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744 返回首頁    go iPhone_iPad_Mac_手機_平板_蘋果apple


新規嚴防流動性風險 近6萬億貨基告別野蠻擴張

監管踩點刹,急速擴張的貨幣基金將告別高增長和高收益時代。

9月1日,監管機構正式發布了《公開募集開放式證券投資基金流動性風險管理規定》(下文簡稱新規),將於10月1日起施行,過渡期為6個月。新規專設一章,對貨幣基金的流動性風險管理作出特別規定,主要集中在對采用攤餘成本法估值的貨幣基金的規模控製、對機構類貨幣基金的約束、對流動性資產投資及同業存單等資產投資的規定等。

新規一出,在業內引起極大關注,很多公募機構都閉門研究新規並製定相應的對策。

監管層為什麼專設一章對貨幣基金的流動性風險進行設規?而此新規對占據公募基金半壁江山的貨基又將帶來哪些深遠的影響?

監管重點關注貨幣基金背後

自2003年首隻產品成立以來,我國貨幣基金經曆了十年的沉澱期,整體規模幾度起伏,直到互聯網金融崛起和利率市場化,貨幣基金的規模才突飛勐進,甚至是急速膨脹。

2012年底,貨基規模為5717億元;進入2013年,餘額寶等各種互聯網寶寶類貨幣基金誕生,貨幣基金規模快速擴張,截至年底的數據是7478億元;2014年起,貨幣基金規模進入一個每年翻倍的高速增長時代,2014年底的數據是20804億元;2015年底的數據是44371億元;2016年底的數據是42730億元。

來自中基協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7月底,我國貨幣基金的規模增長至5.8萬億元。

對於貨幣基金暴漲潛藏的風險,市場一直激辯不斷,而在2016年更是爆出大型基金公司出現貨基巨額贖回的流動性危機,這讓貨幣基金的風險更加被市場和監管層關注。

對於貨幣基金的流動性風險為什麼引起監管層的高度重視,天風證券分析師孫彬彬指出,主要有三個方麵的因素。一是貨幣基金規模膨脹蘊藏流動性風險。受製於機構自身和製度環境的約束,在份額大幅增長的同時,貨幣基金的流動性管理能力並未同步提升。一旦宏觀環境出現較大波動,其所引發的機構贖回行為,很容易突破公募基金自身的流動性管理上限,從而易於引發市場流動性衝擊。二是機構快速贖回可能放大交易風險和損害第三方。貨幣基金因為集中度問題,在市場突變情況下機構一旦率先贖回,且行為高度一致,易於放大市場交易風險。同時由於貨基按攤餘成本法計價,可以按麵值贖回,損失將由剩下的機構和個人投資者承擔,容易引發市場爭議。三是考慮到貨幣基金目前的體量,其對於債券與貨幣市場,甚至於貨幣政策影響至為重要。

“本次新規從征求意見到正式稿發布的時間間隔較一般的法規都要長一些,一方麵說明此法規的重要程度,一方麵也說明了監管部門對行業反饋的情況開展了深入的研究。此新規可以說是近期以來最具操作性和技術性的規則之一。”華南一家中小型基金公司相關負責人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貨基規模天花板

根據新規,對貨幣基金規模有約束的規定主要有兩條。一是要求基金管理人應當對所管理的采用攤餘成本法進行核算的貨幣市場基金,實施規模控製。同一基金管理人所管理采用攤餘成本法進行核算的貨幣市場基金,月末資產淨值合計不得超過該基金管理人風險準備金月末餘額的200倍。二是要求單一投資者持有基金份額比例超過基金總份額50%的機構類貨幣基金除采用發起式基金形式之外,要麼不得采用攤餘成本法進行估值,要麼80%以上的基金資產投資於高流動性金融工具。

