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956 返回首頁    go iPhone_iPad_Mac_手機_平板_蘋果apple


蔚來汽車李斌:移動互聯網時代,汽車要像 iPhone 一樣快速迭代

今年3月,無人駕駛汽車EP9在得克薩斯美洲賽道的無人駕駛測試中創造了257km/h的速度紀錄,成為全球最快的無人駕駛汽車。

這輛汽車背後的締造者是蔚來創始人、董事長李斌,他認為,在移動互聯網和人工智能時代,車在人們的理解裏,已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交通工具。

因此,車應該像iPhone一樣快速迭代,而這樣的迭代思維,也是傳統車企和新造車企業之間的根本差異。

作為易車網的創辦者、蔚來的操盤手和摩拜單車的天使投資人,李斌已經在汽車領域創業18年。

2000 年,李斌創辦了國內最早的汽車網站之一,同時也是最早的汽車電商易車網。

2010年,易車網赴美上市,並在此之後通過投資或孵化,在汽車電商、汽車後市場等領域廣泛布局,目前,李斌的出行帝國已經覆蓋了超過 40 家公司。

2014年,李斌成為摩拜單車的天使投資人,同時創辦蔚來。摩拜單車在三年內估值達到 10 億美金,成為滴滴之後短距離共享出行領域的引導者;而蔚來,則成為這股“新造車運動”中的中堅力量。

對於創新的商業模式,李斌認為核心在於重新定義用戶體驗。八月商業模式創新的最後一節課,李斌將為我們描述他對蔚來的構想,講述他是如何從用戶的視角重新定義一個行業,創新商業模式。

有問題想問李斌老師?(戳此提交問題),也許在課堂上就能得到老師的回答哦~

蔚來汽車董事長、易車網CEO李斌

原標題為:投資摩拜,造出全球最快電動車,他說汽車要像 iPhone 一樣「迭代」

演講者|李斌

蔚來汽車董事長、易車網CEO

我作為易車的創始人,經常會被問一個問題:像奔馳、寶馬這麼好的車,為什麼車上的屏幕這麼不好用?為什麼它不能打敗手機的支架?我經常吐槽說:現在的車其實不是沒有聯網,人已經在車上用手機聯網了,其實都已經聯網了。

為什麼現在大家開的車,在車聯網這部分做得這麼差?

我覺得,真的不能怪這些汽車工程師們。因為,現在你用到的車都是在五、六年前設計和開發的。這就是汽車行業,在過去的 100 多年裏的他們的世界觀和做事的方法。

一代產品基本上都是七年,有的甚至是十年,而每年可能有一些外觀上的小的改型和改款。但是總體上來講,這些車都是按照七年、十年這麼一個周期去思考事情,當然不可能符合今天這麼快的移動互聯網變化的趨勢。

iPhone 到現在已經十年了,迭代了多少代?今年要出 iPhone 8 了,也就是說一年多一點的時間就迭代一次。可是,車這十年,可能隻有一代產品。

事實上來講,像這樣的一個思維上的差異,導致了我們今天大家用車用得真的不方便,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人工智能時代,你用車真的不方便,大家看重的東西不簡單是一個交通工具、機械的載體。所以,傳統的汽車公司他們以前迭代的時候,他們的邏輯在當時已經是最先進的迭代思維了。

傳統汽車的現在「迭代束縛」

在傳統的汽車公司,對於一個迭代的角度來講,他們其實主要考慮三件事情:

第一,動力總成。發動機、變速箱這些,一代一代發動機匹配一代一代的車。

第二,造型、工程設計。造型趨勢、變化,這代車和上代車的傳承和更新是什麼。

第三,底盤係統

那是什麼推動他們在迭代?

