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9
iPhone_iPad_Mac_手機_平板_蘋果apple
“樂視衝擊波”!創業板推倒重來?

樂視網,曾經是創業板第一權重股,如今淪為資本市場的風暴中心。雖然作為上市公司的樂視網從報表上看仍是盈利狀態,但樂視控股及非上市體係卻麵臨著空前的資金危機。一係列的追債、討債,從員工、供貨商再到金融機構,甚至蔓延到台灣地區多家上市公司。有媒體驚爆,包括樂視網在內的樂視體係近幾年融資高達728.59億元,各項已投資額、投資計劃或達1500億元,遠超上市公司樂視網的總市值。隨著樂視網大股東賈躍亭99%的持股被凍結,並辭去樂視網董事長職務,樂視的資金黑洞被不斷暴出。
雖然說上市公司不等於樂視控股,樂視網僅僅是樂視七大體係中的一環,而且已經引入“融創係”接手,但或明或暗的資金黑洞是否完全理清還是未知數,更何況“樂視”二字的品牌聲望已經重挫,對樂視網已經形成重大衝擊。雖然樂視網祭出“拖延戰術”,以“繼續推進重大資產重組事項”為由申請延期複牌,但“樂視衝擊波”已經不可避免在a股形成。本周,眾多持有樂視網股票的公募基金下調樂視網的估值,普遍以複牌之後三個跌停板作為新估值。而創業板指數也受此消息影響,出現連續重挫,周一(7月10日)以低開低走、光頭光腳的陰線一舉跌破5、10、20、60日均線,形成“斷頭鍘刀”,技術上看跌意味濃厚(附圖).
樂視網套牢的不僅是散戶和公募基金,連“國家隊”也深陷其中。今年一季報顯示,樂視網的十大流通股東中有“國家隊”的身影。中央匯金公司以持有2799.33萬股名列第三大流通股股東,另外還有兩個資管計劃分別持有930.34萬股和758.43萬股,合計持有4488.1萬股,市值超過13.7億。從樂視網停牌前持續下跌的走勢來看,“國家隊”席位被套牢是大概率事件。
相比“國家隊”被套牢,“樂視衝擊波”衝擊最大的還有三方麵。
第一方麵是巨量的融資盤“斷頭”的可能。盡管近期樂視網的融資餘額不斷下降,顯示有不少投資者出於資金成本的考慮主動償還融資,但絕對數字依然比較大,截至周四(7月13日),融資餘額依然高達37.58億元,按照近期融資盤減少的速度,三個月之後維持30億元以上將是大概率事件,折合下來約有1億股。複牌之後,不排除部分融資盤被強行平倉而慘烈“斷頭”的可能,這1億股也將對樂視網的股價和創業板造成直接的衝擊。
第二方麵是樂視網可能對創業板造成“踩踏效應”。截至3月31日,持有樂視網200萬股以上的公募基金共有9家,其中中郵基金就占了4家,這部分持股很大一部分是在2016年7月樂視網定增中獲得的份額,將在2017年8月8日解禁,當時的定增價45.01元,而本次停牌前價格30.68元,浮虧已高達31.8%(附表)。而根據《減持新規》,這些定增而來的股份,一年隻能賣50%。即便樂視網股票複牌,這些名義上能流通但實際上不能快速變現的股票,也將成為公募基金的“燙手山芋”。麵對基民贖回,相關基金將不得不拋售其它持股來滿足贖回需求,屆時就會出現其它重倉股拋壓加重的現象,產生類似於三國赤壁之戰“火燒連營”的情況。尤其是中郵基金的重倉股主要集中在中小創,對此類個股的衝擊更大。
第三方麵是樂視欠款對其他上市公司的衝擊。6月6日,明家聯合公告稱,下屬公司被樂視係公司拖欠廣告款超6000萬元,協商索要未果向法院提起訴訟。未來其他上市公司是否會卷入樂視資金黑洞,值得進一步觀察。
這三股力量形成的“樂視衝擊波”,最直接受影響的將是創業板。特別是和樂視網類似,持續巨額融資進行外延式擴張,但業績未能同步跟上,或經營性現金流和利潤不匹配,財務費用激增的公司。這些公司都有潛藏類似於樂視“資金黑洞”的嫌疑,一旦市場形成情緒共振,不排除出現“泥沙俱下”式的集中拋壓。
從更長期的角度來看,創業板生態重構已經開始。過去數年通過巨量融資,收購資產來填補估值泡沫的手法已經走到了盡頭。“講故事”告一段落,創業板和主板一樣,需要有穩健成長的業績和現金流來做支撐。這個市場“推倒重來”的過程,變化的不止是創業板的指數和估值,更是投資理念的全麵升華,痛苦的擠泡沫過程不會太短,投資者對此還應當有清醒的認識。
(原標題:“樂視衝擊波”!創業板推倒重來?)
最後更新:2017-07-16 03:3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