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311 返回首頁    go iPhone_iPad_Mac_手機_平板_蘋果apple


方星海:A股納入MSCI後我國資本市場還將逐步推出製度改革

21日淩晨,明晟公司(MSCI)宣布將中國A股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昨日晚間接受電視媒體采訪時介紹,證監會在與MSCI談判的過程中著重解決了“進得來、出得去,風險管得好”的問題,為滿足國際投資者風險管理的需求,境外市場將能夠推出基於中國股指的場內和場外衍生產品。

他表示,A股納入MSCI後我國資本市場還將逐步推出製度改革。相關部門將考慮進一步完善滬港通、深港通日交易額度管理,改革QFII製度,或者通過其他辦法解決大規模資金進出的問題。交易所也需進一步提升市場監察能力,加大全球推介力度,把更多好公司留在A股上市,條件成熟的時候吸引全球公司到A股上市。

在談到A股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的影響時,方星海說:“簡言之,就是會有更多境外資金進入A股市場。”他介紹,除證監會積極推動A鼓納入MSCI指數以外,央行、銀監會等部門也都發揮了很好的作用。證監會和MSCI就A股納入一事的談判進行了較長時間,談判主要圍繞兩個主要前提條件進行:

一是A股的可投資性,即境外資金進出A股市場是否足夠便利,滬港通、深港通的成功推出和平穩運行解決了這一問題,滬港通和深港通資金日限額的問題以後也將考慮逐步解決。二是如何防範A股價格波動的風險,即解決境外市場創設基於中國股指的衍生產品的需求,並解決推出衍生產品的審批程序問題,其間中國方麵明確了兩條底線,一個是不能影響國內金融穩定,另一個是重要的衍生產品流動性要留在國內。

按照談判結果,境外市場推出基於中國股指的主要衍生產品時,若為場內產品,需要經過中國有關部門同意,場外衍生產品則具有較大的自由度。

“這兩個條件概括而言就是,進得來、出得去,風險管得好。”方星海表示,此次A股能夠成功納入MSCI指數,除了上述兩個前提條件得到較好解決之外,也因為全球機構投資者看好中國經濟前景,對投資中國具有內在需求,並希望中國在全球化過程中起到更好的引領作用。

他透露,原談判過程中確定納入的A股上市公司有230家,但最終宣布的時候少了8家,這是因為這些公司處於停牌狀態,且停牌時間超過50天,所以MSCI對其進行了扣除。“A股上市公司愛停牌,以後這些公司可能就不能任性停牌了。”在方星海看來,境外投資者更進一步進入A股市場,將對上市公司的規範運作形成倒逼,促使其公司治理更加規範。

A股納入MSCI之後我國資本市場還將逐步推出一係列製度改革。方星海著重提到了兩點。

首先,MSCI將逐步擴大納入指數的A股股票數量,境外機構的投資資金也會逐步增多。雖然目前滬港通、深港通的日交易資金額度並未用足,但日後可能麵臨“不夠用”的問題。基於此,相關部門將考慮進一步改革額度管理、改革QFII製度,或者通過其他辦法解決大規模資金進出的問題。

其次,他提出交易所的市場監察能力需要進一步提升,跟境外投資者交流溝通也需要增加。“現在交易所有些坐地收錢,以後可能要求全球推介,把更多好公司留在A股上市,條件成熟的時候吸引全球公司到A股上市,豐富我們市場的可投資資源。”方星海說。

另外,方星海還談到,A股納入MSCI可能會對資本市場帶來一係列機遇和挑戰。

具體而言,A股價值投資的理念將進一步深入人心;境外針對A股的風險管理工具的推出,將對境內衍生產品市場產生推動作用;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將得到推進,人民幣會成為更廣泛使用的國際貨幣;長期資金進入將有助於促使整個金融市場更加穩定,為改革措施的更快推出創造有利條件。

就市場上有觀點提出“境外資金進出A股可能帶來一定風險因素”,方星海回應稱,境外投資者進出A股,可能會對外匯市場形成一定影響,這需要靠更加完善的外匯市場管理機製予以應對。他也提到,境外機構投資者主要是主權基金、養老金等,都是長期投資資金,不是投機性資金,“是講道理的、有序的,相信外匯市場能夠應對。”

