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4
iPhone_iPad_Mac_手机_平板_苹果apple
重金布局难获生产资质 佐力药业中药配方颗粒发展战略受挫

中药配方颗粒政策波澜再起。
6月13日,福建省食药监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中药配方颗粒监管的通知》。通知表示,只允许取得原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中药配方颗粒生产企业,直接向试点医疗机构配送产品,非试点医疗机构不得使用、药商不得经营中药配方颗粒。
而在2015年底,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中药配方颗粒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一时间“中药配方颗粒监管政策放开”之声四起,行业暗流变成公开涌动的投资大潮,包括浙江佐力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佐力药业”,300181.SZ)在内的多家企业开始进军配方颗粒市场。
据了解,2014年业绩达到顶峰后,佐力药业净利润开始进入下滑通道。为扭转业绩颓势,2015年,佐力药业以1.3亿元获得百草中药51%股权切入中药饮片领域。不过,佐力药业并未如愿在2016年底取得配方颗粒生产资质,“2016年完成300个以上颗粒剂品种研发与生产”的计划也面临着诸多阻力。
“中药配方颗粒行业放开的趋势日益明朗,中医药行业发展迎来黄金发展期。”佐力药业方面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福建的政策对公司的中药配方颗粒生产使用没有影响,“中药饮片和配方颗粒是国家中医药领域重点扶持和发展的方向,国家对中药配方颗粒的放开只是时间问题,但具体时间表不好预测。”
重金布局
时间回溯至2015年12月24日,国家食药监总局下发《征求意见稿》,其中最惹人关注的是,中药配方颗粒将放开,2016年3月1日为征求意见的截止时间。
《征求意见稿》被业内视为中药配方颗粒政策放开的先兆,加之在此之前浙江省人社厅和中医药管理局也宣布试点将中药配方颗粒纳入医保,业内掀起了一股中药配方颗粒生产布局的热潮。
例如,2016年7月,太极集团、四川科伦医药贸易有限公司和恩威制药拟共同出资设立四川三强现代中药有限公司,并签署了《关于现代中药配方颗粒产品项目的投资合作协议书》。当时恩威集团总裁薛永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的分析颇具代表性,“如果等到《办法》正式出台后再行动,我们就丧失了主动权和先机。”
不愿丧失主动权和先机的还有佐力药业。按照公司的说法,前期开展的中药配方颗粒技术研究、生产线建设和未来的科研专项试点,有利于在国家政策全面放开时抓住机会,拓展全国市场。
据了解,2015年佐力药业以1.3亿元获得浙江百草中药饮片有限公司51%股权,切入中药饮片领域,同时投入1.1亿元加快中药配方颗粒生产线项目建设。按照佐力药业彼时的计划,2016年完成300个以上颗粒剂品种研发与生产,争取在2016年底取得配方颗粒生产资质,2017年开始投产。
不过,更名后的浙江佐力百草中药饮片有限公司在2016年并未等到中药配方颗粒政策放开的利好,市场监管却在不断加强。记者梳理发现,2016年8月和9月,北京市和山东省食药监局相继下发《加强中药配方颗粒监管的通知》重申开展中药配方颗粒临床使用的试点生产企业,应是原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中药配方颗粒生产企业。
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对中药配方颗粒实行试点生产制,国家食药监总局共批准了华润三九旗下深圳三九、中国中药旗下天江药业、红日药业旗下康仁堂药业、培力(南宁)药业、四川新绿色药业以及广东一方药业等六家中药配方颗粒试生产企业。
预期中的政策放开并未到来。这也意味着,尽管中药配方颗粒迎来黄金发展期,但对于绝大部分企业来讲“看得见吃不着”。
2016年年报显示,佐力药业中药配方颗粒生产线第一期拟投资1.1亿元,去年已投资5019.48万元,工程进度45.73%,不过公司对此并未进行减值准备。
在中药配方颗粒政策放开面临不确定性的情况下,佐力药业是否会对上述项目进行减值准备?第二期建设又是否会受到影响?
