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4
iPhone_iPad_Mac_手機_平板_蘋果apple
隻剩一口氣的仙股暴跌後又暴漲 港交所為何堅持“不管”
最近,港股市場的仙股連續暴跌,甚至有股票直接下跌到0.01港元的價格,實屬罕見。
本以為仙股會因為這場驟然而至的“股災”元氣大傷,然而6月29日,香港超跌仙股開始反彈,中國投融資等多隻個股漲幅均在50%以上。
一個比較有意思的現象就是,關於這次仙股的暴跌與暴漲,我們始終沒有看到香港監管層的主動幹預。6月29日中午,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在談及仙股大幅異動時指出,最近一兩天巨大的市場價格波動,不是任何某一個監管行為、監管行動直接造成的,港交所從來不會采取某一些直接針對存量市場的特別行動,港交所關注的是違規、違法行為,而不會對既定的現有的生態進行直接幹預,同時會對增量市場進行持續的監管提升。
在一個自由資本市場,對於監管機構來說,隻要在製定的規則體係下運營,從事正常的市場交易,監管者盡量不幹涉市場自由,而主要通過事中監察和事後追責來懲罰違法、違規行為,這是香港市場推崇的監管哲學原則。
而在增量市場,我們也看到港交所監管主動思變,設置創新主板和創新初板,打破同股不同權、盈利、第二上市等製度枷鎖,擁抱新經濟。
所以在很長時間裏,我們看到港股市場黃金股和垃圾股並存,我們既看到像騰訊、長城汽車、吉利汽車等股價不斷創新高,也看到仙股的交投不活躍,僵而不死鮮有人碰。而港股的老司機們,也基本上不會去觸碰這樣的股票,因為依靠常識和基本判斷,90%以上的老千股都會原形畢露。
港股市場讓投資者有了買者自負的風險意識,以及盈虧自負的擔當意識。一切都是市場行為,不好好為投資者賺錢的公司,最終會被市場摒棄,逐漸邊緣化,以致股價跌到幾分錢。同時我們也能看到港股市場從來不會吝嗇給好公司高估值,因此港股的價值投資深入人心。
A股市場一個主要的問題,就是投資者罔顧市場風險,熱衷於投機賺快錢,炒殼、炒概念,投資者一旦虧錢,就怪罪於市場,怪罪於監管層,卻從來不反思自己的投機貪婪之心,同時讓監管層承受輿論壓力。美國1933年製定《證券法》,該法的一個核心思想,就是將披露企業全部真相的責任完全交由賣方承擔,在規定“買方自負其責”的同時要求“賣方也要為信息披露真實性負責”。
我們A股市場也在積極引導和強調“買者自負、賣者有責”,唯有這樣,我們的投資者才會成熟和理性,我們的市場投資環境才會更完善。
(原標題:隻剩一口氣的仙股暴跌後又暴漲港交所為何堅持“不管”)
最後更新:2017-06-30 03: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