從監管部門的角度出發,方星海認為A股納入MSCI後最大的挑戰在於如何更好實現跨境監管,尤其是若境外市場推出A股相關衍生品,就涉及要與市場所在地監管機構進行協調的問題。“中國證監會將堅持對外開放,對於將麵臨的監管挑戰,我們會克服困難、迎難而上,而不是有困難就不開放了。”他說。

四度叩關MSCI終成功 A股迎國際化裏程碑

明晟公司(MSCI)在北京時間21日淩晨4時30分宣布,從2018年6月開始將中國A股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和MSCI ACWI全球指數。

厲兵秣馬,終告成功。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張曉軍當日第一時間指出,A股納入MSCI指數,是順應國際投資者需求的必然之舉,體現了國際投資者對我國經濟發展穩中向好的前景和金融市場穩健性的信心。我們對此一直是樂見其成。中國資本市場必將以更加開放的姿態歡迎境外投資者。

接受上證報記者采訪的業內人士認為,這對於A股的國際化進程而言是一個重要契機,未來海外投資者的參與度將提升。

四度叩關終獲成功

MSCI公司向來謹慎行事,不急於把A股吸收進新興市場指數。A股曾三次衝擊MSCI國際指數,卻三度铩羽而歸。在指數調整之前,MSCI新興市場指數中,中國相關股票的比重已達到27%,但這些股票大多是在中國香港和美國市場上市的中國企業。

該機構曾提出的問題包括改善QFII(合格境外投資者)政策及取消20%的每月贖回額度限製、改善停複牌製度以及改善A股相關金融產品的預先審批限製。

一年來,中國通過啟動深港通進一步向全球投資者開放內地市場,還修改了股票停牌規定,加大了上市公司停牌的難度。一些變化開始發生,幾個月前,貝萊德首次公開支持將中國內地股票納入MSCI國際指數。

MSCI董事總經理Remy Briand對這些進展給予肯定:“隨著中國A股市場的準入製度進一步與國際標準接軌,滬股通和深股通持續無阻的準入狀況得到市場檢驗,以及國際機構投資者獲取更多的市場經驗,MSCI將相應地提高中國A股在MSCI新興市場指數中的比重。”

根據MSCI發布的公告,計劃初始納入222隻大盤A股。基於5%的納入因子,這些A股約占MSCI新興市場指數0.73%的權重。這一計劃將分兩步實施:第一步預定在2018年5月半年度指數評審時實施;第二步在2018年8月季度指數評審時實施。

瑞銀證券中國首席策略分析師高挺對此表示,被納入MSCI國際指數的股票數量從此前提案的169隻增加到222隻,主要區別在於納入了同時在內地和香港兩地上市的公司所發行的大盤A股(其H股是當前MSCI中國指數的成份股)。他預計,這將為A股帶來141億美元的資金流入(包括23億美元跟蹤MSCI指數的資金和118億美元的主動型資金)。

融入國際資本市場

MSCI的這一決定有助於A股走向世界舞台。

港交所總裁李小加在21日舉辦的“2017陸家嘴論壇”上表示,A股納入MSCI指數本身隻是一小步,但是從中國金融市場開放、中國融入世界的曆史趨勢來看是一大步。這就和人民幣進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特別提款權(SDR)籃子一樣是有意義的,這是中國的必由之路。納入MSCI是A股全麵進入全球股市的開端。

穆迪預計,隨著中國資本市場改革的持續推進,未來幾年A股將被全麵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估計會占MSCI新興市場指數20%的權重。這對中國吸引資金流入至關重要。

紐約梅隆資產托管部大中華區負責人冼永全也對上證報記者表示,這是迄今為止A股市場獲得全球投資者認可過程中具有重大意義的事件之一。他表示,A股納入MSCI全球新興市場指數標誌著中國與全球資本市場不斷融合。

不是人人都能成為幸運兒。在同一份年度市場分類評審結果聲明中,MSCI針對阿根廷表示,由於該國近期的市場改革“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被視為不可逆”,因此尚未準備好將該國股票納入新興市場指數。

夯實市場機製改革成果顯得尤為重要。彭博中國經濟學家陳世淵對上證報記者表示,與SDR類似,相較於提供激勵,MSCI這個裏程碑更像是提供了一些完善市場機製的“底線”。

他分析說,MSCI早期拒絕將A股納入的原因主要在於額度分配,QFII和RQFII的額度申請並不便捷。這一問題已經在過去幾年得到改善,滬港通和深港通提供了一種更方便的投資方案。包括所得稅及投資者權益之類的問題也已經得到解決。被納入MSCI國際指數意味著,這些解決方案不會輕易被“反轉”,互聯互通機製如果看作資本賬戶開放的一道“口子”,那這個“口子”算比較剛性的。