材料的變化,比如說有特種鋼、高強度鋼出來,有鋁、高強度鋁出來,有碳纖維出來;工程技術的變化;

審美的變化,你得跟得上潮流,不是所有的車都能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成本,現在的車要降成本,怎麼體係化地降成本,也是迭代的一個方式和推動力量;

法規,特別是環保的法規,還有一些安全的法規,不迭代可能這個車就賣不了了。比如說北京有國5什麼之類的,以前的發動機滿足不了,就必須要迭代。

傳統的汽車其實是有兩個主動的因素和兩個被動的因素在推動它整個往前走。另外一方麵來講,他們也受了很多的約束:

成本的約束。開一個模具很多錢,做一個實驗驗證需要花很多的錢,這些錢分攤不了,你老迭代,錢掙不回來,就賠本了。

法規。有時候也是一個限製因素,其實現在法規的規定,有時候規定得非常細。前兩天我們想做一個比較創新一點的燈的設計,第 N 輛車燈上要做一些比較特殊的設計,最主要的限製就是法規,法規規定燈在某一個維度上隻能有一次變化,那好的造型就做不了。

機械實驗周期。它不像我們現在做電子測試、軟件測試,機械實驗考慮各種各樣的環境,極寒、高溫、濕度等等各種各樣的機械實驗,因為機械實驗需要足夠長的時間。

研發和供應鏈整個管理。迭代了一個東西,別的東西沒跟上,這個也很麻煩,供應鏈或者是供應商不能給你量產,也無法迭代。

因此傳統的汽車公司想迭代也挺難的,不能怪他們,他們已經做得非常棒了。在一個傳統的汽車公司,傳統的汽車產品的迭代確確實實受非常多的限製。

這就是為什麼有我前麵說的吐槽,現在的車聯網做得很差,是因為他們都把它當成一個硬件產品,去用一個硬件產品的迭代思維看一個移動互聯網時代、人工智能時代大家對於使用需求的變化,當然就匹配不上了。

現在,我想全世界都已經認可智能電動汽車是汽車行業是未來的發展方向。這就是我們的 ES8,它是全世界最領先的智能電動汽車產品之一。

汽車的新迭代邏輯

智能電動汽車產品會有什麼不一樣的迭代邏輯?

首先,就是軟件、硬件、服務一體化。這三個詞是大家都能夠看得很多了,這是從智能手機開始的。毫無疑問,在智能電動汽車這個方麵,這些也同樣是最關鍵的。

硬件的變化,底盤、動力總成、造型這些按照七年、五年的周期看,按照那個頻點做迭代,大家可以理解。現在可能就不太一樣了,現在車裏麵的東西已經不能用一個頻率去看待事情了,有一些東西當然還是比較傳統的。

底盤,好不容易做完一個實驗驗證你去改?這樣就很麻煩,不安全了。底盤還是可能需要一個大周期五年的時間,當然有的個別零部件會快一點,但是總體的架構還是一個長周期的。

造型。因為現在有軟件的輔助,可以快一些,可能會縮短到三年的時間,包括造型和總體的集成設計,當然也可以有一些小的改款,包括燈啊,或者外觀、內飾等等,但不是根本性的。

電氣架構,包括以前我們說的 Can-bus(車上的整個數據傳輸架構),這個好多好多年都沒動過了。而今天,它當然沒法滿足今天的車對於數據傳輸的需求,這部分的東西,將來迭代速度肯定會越來越快,所有跟電子電氣相關的東西,大家可以去理解的,因為它的周期肯定比機械的東西要快。所以我們認為,基本上是兩年的周期。

還有一些東西迭代起來更快,比如說,電驅動係統裏麵有一些影響電機性能的,比如 IGBT 芯片,這迭代起來肯定就快了。為什麼我們的車比特斯拉的車會好?其實很簡單,我們用的英飛淩的芯片比它要領先半代、領先一代,這其實就是這麼簡單的事情。

比如說電池的迭代,跟以前也不一樣了。以前汽油的迭代還是慢的,多少號、多少號,主要是加點添加劑,其實從燃燒值各方麵來講沒有麼大的變化。而現在電池不一樣,電池裏麵材料的變化,就直接影響了電池容量的變化。因為電池影響加速性能、續航裏程,這是電動車的一個 BUG。如果從商業模式上來講,不去解決這個問題,那你就是讓越早買的人越吃虧。

