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4
iPhone_iPad_Mac_手機_平板_蘋果apple
降低實體經濟成本 關鍵在推進製度創新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尚希在2017“降成本”調研成果發布暨研討會上表示,實體經濟成本高的根源在於製度變遷的速度與公共風險產生的速度不匹配,需通過全麵深化改革,推進整體的製度變遷和製度創新。
劉尚希介紹說,2017年4—7月,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開展了“降成本”大型調研。從調研情況看企業對營商環境的改善滿意度較高。在線問卷調查顯示,對於“降低製度性交易成本的成效”,認為非常好和好的樣本企業占63.2%,認為一般的占35.5%,隻有1.3%的樣本企業認為成效差。對於“所處營商環境”,50.7%的樣本企業認為較為滿意,46.3%的樣本企業認為一般,認為較差和極差的企業占比合計僅為3.1%。對於“政府機關的政策和規章製度公開透明度”,70.3%的樣本企業認為較好,28.9%的樣本企業認為一般,認為較差的僅為0.8%。對於“行政機構辦事程序簡化情況”,62.8%的樣本企業認為較好,35.2%的企業認為一般,隻有2%的企業認為較差。對於“國家法律規定外的收費、攤派、集資情況”,64.9%的樣本企業認為較少,31.4%的樣本企業認為一般,僅有3.7%的樣本企業認為較高。 “可見,國家出台的簡政放權和優化企業營商環境的改革取得了實質性成效。”劉尚希說。
不過,劉尚希也提醒,雖然總體情況較好,但分化趨勢也比較明顯。一是企業經濟效益出現分化。樣本企業中,盈利企業約占70%,虧損企業約占30%。虧損企業雖然占比較小,但影響較大,這與轉型升級時期企業分化密切相關。二是企業創新意願出現分化。民營企業創新意願遠高於國有企業,民營企業研發支出2016年為2.37%,國有企業僅為0.76%,前者是後者的三倍之多。三是融資成本出現分化。2014-2016年,企業融資成本總體下降,但不同融資方式的融資成本差異較大。
劉尚希強調,成本的本質是風險的轉化,降成本的著力點是降低公共風險和不確定性。實體經濟成本高的根源在於製度變遷的速度與公共風險產生的速度不匹配,從而產生各種有形與無形的交易費用,最終轉化為企業的各項成本,需通過全麵深化改革,推進整體的製度變遷和製度創新。
(原標題:降低實體經濟成本 關鍵在推進製度創新)
最後更新:2017-08-07 08:5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