此外,陳世淵還提醒說,MSCI每次報告都會進行動態調整,並不是說被納入後便一勞永逸,這意味著跨境資本監管需要得到審慎對待。

荷寶投資管理公司也認為,保守地說,根據中國資本市場自由化的進展,A股被完全納入MSCI體係仍需要經曆約5至10年,這一進程將刺激中國資本市場的改革開放並幫助其改善市場監管。

互聯互通打開想象空間

在MSCI審議結果公布後,美國市場離岸中國概念ETF在盤後交易中上揚。截至北京時間21日8時50分,德銀X-trackers嘉實滬深300中國A股ETF漲幅達1.65%,看漲中國A股的Direxion 2x Daily 滬深300中國A股ETF則上揚2.16%。

受A股成功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消息提振,21日A股市場大盤藍籌股集體上漲,其中以家電、白酒等大消費板塊表現最為搶眼。截至收盤,上證指數報3156.21點,上漲0.52%,成交1670億元;深證成指報10367.17點,上漲0.76%,成交2252億元;創業板指報1824.69點,上漲0.20%。

互聯互通北上資金方麵,當日滬股通扭轉了前一交易日的淨賣出局麵,單日淨買入3.88億元人民幣。深股通在繼續保持淨流入態勢的同時,淨買入額達9.85億元人民幣,較前一交易日增加逾一倍。

富達國際基金經理馬磊認為,A股市場中具有穩定分紅能力的藍籌股和大盤股有望跑贏大盤。過去幾年,鑒於A股市場的基本麵和流動性均有所改善,他所管理的兩隻基金也在持續增加對A股敞口。同時,他將繼續關注具備強勁增長前景、現金流量充沛的A股公司。

“過去一年,更多海外投資人開始對中國股票進行研究跟蹤。其背後的原因在於這一市場估值低、增長前景好。”野村中國股票研究主管、大中華區首席策略師劉鳴鏑發現,A股市場的對外開放正走向深入,這種開放會帶來新的商機與競爭。

陳世淵認為,從資本賬戶開放角度來說,A股被納入MSCI國際指數是對股市“互聯互通”做法的肯定,它使股市投資變得更為便捷。但這隻解決了資金異地投資的問題,仍需要進一步解決直接在岸操作之類的問題。作為資本賬戶開放的一部分,人民幣國際化也將因此受益。海外投資者將更加關注人民幣匯率以及各種衍生工具,對人民幣產品的需求量也會增加。

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認為:“A股投資者買港股,與海外投資者買A股,這雙向的互聯互通將強化價值投資理念。當然,A股走向成熟市場的道路依然漫長且曲折,今天隻是邁出了新的一步。”

外資機構瞄準A股藍海

2017年6月21日,中國A股四度“闖關”明晟(MSCI)國際指數終告成功。對於密切關注中國市場的海外投資者來說,這次成功有點意料之外,但卻在情理之中。

在此之前,大多數國際分析機構預估納入概率在50%至60%左右。不過,他們都對中國A股市場近年來多方位改善給出了較為肯定的評價,包括準入、監管等各方麵。

隨著中國A股正式被納入MSCI國際指數,外資機構認為,更多海外資金將流入中國市場,在提高市場流動性的同時,豐富市場參與者。如今,許多海外機構摩拳擦掌,準備捕捉中國證券市場的投資機會。

中國市場機製改善明顯

一年之前,MSCI拒絕納入A股主要基於三點限製,包括QFII月度贖回規模上限、A股市場停牌情況,以及A股市場金融產品預先審批製。一年之後,在外資機構看來,中國為此做出的改善有目共睹。

摩根士丹利亞洲公司股票分析團隊認為,中國在這些關鍵事件上取得的重大進步主要歸功於6個月前深港通項目的開通,以及深港通、滬港通的總額度限製被解除。資本流動限製的風險得到降低。

高盛分析師Kinger Lau表示,一些市場微觀結構的問題,比如上市公司自願性停牌至少已經從監管層麵上部分得到解決。在最高峰時期,曾有52%的A股上市公司(超過1400家)因模煳原因(比如“重大事件”)而停止交易,但是現在這一比例已經降低到7%。

