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0
iPhone_iPad_Mac_手機_平板_蘋果apple
兜底增持應者寥寥 11家公司增持不足5000萬
隨著增持數據逐漸披露,種種跡象顯示,此前一度成為市場炒作焦點的“兜底式”增持,員工並不怎麼買賬,數據顯示,參與“兜底式”增持的員工比例以及增持金額規模均不大。
初步統計顯示,截至6月14日晚間記者發稿時,滬深兩市已有11家公司披露員工兜底增持情況,上述11家公司的員工參與“兜底式”增持的比例普遍不高,增持金額也偏小。其中,長城影視14日公告,經統計,2017年6月8日至2017年6月13日,共有2名員工累計增持股票2800股,增持均價10.50元/股,增持總金額約為29400元。長城動漫則宣布,倡議期間共有1名員工增持,合計增持1000股,增持均價10.015元/股。
羅牛山當日則宣布,經統計,公司及下屬全資子公司、控股子公司共有6位在職員工在2017年6月8日至6月12日期間通過二級市場增持公司股票,合計增持總股數7.66萬股,增持總金額47.88萬元。科陸電子宣布,倡議增持期間共有120名員工累計淨買入公司股票113.31萬股,成交均價約8.84元/股,成交總金額為1002.16萬元,參與增持的員工人數占員工總數(4374人)的2.7%。東方金鈺則宣布,共有32名員工響應增持倡議,合計增持13.26萬股,增持金額為146.39萬元。青島金王宣布,參與本次增持股票的員工共29名,增持數量24.88萬股,涉及金額549萬元。
此前,樂金健康6月13日晚間公告,董事長倡議增持期間(6月7日至6月8日),共有7名員工累計增持股票5.88萬股,增持均價6.86元/股,增持總金額約為40.39萬元。星輝娛樂公告,兜底增持員工數為84人,增持股票平均價格8.53元/股,增持股票數量為72.30萬股。據測算,此番增持總金額共計約617萬元。增持員工占公司境內員工總數比例約2%。智慧鬆德披露,共計12位員工響應董事長號召增持公司股票,合計買入3.16萬股,增持均價為13.20元/股,合計購買金額為41.72萬元。安居寶則披露,共計21名員工增持總金額約239.88萬元;奮達科技則有211名員工參與兜底增持,增持金額共計2086萬元。
初步統計顯示,已經披露員工兜底增持的11家上市公司中,合計共有525名員工參與了增持,合計增持總金額為4774萬元。截至目前,滬深兩市共計有26家上市公司的實際控製人或董事長發起了“兜底式”增持的倡議,鼓勵公司員工在公告後的一周內增持並承諾兜底,驊威文化甚至還承諾“10%收益”。
在多家上市公司發布“兜底增持”公告後,監管部門對此也表示關注。深交所近期下發通知,加強上市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製人等向公司員工發出增持倡議書的信息披露等。
【延伸閱讀】
逾10家公司披露兜底增持成績單 長城係兩公司員工參與度最低
前期兜底增持股悉數披露“成績單”。至6月14日晚間,已有11家公司披露員工兜底增持情況。

整體看,已披露兜底增持股的員工參與程度並不高。迄今未有1家公司增持金額達到億元級別。僅奮達科技、科陸電子2家公司員工增持金額超過千萬元。
具體而言,各公司員工參與程度不一。奮達科技、科陸電子、星輝娛樂員工相對積極,參與人數均超過50人。
反觀長城動漫、長城影視、羅牛山、樂金健康4家公司,僅有個位數員工響應增持倡議。
截至目前,奮達科技仍是員工增持人數最多的公司,211名員工共增持2086萬元,約4%的員工參與其中;科陸電子增持員工人數次之,120名員工合計增持1002.16萬元。
此外,東方金鈺增持人數的絕對數值雖不出眾,但相對比例較高。2016年報顯示,公司及主要子公司在職員工為425人。此番增持,公司共有32名員工響應,以此測算,增持員工占比超過7%。
兜底增持股中,長城係2家公司員工參與度最低。6月6日晚間,趙銳勇控股的長城動漫與長城影視同時發布增持倡議書。今日(14日)晚間,2家公司又同時公告增持執行情況。
其中,長城動漫僅1名員工增持股票1000股,增持均價10.015元/股,動用資金約1萬元;長城影視共有2名員工累計增持2800股,增持均價10.50元/股,增持總金額約為2.94萬元。
截至目前,長城動漫、長城影視股權的控股股東股權質押比例均超過90%。
從兜底效果來看,由於前期兜底增持股近期紛紛回調,據記者統計,已披露兜底執行情況的11家公司員工均處於浮虧狀態。
相較增持均價,即使是員工參與度較高的奮達科技、科陸電子、星輝娛樂,目前也分別浮虧5.13%、0.45%、2.81%。
消息麵,新華社6月14日發文提示兜底增持概念炒作風險。
文章指出,近期A股市場出現一股“兜底增持”風潮,不少上市公司實控人發布公告,喊話員工增持,“虧了算我、賺了歸你”。業內觀點認為,“兜底增持”除為股價護盤外,也可能是規避股權質押風險;監管需要對“喊話式”“忽悠式”增持,作出相應的監管安排。而對“兜底增持”的監管,有利於遏製部分上市公司無節製、無顧忌的“隔空喊漲”,市場對該題材的非理性炒作也將趨於熄火,但投資者仍需警惕相關投資風險。(來源:證券時報網)
相關評論>>>
兜底增持為何頻陷“空城計”?
新華社:“兜底增持”再現 炒作風險仍需關注
三問“兜底式增持”:是否有效?違規與否?風險幾何?
(原標題:兜底增持應者寥寥 11家公司增持不足5000萬)
最後更新:2017-06-18 00:5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