傳統車沒有這個問題,你 60 年代的車燒今天的汽油也沒問題,加速性能、續航裏程不會有什麼變化。但是,你今天買的特斯拉的車,三年以後電池就過時了,這個事情其實是挺不公平的。因此,電池的迭代也是以前沒有遇到過的一個事情。那就需要一些新的商業模式去思考、去應對。

其實,包括BMS(電池控製)軟件,它其實也需要不停的迭代,迭代的周期其實就變了。當然,我們或看到今天的智能電動汽車,無論是聯網的部分還是自動駕駛、人工智能的部分,都高度依賴芯片(GPU、CPU),GPU、CPU 的迭代毫無疑問是按年來看的。

還有傳感器的迭代,傳感器的迭代也是按年來看的。特別是我們現在說的 Camera、LiDAR,特別是 LiDAR 的迭代非常非常快,我們現在已經能夠看到這種固態雷達在不遠的將來也許能用 500 美金的價格供貨了,並且性能也很好。

這樣的一些迭代的思維和以前就不一樣了,越往芯片、傳感器、電子電器相關的東西越成為將來車的差異化的不一樣的地方。

汽車以後確實不光是一個交通工具,還是一個數據采集器,將來的智能電動汽車一定會建立一個新的能力的循環體係,這個新的能力循環體係是什麼呢?

車在大街上跑,搜集數據,然後傳輸到雲端,通過深度學習轉化成為圖象識別的能力,或者駕駛習慣的能力,轉化成一個智能自動駕駛的能力,再通過遠程升級,給到這個車,車就建立起了這樣一個循環。

在這樣的循環裏麵,車的能力提升是源源不斷的能力提升,沒有時間維度的事情了。這個帶來的變化是非常大的。

還有一件事情,就是服務的迭代,以前行業的服務都是通過經銷商、加油站、保險公司這些第三方的中間商去服務用戶,現在的汽車品牌並不對用戶體驗付總體責任,隻對他的產品負責任,開一個比亞迪和寶馬在使用環節上來講沒有什麼區別。

轉到互聯網時代,類似於特斯拉這樣的公司在服務方麵比原來的公司已經有很大的改進了。比如說直銷、快充樁這樣的體係。

但是我認為這不足夠,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將來建立的是用戶和用戶、用戶和服務人員之間直接的連接,是人和人的連接,用戶也會成為服務體係的一部分。

因此服務的迭代也是隨時在迭代的,任何一個意見的改進,你都應該及時地反饋,也內生成一個服務的能力。

從今天的角度看,推動未來的汽車行業迭代的核心力量就會是兩件事情:

數據、AI,就是我們今天講的 Rebuild 智能的主題,這個會成為推動汽車迭代最核心的力量。

用戶視角、用戶擁有、用戶體驗的服務理念的革新。

這兩件事情會成為推動未來的汽車迭代最核心的元素,而不是簡單的工程、機械、造型方麵的。我們看今天的 iPhone 和以前的 iPhone 外形上有那麼大的區別嗎?好像也沒有,但是背後的東西已經完全不一樣了。

迭代未來的挑戰

以前汽車行業的迭代相對來說比較容易,就像原始社會打鼓一樣,隻需要一種樂器,一個節奏,但是現在不一樣了,今天我們要把軟件、硬件、服務在一起迭代,我們是要指揮一個很多人參加的非常大的交響樂團,是這樣一個模式,這兩個的難度肯定是非常不一樣的。

未來的汽車公司的角度來講,要去適應這樣的一個交響樂團的模式迭代新的挑戰,其實有兩件事情是非常大的挑戰:

1、不同迭代頻率的技術融合的挑戰。

怎麼樣把不同頻率迭代的技術融合到一起,我們現在說做遠程升級 OTA,我們要把車升級了,要如何確保三年前的車也能夠很好地工作?