其實,無論從市值、交易量還是活躍度來考量,A股都有理由被納入MSCI指數。高盛表示,A股是世界上市值和成交量第二大的股票市場。從現金周轉來看,A股和港股是全球交易最為活躍的股票市場。

MSCI對候選A股範圍的縮小以及目標權重的降低也增加了此次“闖關”成功的概率。East Capital評論道,MSCI在谘詢建議內作出重大的修訂,包括集中留意大型資本透過互聯互通的準入,並在過去12個月裏每次重新調整時,自動把連續50天停牌的股份除牌,把納入股份的數量從448家公司減到222家(有別於一開始在3月23日提出的169家,因為他們決定加入同時在內地和香港上市的公司)。

此外,A股MSCI新興市場指數的目標權重從過去的1.5%,下降到0.73%。此舉減少邊境權重的重疊,以及保持當初的基準在一個合理的規模,以確保投資性和流動性。

百億美元資金將流入A股市場

A股被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不僅是中國資本市場國際化道路上的重要裏程碑,也將為市場帶來“真金白銀”的資金流入。

根據穆迪測算,目前全球超過11萬億美元的投資資本以MSCI指數為基準。A股部分納入MSCI的初期,A股在MSCI新興市場指數的權重將約為0.73%,相當於大約110億美元以該指數為基準的資金將流入中國境內市場。

但是相對於A股每日500億美元到2000億美元的交易量,短期實質影響並不大。

如果未來將MSCI的A股納入比例提高至100%,瑞銀測算將會帶來累計約3000億美元的新增資金流入。

East Capital樂觀預計,未來中國A股最終占MSCI新興市場指數的權重或會達到20%之多,將有超過1.5萬億美元資產管理總額追蹤著MSCI的指數。

不過就當前來看,“由於A股成分在MSCI占比並不高,因此並不會有大量資金流入,但對於本地股市會有信心上的提振。長期來看,我們認為這會讓海外投資者更熟悉中國市場和公司,有長期的正麵影響。”渣打銀行投資策略及谘詢部環球總裁Alexis Calla對上證報記者表示。

海外投資者關注A股機會

許多海外機構投資者已經開始尋找A股機會。瑞銀證券中國首席策略分析師高挺分析認為,入選MSCI成份股偏向於增長穩健的消費和金融板塊,相較於A股整體而言,這些股票的盈利增速和持續性更高,估值略低。此次被納入MSCI指數後,大部分成份股的全球投資人占流通股的比例預計將繼續上升。

East Capital指出,自2010年以來,“新經濟體”和“舊經濟體”相關股票的價格回報表現有著超過500%的差距。因此,目前中國經濟和社會的結構改革不容忽視,而改革主要依賴於新經濟體的投資新主題。要長線跑贏大市,投資者必須注意新經濟體所帶來最關鍵的結構性趨勢,以避開每月每周的“大熱主題”。該機構舉例稱,在中國,環保企業在新經濟體中將長遠受益。

海外機構投資者開始為進入中國市場鋪陳。荷寶投資管理公司就在最近推出了一個A股策略以進入中國市場。

而中國相對穩定發展的經濟對於海外投資者來說有著天然的吸引力。野村中國股票研究主管、大中華區首席策略師劉鳴鏑表示,過去一年,特別是在英國“脫歐”和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的背景下,更多國際投資人開始對中國股票進行研究跟蹤。其背後的原因在於這一市場估值低、增長前景好。

基金:入MSCI或成中盤股行情發動機

6月21日,明晟(MSCI)終於向A股敞開懷抱。值得關注的是,MSCI明確表明“將納入222隻A股大盤股”。對此,多家受訪公募基金認為,短期來看,這將吸引千億人民幣資金入市,大藍籌受益明顯;但長期來看,所謂的“二八行情、一九行情”不可能一直持續,隨著“入摩”效應不斷深化,市場熱點有望加速向中盤藍籌股擴散。

未來或納入更多中盤股

在宣布將A股納入MSCI指數同時,MSCI高管透露,未來可能將450隻大盤股和中盤股股票納入MSCI指數。對此,國泰基金基金經理徐皓對記者表示:“這與此前判斷一致,未來A股納入比例將視中國整體資本市場開放程度以及A股投資限製降低而進一步提高。在此背景下,一些具備估值優勢的中盤股或有更大向上空間。”

