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9
iPhone_iPad_Mac_手機_平板_蘋果apple
助推經濟發展“火車頭” 中國消費金融動力有多強?
如果說消費是拉動中國經濟發展的“火車頭”,那麼蓬勃發展的消費金融正成為它的主要動力來源之一。
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33.2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10.4%,高於GDP增速。同年,中國金融機構消費信貸餘額占各項餘額比例達到23.03%,新增消費信貸6.1萬億元,占全年新增貸款的50.22%。
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所長孫國峰在17日北京舉行的“Fintech時代的消費金融創新發展峰會”上指出,消費對於支持中國經濟增長和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發揮著重要作用。而消費金融可以促進消費,進而對優化經濟結構、提高宏觀金融政策傳導效力、推動傳統金融機構轉型都有重要意義。
具體來看,消費金融首先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消費者資金融通的需要,將有效促進消費升級,刺激消費需求增加,並帶動相關產業投資增加,進而優化經濟結構;其次,其發展在利率渠道和信用渠道兩方麵增強了宏觀金融政策的傳導效力,提高當局宏觀調控能力;第三,消費金融服務提供商種類豐富,各類主體之間有序競爭促進了傳統金融機構改革創新。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互聯網等科技與金融不斷融合發展,消費金融也衍生出大量不同形式的創新。以伴隨電商成長起來的電子支付為例,2016年,中國支付行業共處理移動支付業務1228.6億筆,規模277.1萬億元;處理互聯網支付業務1128.8億筆,規模2133.4萬億元。
“科技發展使中國消費金融越來越趨向於麵對全年齡段或全財富層進行消費信貸。”新網銀行行長趙衛星分析說,一方麵,現代互聯網電商的發展讓更多消費群體能便捷購買到需要的消費品;另一方麵,以央行征信為代表的征信類數據不斷豐富,令更多中國金融機構能夠降低作業成本,更好識別客戶。
不過,中國消費金融在與科技不斷融合,蓬勃發展的同時,仍存在一些機製上的漏洞。
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秘書長陸書春提醒,當前中國各類金融信息仍缺少相應共享機製,這為一些借貸群體“借新還舊、拆東補西”提供了空間。同時,市場上很多消費金融產品不需要抵押和擔保,壞賬率很高。部分機構為覆蓋成本將產品利率抬過監管紅線,且存在不透明、息費不分等現象,這都帶來了隱患。
此外,信用信息等個人隱私保護,以及金融和科技廣泛融合帶來的監管政策和界限不明晰等問題,亦為中國消費金融進一步發展帶來挑戰。
對此,孫國鋒認為,在金融科技的時代,消費金融發展亦應充分利用科技力量。例如很多金融科技公司掌握大量數據,其分析得出的信息對於提高風險管理非常有意義,將有效提高風控等工作效率。
在他看來,金融機構未來應建立更加全麵的貸前、貸中、貸後內控管理體係,從風控技術、大數據開發應用、消費者權益保護、良好消費理念營造、征信體係建設等方麵共同努力,令中國消費金融市場健康、可持續發展。
(原標題:助推經濟發展“火車頭” 中國消費金融動力有多強?)
最後更新:2017-06-18 00:5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