对此,佐力药业方面回应称,2016年中药配方颗粒生产线尚处于建设阶段,不需要进行减值测试并提取减值准备,中药配方颗粒第二期工程建设将视第一期产能的综合利用情况来确定。不过,公司并未透露第一期产能综合利用情况。
与福建加强监管的政策不同,6月19日,广东省就发布了《广东省中药配方颗粒试点生产申报指南》,或意味着中药配方颗粒管理逐渐松动,允许符合条件的生产企业申报,并做出申报指南。
思谟医药咨询上海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国家医药行业的政策很多都是全国统一的,但是有些地方也会出台一些不一致甚至相左的政策,中药配方颗粒监管政策就是一个典型案例。“这主要是由于国家目前对中药配方颗粒也处于一种观望的态度,老百姓对中药配方颗粒的使用是否接受,如何形成统一的行业标准,中药配方颗粒究竟能不能带领中药现代化,这些问题在学术上都还有争议”。
佐力药业也在回复中表示,公司生产的中药配方颗粒主要应用于浙江省内符合要求的医疗机构,福建省的政策对公司的中药配方颗粒生产使用没有影响。
业绩下滑
佐力药业立足于药用真菌生物发酵技术生产中药产品,主要从事药用真菌系列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具有高新技术企业资质。2016年,公司营收分产品排名前三的分别是乌灵系列、百令片系列以及中药饮片系列。
财务数据显示,自2015年开始,佐力药业净利润连续两年出现下滑。其中,2015年公司营业总收入6.71亿元,同比增长30.28%,扣非净利润7421.56万元,同比下滑22.78%;2016年公司营业总收入8.40亿元,同比增长25.22%,扣非净利润5603.36万元,同比下滑18.07%。
对于净利润下滑的原因,佐力药业方面表示,主要原因是随着国家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医保控费力度加强,包括二次议价、药品零加成、药占比控制等政策以及营销团队的调整对公司产品的销售增长带来一定的压力,增速未达预期。同时,2014年以来,为提升竞争力,公司围绕大健康上下游产业链延伸积极布局,投资增加带来的财务成本有所增加,投资项目对公司的业绩改善需要一定的时间来体现。
记者梳理发现,2014年佐力药业扣非净利润达到9610.80万元,创下近十年来顶峰。或许是意识到公司后续发展将受限,自2014年起至,公司在强化内生式增长的同时,通过外延式并购拓展业务,中药饮片业务以及百令片业务即是通过分别并购百草中药和珠峰药业而来。
2016年年报数据显示,佐力药业中药饮片系列销售收入1.69亿元,同比增长312.38%,尽管表现突出,但也与2015年基数较小有关,同时和“2016年完成300个以上颗粒剂品种研发与生产,争取在年底取得配方颗粒生产资质,2017年开始投产”规划目标相比,中药配方颗粒业务或许并不及预期。
与此同时,佐力药业在2017年经营计划中被寄予厚望的乌灵系列和百令片系列目前的发展也不及预期。
在2016年5月国联证券发布的调研简报中,国联证券预计佐力药业乌灵系列有望恢复10%~15%的增速,百令片系列或将保持50%左右的高速增长。东兴证券在去年8月的研报中也给出了两款主导产品全年类似的增长。不过,2016年年报显示,佐力药业独家产品乌灵系列营收同比下滑0.73%,而百令片系列27.18%的增速也远低于预期。
在回应记者提出的乌灵胶囊的销售增长情况以及百令片在医院的推广是否顺利等问题时,佐力药业表示,公司将围绕“顺大势,谋大局,强政务,重合规,稳自营,强招商,布零售,全模块”的营销战略构想,发挥自营模式的优势,同时将招商模式由补缺定位提升至战略性营销模式,力争在未来几年将乌灵胶囊、百令片发展为年销售超过10亿元的现代中药大品种。
“未来一段时间公司将加强资源整合,发力内生增长,积极调整营销策略,自营和招商并重,强化医院终端及连锁大药房的覆盖,加强学术营销和品牌建设,促进业绩增长。”佐力药业表示。
(原标题:重金布局难获生产资质 佐力药业中药配方颗粒发展战略受挫)
最后更新:2017-07-02 11:2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