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2
iPhone_iPad_Mac_手機_平板_蘋果apple
最嚴減持新規落地2個月 大宗交易成交走低
7月27日,距離史上最嚴減持新規的施行日恰好過去了兩個月,新規不僅令大宗交易行為快速降溫,參與的機構格局也在發生著巨大的變化。
成交熱情持續下降
經數據統計,減持亂象實施的主要方式——繞道監管的減持“後門”大宗交易,近兩個月來成交規模不斷下滑。實施減持新規前的4月(共18個交易日)和5月(共20個交易日),滬深兩市月內大宗交易的發生次數分別為1083筆和1263筆,月成交金額分別為433.92億元和519.49億元。由此推算,4月、5月平均每個交易日發生大宗交易60.17筆和63.15筆,平均日成交金額分別為24.11億元和25.97億元。而減持新規實施後的6月(共22個交易日)和7月(截至7月27日共19個交易日),大宗交易的月成交筆數分別為871筆和633筆,月成交規模也逐級下滑,6月份累計成交331.73億元,7月份在還有2個交易日未進入統計的背景下,目前僅累計成交了270.56億元。推算可以看到,6月、7月大宗交易的日成交筆數僅為39.59筆和33.32筆,平均日成交金額也分別降至了15.08億元和14.24億元。
有業內人士表示,以前做大宗交易的機構現在真正做的大宗交易很少,從公開信息中可以看到,一般都是倒倉、過橋和代持。有券商提出,新規一刀切,對減持、質押、定增業務影響很大。很多前期的定增產品,減持新規後無形中減持期限被拉長了很多,使得相關產品很被動,這些可能在製定新規之初並沒有意料到。
議價能力有所減弱
盡管大宗交易市場折價交易始終是主流成交方式,但6月份,大宗交易的議價能力頗高,月內871筆交易平均折價2.71%,創出了今年以來各月大宗交易折價率的最低值。其中,126筆交易實現溢價成交,占月內全部交易比重的23.31%。而7月份以來,大宗交易市場的整體議價能力則有所減弱,目前已發生的633筆交易平均折價3.48%,其中126筆實現溢價的交易,占目前月內全部交易比重的19.91%。
從單筆交易看,7月份以來,目前有7筆交易實現了以漲停板的價格成交,陽光電源13日成交的892.57萬股股份溢價率最高,11.95元的成交價相比前一日10.86元的收盤價溢價了10.04%。17日東誠藥業成交的16萬股股份和7日姚記撲克成交的704.95萬股股份,溢價幅度也十分不俗,成交價相比前一日收盤價分別溢價了10.03%和10%。
而從月內的折價排行榜看,7月4日被公司控股股東大連承運投資集團有限公司,通過深圳證券交易所大宗交易係統分兩筆減持,分別涉及344.96萬股和750萬股的天寶股份,兩筆交易的成交價則均較前一日收盤價折價了10.05%。統計顯示,月內共有127筆交易是以跌停板的價格成交。
71家公司成交金額過億元
盡管月內總成交規模持續降低,但統計數據顯示,依然有71家公司月內成交金額超過了億元。其中,遼寧成大的成交額最高,7月11日~24日發生的7筆交易,累計成交9304萬股,涉及金額18.91億元。7月13日晚間,遼寧成大公告披露,特華投資通過大宗交易(7月11日)及集中競價(7月13日)方式分別增持遼寧成大5000萬股和163.06萬股,合計占比3.38%,加上此前持有的2478.64萬股(占比1.62%),特華投資共持有遼寧成大7641.7萬股股份,持股比例4.996%,構成首次舉牌。根據遼寧成大已披露的信息,7月11日的大宗交易買方是特華投資,賣方是前海開源。7月19日,遼寧成大再現4筆大宗交易,累計成交4279萬股,值得一提的是,買方席位、交易價格與7月11日完全相同,賣方營業部也均為機構專用,因此大致判定本次大宗交易買方依然為特華投資。實際上,判斷7月19日大宗交易係特華投資與前海開源還有其他原因。今年6月,特華投資曾決定擬以20元/股的價格受讓前海開源所持遼寧成大9279.01萬股股份,但隨後在7月取消該協議轉讓計劃,改為大宗交易。特華投資彼時稱,有意向通過大宗交易方式從前海開源處取得遼寧成大股份,而此意向恰好與7月11日和19日發生的交易股數保持一致。
此外,廣汽集團、京東方a、紫光股份、萬科a等8家公司7月內的大宗交易成交規模也相對較高,目前均超過了5億元。
(原標題:減持新規落地2個月 大宗交易成交走低)
最後更新:2017-07-30 05:5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