目前市場上絕大多數的貨幣基金均采用攤餘成本法,好處是不受市場價格波動的影響,使得貨幣基金收益率在未發生極端情況時都呈現正收益,並且淨值長期保持在1元;壞處則是在市場出現劇烈波動的情況下,基金會發生大幅度的負偏離情形,機構資金的“大進大出”會給基金管理人帶來較大壓力。

“上述條款整體上限製基金管理人發行攤餘成本法估值的貨幣基金和理財債基。同時,將此類基金規模與基金管理人的風險準備金掛鉤,確保管理規模與風險管理能力及風險覆蓋水平相匹配。”規模前十的一家大型公募基金相關人士告訴記者,“我司目前風險準備金較為充裕,暫不影響采用攤餘成本法估值的貨幣市場基金和理財債基的申報,該條款對風險準備金不太充裕的中小基金公司衝擊較大。”

風險準備金從產品成立起便開始計提,基金管理人應當每月從基金管理費收入中計提風險準備金,計提比例不得低於基金管理費收入的10%。風險準備金餘額達到上季末管理基金資產淨值的1%時可以不再提取。根據新規,如果超過200倍,則要計提更多的風險準備金,計提比例提高至20%以上。

打個比方說,風險準備金為1億元,最高可發行200億元規模的貨幣基金,如果超過200億元,則需要計提20%的風險準備金。

目前受該條款承壓比較大的是淨資本較小的次新基金公司,另一類是互聯網寶寶類基金份額巨大的基金公司。

“至於關於機構類貨幣基金的規則,則旨在限製機構類貨幣市場基金的發行規模,防止機構資金惡意進行收益套利。”前述規模前十的基金公司相關人士告訴記者,不管是采用市價法估值還是保證80%以上資產投資現金類資產,都會降低貨幣基金對機構資金的吸引力。

新規或降低貨基收益

貨幣基金規模高速增長除了來自機構資金的推動,另外一個重要推手就是高收益吸引了眾多普通投資者。

而新規一旦實施,則會對貨幣基金的收益產生影響。根據新規,當貨幣市場基金前10名份額持有人的持有份額合計超過基金總份額的50%(20%)時,貨幣市場基金投資組合的平均剩餘期限不得超過60(90)天,平均剩餘存續期不得超過120(180)天;投資組合中高流動性金融工具(指現金、國債、中央銀行票據、政策性金融債券以及5個交易日內到期的其他金融工具)占基金資產淨值的比例合計不得低於30%(20%).

換句話說,貨幣市場基金的持有人集中度越高,其平均剩餘期限、平均剩餘存續期及高流動性金融工具的控製要求越高。相應的,基金的收益率也越低。

此外,新規則根據主體信用評級對投資標的進行區分,並且將銀行存款、同業存單納入考量的金融工具,此外還大幅降低了低評級單一機構發行的金融工具投資比例上限,由原來的10%下調至2%,合計不超過10%。其中低於AAA評級的存單不得超過10%,低於AA+的存單需董事會審議批準,AAA評級的存單投資比例則不受限;投資於同一家銀行發行的存款和存單合計不超過銀行淨資產的10%。

“按照現在市場容量來看,單家機構貨幣基金管理規模一旦達3000億以上,投資上或會感到較大壓力。同時貨幣基金限製投資AA+及以下評級存單,銀行存單評級利差擴大,會對組合收益略有影響。”博時基金相關負責人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

“2014年以來,貨幣基金平均7 日年化收益率表現基本在2.5%以上,並且在經曆了去年的低位之後,今年再次回升到了 3.8%以上的高水準。新規正式執行之後,通過拉長久期或者是大量配置單一資產的行為都會受到製約,貨幣基金的收益率預計將有所回落。”興業證券分析師唐躍分析稱。

(原標題:新規嚴防流動性風險 近6萬億貨基告別野蠻擴張)

最後更新:2017-09-09 01:02:31

  上一篇:go 據報道:受惡劣天氣影響 墨西哥8月原油進口裝載量減少12%
  下一篇:go 墨西哥財政部:預計2017年經濟增速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