因為車不是手機,那麼多零部件,怎麼能夠讓它們保證安全的駕駛、保證操控體驗是一致的?從一開始整個的試驗、驗證體係有沒有準備去做這麼複雜的管理?因為我們將來的軟件是要持續升級的,硬件也許是三年前的,這個問題要怎麼處理?我覺得這樣的不同技術融合的管理挑戰是非常大的。

2、不同思維的人才融合的挑戰。

以前的汽車公司的思維都是機械工程師的思維,大家基本都是一致的,以後就不一樣了,你得有軟件、服務,這些人可能比硬件的人還多,如何讓這些人能夠在一起愉快地工作?這個挑戰我覺得比第一個挑戰還要大。

將來的汽車公司可能是由像蔚來這樣新的公司去主導,主要的原因是我們有機會去建立一個新的機製和新的文化,能夠讓真正代表將來的迭代模式不同思維的人能夠在一起工作。

我們很難想象,一個軟件工程師能夠在一個 100 多年機械的那麼一個傳統的汽車,以機械工程師為核心的文化裏麵去很好地生存,他們能夠招聘到最好的人,我覺得這是非常難的一件事情。

所以,將來的汽車公司麵對的挑戰除了技術融合的挑戰,還有人才、思維融合的挑戰。

8月26日,李斌老師將來到混沌大學,分享他關於重新定義用戶體驗的見解與心得。

課程大綱

一、拆解用戶體驗的元素

1、忘掉掙不掙錢,切換到用戶視角;

2、更多關注用戶痛點之外的細枝末節;

3、如何展開想象力?

二、預判趨勢,展望社會變化對未來用戶體驗變革的影響

1、技術的變化;

2、用戶交流方式變化;

3、主軸:重點關注技術、用戶交流方式的變遷,和人不變的感性需求之間的衝突點。

三、重新分配權重,找出新的高權重元素,All IN

1、符合未來趨勢的元素的權重分配更高權重;

2、加大必要條件之外感性需求的權重;

3、選擇前三項元素做透,All IN。

四、蔚來汽車的創新嚐試

適宜人群

本課程適用於關注商業模式創新的企業創始人、合夥人、職場人士,以及希望在用戶體驗上深挖與創新的學員。

學習本次課程你將得到

重新認識用戶體驗的構成要素,尋找屬於未來的用戶體驗新元素,探索變革商業模式、變革行業的新機會。

觀看方式

學員

線上聽課:學員可在“混沌大學”APP中(戳此下載)預約此直播,我們會在開課前發送上課提醒。

線下聽課:學員可在“混沌大學”APP上(戳此下載)報名現場,席位有限,先搶先得。

搶票時間:8月14日中午12:00開始搶票,150研值可獲得搶票資格。

研值獲取方式:上直播課、做練習、分享課程、推薦入學等。

非學員

下載混沌大學APP(戳此下載),注冊為學員,即可預約看直播。

八月“模式創新”課程簡介

八月的混沌大學, 大咖雲集。 第一課由真格基金聯合創始人王強老師概論模式創新的精要。 此後3周,將由馬東等3位“創新大咖”相繼執起教鞭,結合案例,深度解剖“模式創新”之壯闊瑰麗。

王強《商業本質的嬗變-從帝國到流沙》

——解構投資人眼中的模式創新價值點

馬東《內容經濟-奇葩說的經營心得》

——解密在把內容做成一門火爆生意的核心方法論

葉國富《共享變革零售業》

——探索中國零售下半場機遇,分享名創飛速成長的秘密

李斌《重新定義用戶體驗》

——剖析如何變革商業模式,怎樣重新定義一個行業

關於混沌大學

混沌大學是一所沒有圍牆的互聯網創新大學,遍邀全球名師,拓寬認知邊界,奉獻最專業、最實用、最頂級的互聯網創新課程,陪伴這個時代最有夢想的人,早半步認知這個混沌的世界。

加入混沌大學,立即報名聽課,1000元/年,即可通過混沌大學官方APP免費觀看(點此下載)全年50場頂級課程直播,以及音視頻回放。同學資格從入學當日開始,一年有效。

最後更新:2017-08-20 01:18:25

  上一篇:go iPhone7s將支持無線充電,換新造型依舊會發布
  下一篇:go 新 iPhone 官方名稱大猜想:6個 iPhone 命名你覺得哪個更靠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