜂群效應’——你可以說不,但是你的決定無關緊要。最近我們所看到的市場低波動性有著特殊的性質,就像那些認為自己已經找到和平的人們所展現出的那種平靜。

  安全第三(趨勢第一,情緒第二)

  市場當前的賭注很高,但是如果投資者什麼也做不了那他該怎麼辦呢?回憶一下事情的來龍去脈能給我們帶來啟發,在QE計劃的早期階段,也就是2009年左右(感覺上離現在已經很遙遠)。在美聯儲啟動債券購買計劃後不久,一些宏觀政策調控者(大多數是非利率專家)提出將大部分利率保持在一年以上的時間。由於過度流動性注入帶來的通貨膨脹(不可避免地)導致套期保值資產出現大範圍拋售。新的宏觀政策令心灰意冷的市場再度雀躍起來,華爾街也很樂意在供應緊張和風險管理嚴格的背景下提供流動性。每個人都想要入場。華爾街看到了一個典型的結構,5年期和30年期美國國債的收益率突破6%。遠期利率大約在4.50%左右,OTM達到150個基點,溢價達到700基點範圍內。當時的波動性雖然從曆史最高點跌落,但仍然很高,比今天高了一倍,接近兩倍。

  交易:套利/勒式交易轉換

  當談到期權交易時,除了delta之外還有更多的考慮因素。假設我們正確地理解了這個問題,那麼我們心中的關鍵問題是:我們可以在這兩個困難的選擇之中找到妥協嗎?我們認為,套利/勒式交易轉換就是一種合乎邏輯的解決方式。

  由於波動性低迷的結果,市場呈現出長伽瑪(long gamma)。這加強了局部平衡,但每一方頭寸的息差要大於25個基點。在這一點上,我們是看空伽瑪和tails。我們會采取1X2套利/勒式交易轉換,以減少局部伽瑪風險敞口,並限製下跌趨勢,但要將息差調整到50個基點的範圍以外。因此,我們的這個高杠杆交易下跌空間有限,而50基點寬的勒式交易也類似。

1X2套利/勒式交易轉換的終端配置文件

  這是一個長伽馬頭寸(2K). 通過改變勒式交易的“底部”,我們改變了風險狀況,從而改善了時間的衰減和收益,而沒有大幅改變下行空間。“底部”的這種變化可歸結於不同情景下的損益分配變化。如果沒有發生意外或者我們突破了這個區間,那麼套利/勒式交易轉換就能夠帶來收益。如果雙方的重新定價有限,仍留在這個區間內,那麼則會虧損。一個做多的勒式交易隻有在脫離區間後才能獲利。

  這兩個交易都有類似的時間衰減(絕對值),但這個轉換機製的杠杆比例大約是3倍。

(責任編輯:DF306)

最後更新:2017-07-23 20:39:32

  上一篇:go 專家:股市崩盤將臨 別指望央行出手救市
  下一篇:go 主權債務危機之後南歐銀行業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