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693 返回首頁    go iPhone_iPad_Mac_手機_平板_蘋果apple


“煤改電”麵臨兩大攔路虎擋道

當前,我國電煤比重與電氣化水平偏低,大量的散燒煤與燃油消費是造成嚴重霧霾的主要因素之一,而電能具有清潔、安全、便捷等優勢。通過電能替代散燒煤、燃油,對減少大氣汙染具有重要作用。

記者近日在山東省濟南、聊城兩個京津冀大氣汙染傳輸通道城市采訪了解到,電能替代對於大氣汙染防治發揮了積極作用,潛在替代空間也很巨大。同時,一些企業反映“煤改電”一次性投資大、後期運營成本高,建議發揮財稅補貼杠杆激勵作用,並出台優惠電價,減輕企業負擔。

電能替代方式多樣節能減排效果明顯

山東星瀚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年產60萬噸冷軋板、鍍鋅板,產品90%以上出口。公司副總經理邢本召說,公司有5台燃煤鍋爐,年耗標煤7.5萬噸,實施以電代煤後可減排二氧化碳18.64萬噸、二氧化硫0.56萬噸。

工業企業燃煤鍋爐淘汰改造是電能替代的重要領域。國家電網聊城供電公司總經理王肅介紹,聊城市工業結構偏重,化工、鋼鐵、造紙等企業眾多,燃煤比重大,大氣汙染防治壓力大。今年以來,聊城市共實施電能替代項目196個,替代電量2.5億千瓦時,相當於減少散燒煤10.2萬噸,減排二氧化碳25.42萬噸、二氧化硫0.765萬噸。

濟南市環保局汙染防治處處長錢毅新說,為促進淘汰(改造),濟南出台優惠政策,對按時限要求完成淘汰(改造)的,通過驗收後,每置換改造一蒸噸給予10萬元補貼;提前完成淘汰(改造)的,每置換改造一蒸噸給予5萬元獎勵。2016年,濟南市提前完成了131台、2012蒸噸燃煤鍋爐的淘汰(改造).

農業生產與清潔采暖成為電能替代的新興領域。記者在聊城莘縣莘州辦事處看到,山東旭日農業一體化高科技示範基地已有3座種植優質經濟作物的冬暖式大棚,現代化電噴淋、電卷簾機、電溫控加熱等電替代技術已成為標配。據基地負責人郭燕兵介紹,與燃煤加熱方式相比,實施電能替代後每座大棚節約綜合成本32.5%,每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4.96噸。

對於存在采暖剛性需求的北方地區,在燃氣(熱力)管網無法達到的老舊城區、城鄉接合部或者大型商場、公共場所,推廣蓄熱式電鍋爐、地源熱泵、碳晶電采暖,替代分散燃煤鍋爐,淘汰落後供熱方式,改用清潔能源。聊城市銀座商城應用電蓄熱鍋爐,使用夜間低穀電8個小時電力蓄熱,實現了3萬平方米的供暖,每年采暖季運行成本20元/平方米。

潛在替代空間巨大改造成本壓力大

來自國網山東省電力公司的數據顯示,近年來山東已累計推動實施電能替代項目7969個,淘汰落後工業燃煤鍋爐、窯爐3000餘台,建設充電站630個、充電樁1.7萬個,累計完成電能替代319.2億千瓦時,折算後可減少本地燃煤消耗1788萬噸,減排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排放4195萬噸。

記者采訪發現,目前電能替代的市場空間巨大。山東作為農業大省,設施農業數量眾多。莘縣是全國蔬菜大縣,現有各類蔬菜大棚45萬座,未來兩年還將建設3萬個高標準集約蔬菜溫室,目前實現電能替代的蔬菜大棚整體數量仍偏少。

莘縣供電公司副總經理王金成說,蔬菜大棚電能替代不僅將徹底改變原有大棚存在的能耗大、製暖效果差、人工成本過高等問題,而且應用電灌溉、電噴霧、電保溫、電控製的高標準、規模化溫室大棚產區,將有力促進傳統農業轉型升級。

臨清市供電、環保、住建等部門梳理燃煤鍋爐使用清單發現,全市事業單位學校類共43戶用於取暖,94戶鍛造企業、1750個蔬菜大棚用於排風,如果全部使用電能,將減少燃煤6600噸,減少碳粉塵4500多噸、二氧化碳1.6萬噸、二氧化硫490噸。

但也有一些企業反映,實施“煤改電”需對原生產設備、工藝等進行改造,有的甚至要重建,一次性投資較大,企業資金壓力大。

作為一家年生產能力40萬噸的民營企業,冠縣常發板業有限公司總經理趙汝常對電能替代既支持又猶豫。趙汝常說,傳統製造業利潤率低,去年企業淨利潤3000萬元,對生產成本很敏感。

2012年,常發板業公司投產時使用的就是電鍋爐,投入了300萬元,用電用了三年。2014年,為響應國家環保政策,企業又投資600多萬元更換了一台煤氣發熱爐,脫硫等環保設施都有,排放也達標。但如果再改回電鍋爐,3條生產線的設備投入就需千萬元,資金壓力很大。

山東盛大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以雞肉加工為主的生產企業,每天屠宰近15萬隻雞。公司董事長王啟亮說,企業原有兩台1.5蒸噸的燃煤鍋爐,其中一台鍋爐剛用了兩年。目前企業生產用電價格為0.71元/千瓦時,用煤與用電相比,企業每天用能成本分別為1200元和3380元,隻有電價優惠到0.4元/千瓦時左右,企業才有用電的積極性。

完善財稅激勵政策優化電能替代價格

發揮財政補貼的杠杆作用,撬動電能替代產業發展。一些企業建議,完善財政補貼政策,加大對燃煤鍋爐改造、分散電采暖等領域的補貼力度,對符合條件的電能替代項目予以獎補支持,如對設備改造實行一次性補貼,促進直燃煤(油)等設備的淘汰改造。

聊城供電公司營銷部主任許吉凱說,聊城市對主城四區禁燃區居民取暖“煤改電”實施補貼,市、區財政對“煤改電”用戶購買取暖設備的費用一次性補貼50%,補貼上限為每戶4000元,發揮了積極作用。但由於沒有電采暖設備運行方麵的補貼,居民電費負擔較大,建議同步出台補貼政策。

優化電能替代價格機製,降低用電成本。部分企業負責人表示,與傳統燃煤、用氣相比,目前用電成本相對處於劣勢,應出台針對電能替代的優惠電價,降低企業用電成本。同時,完善峰穀分時電價政策,通過適當擴大峰穀電價價差、合理設定低穀時段等方式,充分發揮價格信號引導電力消費、促進移峰填穀的作用。

探索搭建“產、學、研、用”體製機製。近日,國家電網山東省電力公司、山東省科學院等發起成立山東省電能替代促進會,目前已有118家會員單位,涵蓋能源供應商、能源服務商、科研機構等領域。臨清市供電公司營銷部主任周保國認為,通過發揮平台紐帶作用,能及時分享市場信息,強化技術協作,有利於提升電能替代設備的智能化生產和應用水平。

(原標題:“煤改電”麵臨兩大攔路虎擋道)

最後更新:2017-09-11 01:02:27

  上一篇:go 央企混改提速 鐵路軍工石油三領域成焦點
  下一篇:go 中國物聯網產業規模逼近萬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