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7
iPhone_iPad_Mac_手機_平板_蘋果apple
關於“變焦雙攝 拍人更美”你可能理解錯了
如題,“變焦雙攝 拍人更美”應該如何正確解讀?
首先,我們如何衡量美?用眼睛。
可以這麼理解,最接近人眼視角的效果,最接近人眼審美。
什麼是“人眼視角”?
做個小測試,舉起雙手食指,左右間隔20cm放在眼前,閉上任意一隻眼,注視左手手指,這時,你還能看清右手食指嗎?閉上另一隻眼測試也一樣。
多項實驗證明,當我們單眼視物時,人的眼睛對水平方向超過30°的區域,是不敏感的,無法看清楚的。所以我們將這60°(左右各30°)稱為單眼視覺的舒適視域60°。
而人的雙眼,則會從不同的位置和角度注視物體,同時在視網膜上成像(左眼視象和右眼視象)。大腦通過對比這兩副不同的“影像”自動區分出物體的距離遠近,從而產生立體視覺。
而單眼舒適視域最靠邊的二條視線(左眼最靠右、右眼最靠左)形成的視角,為最接近人眼視覺的視角。
已知單眼舒適視域的視角為60°,不難推出,人眼立體視覺的視角a最大不超過60°。
其次,人眼視角和變焦(焦距)有什麼關聯?
當光線1和光線2穿過鏡片中心,分別落在成像平麵c點和d點(相當於底片的兩個端點)時,形成的角度(e)就是這個焦距的視角(取景範圍)。
(劃重點!!!)
當焦距視角a與人眼立體視覺視角e相等時,拍攝到的畫麵(取景範圍)最接近人眼真實所見。
根據焦距視角換算表,50mm焦距的視角最接近人眼立體視覺的視角。
這時也許有人會問,人眼視角拍攝的照片最好看嗎?
這個問題需要用實例來舉例,下圖為站在同一位置使用3種不同焦距(視角)拍攝的照片。
如上圖所示,24mm焦距(大於人眼視角)拍攝的照片視角廣闊,在拍攝透視感較強,更適合拍攝風光、建築類的大場景;50mm焦距拍攝的照片視角更接近人眼所見,如身臨其境,視野舒適;而70mm焦距(小於人眼視角)拍攝的照片則有種被拉近放大了的感覺,視野較窄。
上麵的例子,我們站在同一位置使用不同的焦距拍攝,視角變化的同時,主體(以紅框框中的指示牌為例)在畫麵中的比例也發生了變化。
我們再拍攝一組人像,這次我們拍人像,並且讓主體在畫麵中的比例基本一致,看看不同的焦距會有哪些變化呢?
使用16mm焦距(大於人眼視角)時,五官變形,鼻子和嘴都變的很誇張,而100mm焦距(大於人眼視角)相較50mm焦距拍攝的效果,空間壓縮感更強,人臉顯得扁平,五官立體感稍弱。
綜上所述,人眼視角拍攝風光和建築時,視覺衝擊力不一定最強烈;但在拍攝人像照片時,一定是最接近人眼立體視覺,最自然舒適的。
講了這麼多理論,我們來實踐試試。我挑了二款同樣主打人像的雙攝手機。
1,一款采用二顆等效58mm焦距的廣角鏡頭,黑白+彩色雙攝搭配
2,小米6,一顆等效27mm和一顆等效52mm焦距,拍攝人像時使用52mm焦距成像
(以下照片均使用相機默認設置拍攝)
對比二張圖,右圖小米6拍攝人物的視角和五官比例,更像是人眼真實所現,更自然。
由此可見,使用變焦雙攝的小米6,確實拍人更美。
嘖嘖嘖,可以啊
最後更新:2017-07-18 20:2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