據中金、野村等大型機構測算,目前全球眾多指數基金都盯著MSCI指數來配置,如果A股納入MSCI指數,可給A股帶來80億美元-100億美元的增量資金。多數公募機構認為,這部分增量資金對整體市場估值提升影響有限,但能帶來結構性投資機會。

這部分“結構性機會”就是眾多公募眼中的中盤藍籌股。徐皓分析道,就在MSCI納入前十幾天,行情已經顯現出一些微妙變化:經曆深度洗盤的軍工、次新以及創業板等板塊,開始悄然抬頭。“經過此前斷崖式的調整,這部分標的籌碼穩定性更高。可以說,A股部分股票的配置機會已經顯露出來。”徐皓表示。

作為影響市場趨勢的非核心因素,中長期看,MSCI衝關成功與否都不能改變A股非牛非熊的震蕩格局,但短期看,衝關成功利好市場情緒修複。在眾多公募看來,藍籌行情充分演繹後,市場熱點將更快向具備估值優勢的板塊擴散。

重視過度上漲風險

在興奮之餘,公募機構也提醒中小投資者應該更多專注研究外資風格偏好。

在“6·21”這個重要時間節點前,已有外資加速潛伏A股的跡象。數據顯示,近3個月外資通過滬股通淨買入137.29億元,期間總成交高達2713.93億元。其中56個交易日,有34個交易日外資為淨買入,占比在60%以上。近3個月外資通過深股通淨買入更是高達360億元,期間56個交易日,外資有53個交易日為淨買入,占比超過90%。

外資青睞“龍馬板塊”成為眾人皆知的事實。但值得關注的是,代表外資偏好的QFII一季度集中減持了多隻前期累積漲幅較大的“龍馬股”。一季報顯示,至少有53隻個股遭外資減持,其中減持數量超過1000萬股的共有9隻,分別是格力電器、廣深鐵路、威孚高科、五糧液、洛陽鉬業、金正大、海康威視、美的集團、深圳機場等。分析發現,盡管這些遭遇減持的個股一季報和年報業績表現較好,但隨著不少個股大幅上漲,股價處於高位,機構已經顯示出謹慎情緒。

與此同時,近3個月中國建築、中國動力和海螺水泥通過港股通渠道被大幅減持超過5億元。

從另一個側麵來看,最具藍籌特征的銀行股依然是外資真愛。從持股數來看,一季度,銀行股被QFII持有35.59億股排在首位,合計總市值達414.58億,而國防軍工行業持股最少,僅有345.96萬股,持有市值1.24億。

安永審計服務合夥人湯哲輝對記者表示,A股國際化提速同樣有利於人民幣國際化,國際投資者加大A股配置力度,也同樣是加大人民幣資產配置,有助於人民幣國際化。

A股市場加速機構化

MSCI納入前,從“漂亮50”到“上證50”的行情已經將A股未來更趨機構化的趨勢顯露無遺。眾多機構人士認為,這是成熟市場的標誌。

匯豐晉信動態策略基金經理郭敏在接受上海證券報采訪時表示,結合海外案例,MSCI納入A股有望給市場帶來更多海外投資者和機構投資者,從而在邊際上改變A股市場以個人投資者為主的投資者結構,改變成交頻繁、換手率高的投資風格。國泰基金基金經理徐皓則表示,“入摩”後海外投資者對A股參與度會進一步提升,也將倒逼A股在機製和製度上逐漸完善。

作為境內最早跟蹤MSCI中國指數的指數基金,華安MSCI中國A股指數增強型基金規模已經達到23億。華安MSCI中國A股指數增強型基金經理牛勇指出,截至20日,自2006年1月16日該基金開始跟蹤MSCI中國A股指數以來,累計收益320.5%,收益超過指數基準72.2%。綜合來看,未來專業的基金管理公司會成為普通投資者參與A股市場的一大平台,通過基金公司間接參與A股市場也是普通投資者更好的選擇。

推薦閱讀>>>

A股納入MSCI初期或吸引140億美元流入 完全納入還需5至10年

靴子落地!A股被正式納入MSCI指數 222隻標的股匯總

滬股通“北熱南冷” 迎MSCI 利好落地持續性幾何

(原標題:方星海星夜揭開A股納入MSCI“內幕” A股納入MSCI後我國資本市場還將逐步推出製度改革)

最後更新:2017-06-22 09:02:28

  上一篇:go 豬肉價格回落致利好消失 養殖業上市公司暴利不再
  下一篇:go 涉嫌信披違法違規 億晶光電遭立案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