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
iPhone_iPad_Mac_手机_平板_苹果apple
M2指标意义下降 经济增长须去“信贷依赖”
新近公布的7月主要经济数据齐齐出现放缓。而这其中,M2增速的继续下滑成为最受市场关注的焦点。7月M2同比增速达9.2%,增速分别环比回落0.2个百分点,同比回落1.0个百分点。这也已经是M2连续7个月出现下跌 .
M2增速下滑是否应该担心呢?
对此,央行在《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表示,“比过去低一些的M2增速可能成为新的常态”,“随着市场深化和金融创新,影响货币供给的因素更加复杂,M2的可测性、可控性以及与经济的相关性亦在下降,对其变化可不必过度关注。”
业内人士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7月经济数据全面回落无需太担忧, 但经济对信贷依赖度是否能趋势性降低,从根本上或取决于供给侧改革和包括关停僵尸企业在内的国企改革能否继续推进。
无需恐慌的下滑
“虽然各国经济都离不开M2增长,但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M2内容已发生了一些变化,尤其由于货币改革与金融创新的原因,M2的内容得到了扩展,如影子银行与委托贷款等已超出过去M2定义的范畴,由此这使得M2跟经济的关系没过去紧密。”亚洲开发银行中国代表处高级经济学家庄健8月17日对记者表示。
现实是,尽管M2增速出现下滑,但7月新增社会融资额达到1.22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7415亿元,增速为13.2%,超出市场预期。从结构上看,除了银行贷款的增加,通过发行债券进行直接融资的途径正在打开:7月企业债券融资从6月的减少209亿元转为增长2840亿元,回升了将近3000亿元。
这表明尽管有金融去杠杆的影响,但是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依然得到了有力的支撑。
海通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姜超认为:“对7月M2增速的下滑无需恐慌,因为只要央行坚定控制货币总量,推动金融去杠杆,M2增速的低增或将成为新常态,M2增速作为货币指标或逐渐失效。”
央行参事盛松成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社会融资规模指标对整个社会流动性状况的衡量,其准确性甚至可能超过M2。下半年货币政策或紧中趋缓, 而降准释放的信号意义太浓,央行更乐于通过其他手段而非降准来达到增加货币投放的目的。
现实中也可以看到央行正在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以维持稳定的货币政策基调。就在8月16日,央行在公开市场进行了15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1300亿元14天期逆回购操作。鉴于当日有1000亿元逆回购到期,实现净投放1800亿元,创下自今年6月7日以来的最高单日净投放。
就在前一日,央行开展了1年期MLF操作3995亿元,操作利率持平于3.20%。这是央行年内第十次开展MLF操作。这或旨在对冲逆回购与MLF,因为当日有1400亿逆回购与2875亿MLF到期。
这正如央行在《2017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所言,合理利用操作力度和开停节奏,“削峰填谷”熨平流动性波动。
经济显增长韧性
市场对于M2走势的强烈关注,源于对带上“紧箍”的货币政策下,以投资带动的“稳增长”是否能持续的担忧。
7月,主要经济数据都出现一定的回落:1~7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3%,增速比1~6月份回落0.3个百分点;从环比速度看,7月比6月增长0.61%。其中作为增长主力的基础设施投资同比也比1~6月回落0.2个百分点。
7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4%,预期10.8%,前值11%。在上半年突出的进出口领域,。按美元计价,中国7月出口同比增长7.2%,低于预期的11%,前值11.3%;进口同比增长11%,低于预期的18%,也低于前值17.2%。
“考虑到本轮全球经济复苏已经进入下半场,在复苏的强度上不会继续增强,因此对出口的拉动作用不会进一步提升。” 对于未来出口态势,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对记者如此分析。
那么,7月经济数据全面回落有偶然因素还是趋势性的走势?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看来,有偶然成分,并不代表中长期趋势。 在全球经济回暖的背景下,全球和中国的资本开支都将趋于扩张。三四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仍然环比上涨,房地产市场“塌陷”可能性很小。工业品市场供需关系的扭转和产能出清,未来存货周期仍然保持扩张,预计下半年中国制造业投资增速仍然将反弹至6%~7%的增速。
“受供给侧因素影响、房地产活动放缓和天气因素干扰,7月工业生产和固定资产投资都弱于预期。”在瑞银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汪涛看来,除了房地产销售和相关活动出现如期放缓之外,目前防范金融风险的政策基调将导致信贷增速(包括地方政府相关的融资活动)在未来几个月进一步下行。同时,关停过剩产能、严格执行环保标准等供给侧改革持续推进,可能会拖累固定资产投资和工业生产增速。但考虑到今年以来经济增长强于预期,所以她仍将全年GDP增速从6.7%上调至6.8%。
她表示,迄今为止信贷增速放缓尚未大幅拖累整体经济增长。最近信贷的有效性明显改善,这可以归功于去年以来周期性行业的企业利润和和现金流出现明显的改善,对外部融资的依赖大幅降低。
但她同时指出,随着未来几个月经济增速逐步放缓,将带来企业内部自有现金流的重新走弱,特别是如果对地方政府融资行为的监管得以严格执行,预计经济对信贷的依赖度还会再次上升。
“因此经济对信贷依赖度是否能趋势性降低,从根本上取决于供给侧改革和包括关停僵尸企业在内的国企改革能否继续推进。”汪涛说。
有迹象显示,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正在逐渐落地。国务院8月16日下发通知,进一步扩大市场准入对外开放范围。内容包括,鼓励境外投资者持续扩大在华投资、保障境外投资者利润自由汇出、鼓励外资参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等。
同时发改委也公布,在第三批混改试点中,除了继续选择部分中央企业纳入试点范围外,还根据地方申请,遴选一部分地方国有企业纳入试点。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毛盛勇指出,未来中长期来看,从发展空间和潜力、增长韧性、要素供给条件、改革创新红利不断释放等多个角度衡量,中长期中国经济有条件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
对于推动经济持续增长的新动力,庄健指出,一方面,从供给角度来看,除了资本与劳动力投入之外,中国经济增长可能更多需要新经济、新产业、科技进步与科技创新、以及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另一方面,从需求角度上,需要提高城市居民的收入。
(原标题:M2指标意义下降 经济增长须去“信贷依赖”)
最后更新:2017-08-20 02:17:17