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4
iPhone_iPad_Mac_手機_平板_蘋果apple
偶然與必然:小米手機銷量強勢反彈背後
7月7日,雷軍發布了一封內部信,宣布2017年第二季度手機出貨量達到了2316萬台,該季度出貨量是小米手機問世七年以來的曆史最高,同時宣稱明年要實現年銷售1億部手機的"小目標"。此消息一出,立刻在業內引起了強烈反響。畢竟這半年多來,因為其手機出貨量的大幅下滑,媒體近乎於一邊倒的抨擊小米,甚至認為小米從此將走向沒落,頗有"牆倒眾人推"的感覺。但事實遠非部分媒體看到的那般簡單。
不可否認,小米手機在經曆了去年出貨量的連續下滑之後,無論是在全球還是中國市場的排名均出現了下滑,但我們隻要稍加觀察就會發現盡管如此,小米手機依然是國內廠商中僅次於華為和OV的廠商。據IHS Market公布的2017年第一季度國內智能機市場的銷量情況顯示,在中國前5大智能手機廠商中,小米排名第四;中國手機市場TOP5智能手機品牌中排名第5。另據極光大數據統計顯示,今年第一季度中國智能手機保有率TOP5品牌依次為蘋果、華為、OPPO、vivo和小米。而移動 App 市場研究機構 Newzoo 最近發布的報告顯示,春節過後的 2 月,小米手機的銷售狀況出現好轉。反應在數字上,小米手機/平板的活躍用戶份額追平了 OPPO,達到 13.8%,僅次於蘋果和華為排在第3位,而MIUI 係統預裝的小米應用商店也衝到了國內應用市場第三名,把百度手機助手擠了下去。
此外,據安兔兔發布的2017年智能手機用戶偏好報告顯示,在10大Android手機中,小米(包括紅米係列)總共占據了5席(一半),其中前3中有兩款小米手機。而在用戶忠誠度表現上,據極光大數據調查顯示,雖然與2016年第一季度的28.8%下滑到今年第一季度的22.3%,但品牌忠誠度猶存,至少出現在了國內智能手機市場TOP5品牌忠誠度的統計中。其實到這裏我們看到的是,經曆一年的重擊之後,小米依然處在第一陣營的末端和第二陣營的前端,即小米手機在智能手機產業中並未被邊緣化,所謂"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小米異乎尋常的抗打擊能力為其之後再次的反彈奠定了基礎。也許是華為和OV的表現太過耀眼,讓諸多媒體忽略了小米這個尚存的根基,這個反彈的必要因素。其實小米一直是個低調的潛伏者。那麼接下來的是,小米手機緣何強勢反彈?除了上述尚存的基礎外,背後的原因還有哪些?
例如來自迪信通發布的今年第一季度中國手機零售與消費者指數報告顯示,在價格銷量占比中,600元以下為5%;600~1000元為14.8%,二者合計為19.8%;而來自極光大數據的統計顯示,今年第一季度主流手機品牌銷量價格分布看,0~999元占據了24.1%。更為關鍵的是,在消費升級理念和華為及OV在中高端市場的成功引得諸多廠商減輕,甚至部分放棄了對於千元機市場的爭奪,也就是說盡管千元機市場在萎縮(但仍存在需求),但由於競爭強度的大幅減弱,讓本就在千元機市場就具優勢的紅米係列更顯優勢。從這裏看,小米應該間接感謝華為、OV們。
當然還有一點不容忽略的就是小米在海外市場的提前布局和收割"紅利"。據Canalys 發布印度智能手機市場份額報告顯示,今年第一季度,小米以近400萬部的出貨量和14%的市場份額,僅次於三星占據了該市場的第二位。
如果說上述是市場變化是小米手機複蘇的偶然+必然因素,那麼小米在頹勢之下對於小米模式和小米價值觀的堅持(抵禦住了打擊,把握住了機會)則是將這種偶然因素為我所用的必然因素。一如當年"小米模式"風行時,OV依然堅持線下渠道的建設和投入,華為依然堅持創新和質量為本一樣,因為模仿意味著永遠不能超越,企業必須有自己的堅持,才能在機會來臨之時予以充分的利用和把握。
其實商場的成功往往是偶然與必然的疊加,關鍵還是看企業能否利用必然因素及利用其將偶然因素轉換為正的必然因素的能力。小米手機本季度銷量的逆勢大幅回升似乎又佐證了這點。盡管如此,小米未來能否保持這種增長勢頭,直至完成其明年設定的1億部出貨量的"小目標",還要看華為和OV們有何舉措和市場表現,畢竟作為全球前5大手機廠商,它們的表現和舉措在某種程度上還是具有一定的引導和決定作用。
以下內容被隱藏,回複本帖後可見
最後更新:2017-07-10 15:2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