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676 返回首頁    go iPhone_iPad_Mac_手機_平板_蘋果apple


私募欲加杠杆尋覓便宜資金 募資熟套路竟然卡殼

募資難成為私募行業近期的普遍現象。

中國證券報記者了解到,此前,部分私募小額出資充當劣後級,通過配資充當夾層,再借券商兩融業務融資,往往很快就能募滿,如今卻普遍卡在尋覓夾層資金這道關。

業內人士表示,雖然部分私募看好後市,激進者甚至欲加杠杆博取收益,但在監管嚴控金融風險的背景下,市場資金觀望態度明顯,投資更加慎重、理性。未來一段時間,中小私募募資難題將延續,私募行業洗牌將加速。

苦苦尋覓便宜資金

“急找資金!規模1.5億元,我們出劣後3000萬元,尋4500萬元夾層,配好後做兩融,杠杆1:1.5:2.5,急急急!”早上不到8點,黃滿(化名)再次把這則消息發到多個業務交流微信群,期盼得到回應。不過,與此前幾天情況一樣,消息發出來後,無人搭理。

“快兩周了,還是沒找到。”黃滿臉上盡是無奈。作為上海一家投資公司的負責人,他看到最近市場行情較上半年有了起色,打算發行一隻私募基金,“看能不能搭順風車賺點錢”。

按照以往經驗,他打算自己出資3000萬元,然後找各路資金配4500萬元夾層資金,再找券商通過兩融業務試試能不能1:1融資7500萬元,組成總額1.5億元、杠杆比例1:4的基金,投向自己看好的那幾隻股票。

出乎意料的是,以前多次順利進行過上述操作的他,最近突然發現夾層資金“仿佛一夜之間消失無蹤”。“也找過以前合作過的幾家資方,但他們現在變得猶豫起來,隻是說資金不方便。”黃滿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他同樣找過一些民間資金,結果對方開口就是月息一分五(注:0.015%,折算成年息為18%)。“有一家開口就是5000萬元起步,數目低了不做。資金成本越來越高,這兩個月格外明顯。”

不止黃滿感歎便宜資金難覓,深圳一家私募的負責人張平(化名)同樣遭遇這種苦惱。張平擬發行的私募基金規模稍大一些,自有資金1億元,現在需要資方認購夾層1.5億元的份額,產品也允許兩融。

“我給夾層資金的成本預算是1億元、年化成本11.5%,或者1.5億元、年化成本12%,兩融成本由我自己承擔。”張平透露,即使給出這樣的優惠條件,也沒多少人願意認購。

“資金越來越貴,越來越難找。”電話那頭的張平說,隻要靠譜,資金利息還可以再高一點,越快越好。

小私募擔憂撐不下去

“以前配個1:4的杠杆還好做,現在還想做這麼高的杠杆,你把資金方當成傻子?”深圳一家配資公司負責人針對上述兩個募資項目說。

他告訴記者,如果配資是為了到二級市場炒股,現在資金成本確實較高,而且風控更嚴。“不可能輕易放款出去,股票要審,利息月結,預警線、止損線要明確,兩融還要到我們指定的券商去做。”

“如果這些條件都答應了,那他也太激進了,背後有沒有其他目的我們無法判斷,就更不敢輕易放款。”該負責人表示,現在有一些更穩妥的項目,例如上市公司股東信用貸等,收益並不弱於配資,“不好意思,讓他們問問別人吧,我們做不了。”

“這段時間資金觀望態度明顯,大家都在等10月以後的政策麵變化。”先驅資本董事長彭和平指出,受監管去通道、金融降杠杆等因素影響,當前大部分資金都持保守態度和慎重投資,證券類私募基金的募資難題格外突顯,產生的一個重要影響就是私募基金發行新產品的熱情降溫。

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近日公布的數據顯示,證券類私募基金規模在8月出現收縮,從7月底的2.36萬億元降至8月底的2.25萬億元,累計下降4.7%。另外從發行產品速度上看,證券類私募產品出現逐月遞減趨勢。基金業協會備案數據顯示,近3個月以來,證券類私募產品月度發行數量從6月的985隻降至7月的891隻,再減少到8月的804隻。

“希望公司能撐下去吧。”沒有等到好消息,黃滿陷入沉默。

私募行業將加速洗牌

募資難題成為當前不少中小私募的“生死劫”。不過,在彭和平看來,這都是行業發展和競爭必然要經曆的階段和過程。

隨著私募近年來的發展,行業正在經曆優勝劣汰的淨化過程。

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統計數據顯示,自2016年2月5日至2017年8月底,協會共注銷私募基金管理人12544家。其中主動申請注銷的私募基金管理人913家,未按照要求完成第一隻私募基金產品備案被注銷的私募基金管理人11631家。

“私募行業處於轉型期,未來行業集中度會越來越高,一批具有資源整合、風控、募投管退優質能力的大型私募將勝出,而一些能力不足的中小私募機構會被逐漸淘汰。”深圳某大型私募人士表示,相比一些實力較強、客戶更多及知名度更高的大型私募而言,當前小型私募的產品發行及募資都相對困難,在當前部分資金觀望和保持理性的大環境下,預計中小私募募資難題將延續,部分會被淘汰。

8月30日,國務院法製辦公室發布了《私募投資基金管理暫行條例(征求意見稿)》,分別從私募基金管理人和托管人的職責、資金募集、投資運作、監督管理、法律責任等方麵確立了監管規則。

“從監管層的一係列舉措來看,未來私募行業仍將保持全麵從嚴監管思路,行業生態將會重塑。”上述大型私募人士說。

(原標題:私募欲加杠杆 募資熟套路竟然卡殼)

最後更新:2017-09-30 05:18:11

  上一篇:go 銀監會:不忽視一個風險 確保銀行業安全穩健運行
  下一篇:go 美債收益率第三季度探底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