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6
iPhone_iPad_Mac_手機_平板_蘋果apple
4個月套現遠超公司7年利潤 振芯科技為何遭“組團”減持?

6月22日,振芯科技(300101.SZ)收盤報13.82元,下跌近4%。這一價格比2016年7月4日29.59元的收盤價已下跌53.3%,這意味著振芯科技的市值在一年內縮水了一半,但其市盈率仍然高達250。
2010年11月底,上市3個月的振芯科技股價從發行價32元躥升到105元,躋身“百元俱樂部”。而當時兩市的百元股,還不到20隻。如今,風光不再!
或許市場並未發生錯誤,股價長期下跌背後是振芯科技一年多來業績的下滑,最近振芯科技大股東的減持舉動或表明自信不足。而實際控製人何燕再陷波折,或令振芯科技更蒙陰霾。
業績過山車遭減持
“我來跟公司算筆賬!公司上市融到5.6億元,6年公司淨利潤共2.8億元,大股東現在隨便減持了點就5個億裝兜裏了。無語了!”幾天前,振芯科技遭遇了這樣的網絡評價。背景則是,振芯科技近期遭遇了控股股東成都國騰電子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國騰電子”)的減持。
6月16日公告顯示,國騰電子因“自身資金需求,同時有利於增加股票流動性”於2月15日到6月15日間分3次共減持振芯科技4726萬股,減持比例高達8.5%,按13元/股的減持均價算,共套現6.1438億元。這包含一次尚未完成的股權協議轉讓。當日的減持補充說明公告顯示,國騰電子將其持有的振芯科技無限售條件流通股2903.2萬股以協議轉讓的方式轉讓給上海果數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綜合當日兩份公告看,4個月間,國騰電子實際減持套現3.35億元。而為了順利減持套現,振芯科技6月15日的大宗交易的折價率高達15.05%。
《華夏時報》記者查閱振芯科技的招股說明書及多份年報發現,振芯科技2010年8月上市時募集資金總額為5.6億元。但從2010年到2016年7年間振芯科技淨利潤累計僅2.83億元。
顯然,控股股東在4個月間減持套現所得遠超上市公司7年來淨利潤之和。而上述尚未完成的股權協議轉讓一旦落實,國騰電子確認落袋的6.1438億元便是振芯科技7年淨利潤之和的2.17倍。
實際上,振芯科技在1月24日公告控股股東減持,股票便迎來連續兩日下跌。這種減持造成了“傳染”,交易信息顯示,十大流通股東裏麵的另外5個股東也在減持。
振芯科技已經震蕩下跌近一年,原因或許是2016年以來振芯科技的業績持續惡化。2016年振芯科技的營收、淨利潤、扣非和現金流等主要財務數據均比2015年大幅下降;其中,淨利潤從2015年的7827萬元腰斬至4000萬元,現金流從2015年的4858萬元變成-1.57億元。今年一季度,振芯科技主要財務數據依舊同比大幅下滑,業績幾乎沒有好轉跡象。
《華夏時報》記者翻看振芯科技7年報表,其業績呈現“過山車”式起伏。2010年8月上市,隨即連續3年業績持續下滑。2013年更是以淨利潤和扣非“雙虧”收場。2014年和2015年業績稍有起色,如今再次陷入下滑通道。
對此,《華夏時報》記者致電振芯科技董秘辦,對方表示,減持是因為大股東資金需求,減持過後股票還漲了;公司在正常運作,業績如往年。
實控人是非多
振芯科技招股說明書顯示,何燕持有國騰電子51%的股權,為振芯科技實際控製人,並且是電子科技大學兼職教授。
然而,這位“兼職教授”在市場上早已聲名狼藉。2013年7月18日,振芯科技公告顯示,何燕涉嫌非法經營被湖北宜昌市公安機關帶走調查。一周後,振芯科技再發公告稱公司監事會主席王心國失聯。
振芯科技後續公告顯示,何燕因涉嫌挪用資金罪,於2014年1月被檢察院機關批準執行逮捕。2016年10月26日公告,振芯科技收到相關法律文書。何燕因犯挪用資金罪、虛開發票罪,被判處有期徒刑5年,並處罰金人民幣30萬元。
雖然振芯科技每一次相關公告都強調何燕的上述涉案行為與公司無關,公司生產經營情況一切正常;但是,2013年何燕被抓,當年振芯科技淨利潤虧損1533.15萬元,同比上年大跌162.98%。
實際上,何燕2013年被刑事拘留後,國騰電子於2014年4月改名振芯科技。對於更名的目的,其董事長莫曉宇也曾向媒體表示,“何燕出事以來,社會輿論嘩然,何燕作為我們的控股大股東,不可避免地會對公司有一定的影響。”
何燕的生活並未因其被刑拘就變得平靜。2017年2月9日,尚在服刑的何燕收到了深交所的問詢函,起因是有報道稱何燕再度接受公安機關調查,深交所在問詢函中要求何燕說明是否存在再度接受公安機關調查的事項。
振芯科技2月底公告稱,收到控股股東國騰電子告知函,何燕持有的國騰電子51%股權被湖北省宜昌市中級人民法院執行凍結,凍結期限自2017年1月11日至2020年1月10日。對此,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係統未給出凍結詳情,隻是列示為“司法協助”,但凍結於2017年4月13日就被解除。
何燕為何頻頻遭遇司法紛爭?早在4年前,《新京報》報道何燕案發,或許跟其控製的電子科技大學成都學院非法圈地有關。振芯科技確實有一樁“拿地事件”:2011 年 3 月,振芯科技使用超募資金 8000 萬元在成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新購置約 25 畝土地,建設北鬥衛星導航產業園;2012 年,振芯科技支付購地款及用地指標費、交易服務費等共計 8580萬元;2014 年12 月,成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土地儲備中心采取補償形式收回這25 畝商業用地使用權,公司獲得補償款總金額為 8663萬元。
兩年間,振芯科技用超募資金拿地又被收回,中間實控人被抓。實際上,振芯科技上市募資5.6個億,主要是投資5個項目,2013年這5個項目建成投產。
令市場失望的是,上述5個項目隻有一個項目勉強能夠達成每年的預期效益,其餘4個項目自投產至今,沒有一年能夠達成預期效益,這也就難怪振芯科技業績遭遇過山車。
“那塊地在南邊,我們後來在西邊買了一塊更大的地,一共130畝,用來建廠!投資的項目沒能完成當期預期效益很正常。”上述董秘辦人員如此解釋,但他堅稱不了解何燕的案件:未見過何燕,並表示何燕更像是上市公司初始投資人。
(原標題:4個月套現遠超公司7年利潤 振芯科技為何遭“組團”減持?)
最後更新:2017-06-24 14:3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